仪器资讯

肿瘤免疫(Tumor Immunology)

用户体验
肿瘤免疫(TumorImmunology)

肿瘤免疫(TumorImmunology)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和动物健康的常见病。按其性质和对机体的危害,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良性肿瘤,另一类是恶性肿瘤。一般说来,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偶尔也会停止生长或发生退化,能够生存几年或几十年;在形态方面,良性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比较接近,多半分化良好;大多有包膜包裹,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通常很少向其他部位转移、蔓延,只是膨胀性地长大,对机体的危害性也小,如果良性肿瘤长在一些重要的部位如脑子里,由于其附近都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组织或器官,若得不到及时ZL,也能严重地威胁着生命。恶性肿瘤俗称毒瘤或癌(cancer,crab),这是根据肿瘤的外表像螃蟹(cancer)或岩(癌)而命名的;恶性肿瘤大都生长较快,可以盲目地、毫无限制地生长繁殖;组织结构与正常组织很不相同,细胞多不成熟,常可看到有的细胞正在分裂;通常外面没有膜包裹,和正常组织分界不清,除了体积长大外,细胞还能向周围蔓延扩散,浸润到其他组织中去;带有较大的破坏性,长到一定程度,会引起疼痛,有的表面溃烂出血,并有恶臭;不但如此,肿瘤细胞还能沿着小的淋巴管或血管蔓延到身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中去,就是常说的转移,可以转移的癌细胞不过0.1%,但可造成巨大的危害;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危害很大,一方面它可直接破坏周围的组织器官,有时患者的骨质或内脏会完全被肿瘤组织所代替,另一方面,由于它大量地消耗了机体的营养,会使患者极度消瘦、贫血、乏力,以致丧失劳动能力,此即常说的恶液质。    脊椎动物全身的任何部位,除了被毛、角质外,都可以发生恶性肿瘤,但不过有的部位更容易发生,如机体内一些周转较快的细胞,像皮肤和粘膜的上皮细胞;功能易于改变的乳腺和子宫内膜细胞;增生和修复过程较快的肝、肾细胞等。在有害因素作用下,致DNA受损,发生基因突变,使基因表达机制失常,导致正常细胞变异,形成癌细胞;另一方面,在正常机体中,每天都有大量的细胞增生(如人,每天约有1014个细胞新生),在如此巨大的新生细胞群中,可能出现千百万次遗传误差或突变,也能转变成癌细胞(每天约有105个细胞发生突变);此时,如果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低下,不能将其识别消灭,则发生癌。很早以前即有肿瘤的记载,如在2000多年前,我国Z早的医书《内经》中即对肿瘤的临床表现及病因作了阐述,把肿瘤的发病原因解释为“营卫不通”,认为是“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指出噎膈(食管癌)是“暴忧”之病。1000多年前《晋书》已有“初帝目有大瘤疾,使医割之”的记载。19世纪末,人们已开始考虑机体免疫因素在抗肿瘤中的作用,并试图用抗传染免疫的原理寻找肿瘤抗原,并研究肿瘤的免疫FZ,但是由于受封建思想的束缚,科学水平的限制,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致使许多学者对肿瘤的免疫FZ持消极态度,认为ZL肿瘤,唯有依靠手术切除,或用放射线、化学药物来杀灭肿瘤细胞。迈进20世纪,临床医师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证明,机体对肿瘤还是有一定的免疫应答能力,例如同种肿瘤,生长在不同个体中,其临床表现可以完全不同,有的迅速转移恶化,有的能带瘤生存数年,甚至自然消散,如神经母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肾癌、膀胱癌等,这就表明,机体的免疫生理状态对肿瘤的生长是有一定影响的。进入50年代(Gross于1943,Foley于1953),纯系小鼠建立成功,发现纯系小鼠(Ⅱ+)能接受供体的皮片(Ⅱ+),但却不能接受同一供体的肿瘤移植物(Ⅱ-),而发生排斥反应,由此证明,肿瘤有特异性抗原存在。进入60年代,大量的试验证明,患病者的NK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均有抗肿瘤效应。进入70年代应用BCGZL白血病,使病情缓解,病程明显延长;瘤内注射活BCG,可使皮肤黑色素瘤、乳腺癌及肉瘤中50%发生退变。进入80年代,由于肿瘤的特异抗原未能彻底解决,癌的ZL又非常局限,同一种药物对这一机体有效,而对另一机体则无效,因此人们对肿瘤的免疫效果又发生了新的疑虑,徘徊不前,可以说达到了Zdi潮。进入90年代至今,由于对肿瘤诊FZ方面的免疫研究都获得了一定的进展,特别是McAb、IFN、IL2、iRNA、CSF、TNF和基因疗法等的出现,对肿瘤的解决,又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因而都冷静了下来,各国学者又进入埋头研究的阶段。    肿瘤免疫学(tumorimmunology)主要是研究肿瘤的抗原性、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状态与肿瘤发SF展的关系,以通过免疫学的方法达到特异诊断、预防和ZL肿瘤的目的。    
2004-07-19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