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皮瓣外科手术中,皮瓣能否成活,其中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皮瓣的血液灌注情况。简单来说也就是皮瓣的血液循环情况。这里做一下科普:皮瓣是由具有血液供应的皮肤及其附着的皮下脂肪组织所形成。所以皮瓣中的血管就好比是一条条公路,无论公路之间怎么交叉环绕,也都要保证公路之间的畅通无阻。皮瓣移植手术时也要确保每一具皮瓣在与其他组织接触时相互连接畅通。
滨松荧光造影手术现场
术中对皮瓣血液灌注的实时评估,可降低术后皮瓣发生缺血、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提升皮瓣的存活率。大多数的术者主要是凭借个人经验以及主观方法来评估皮瓣的血液灌注情况,比如观察皮瓣的颜色、温度、组织张力等。以上方法要求术者有大量的经验积累以及较高的技术水平,但是这些方法仍然无法保证术者可以得出准确且客观的结果。虽然现阶段也可以在术中使用热成像仪等辅助器材进行检测,但存在着无法进行重复检测、可能出现试剂中毒等问题。
随着皮瓣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成熟,近年来,一种新型的近红外荧光造影技术已应用于皮瓣外科手术中。它使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ICG)作为造影剂,该造影剂是一种水溶性物质,在静脉注射之后,它会与血浆蛋白紧密结合,可以稳定的留存在血管内,对血液成分、凝血系统及血管内膜没有损伤和影响,具有高敏感性高稳定性以及无放射性等特点。
吲哚菁绿试剂
该造影剂在受到760nm的近红外光激发时,会释放810nm的荧光,这是一种近红外光,能够穿透2cm左右的人体组织,红外荧光显像技术就是通过它来测量这种近红外荧光,从而帮助医生实时观察到局部血液循环状态。就如我们上文提到的,如果把皮瓣中的血管比作一条条公路的话,吲哚菁绿与荧光定位仪的结合使用,就好比是为这一条条公路点亮了路灯,使得来来往往的车辆都可以看清自己的前行方向。
这种新型的ICG近红外荧光造影技术由于操作简单,评估准确等特点,得到了许多外科医生的重视及应用。近期滨松ZG与长沙众智合作,在长沙湘雅医院应用该荧光探测技术,手术结果显示,该技术能够帮助医生准确直接地评估术中皮瓣的血液循环状况,实时观察手术中血液、淋巴液流动状态,实现对血管、淋巴管的准确定位,对于提高皮瓣的存活率,有很大的帮助。
PDE荧光定位观察相机
早在正式应用于皮瓣外科手术之前,该技术就已经被应用于乳腺、甲状腺外科、肝胆外科等手术中50余年,帮助医生们进行肉眼无法识别的肿瘤定位、探查病变肝段、确认术后淋巴流动状况等情况,为医生们在临床上安全有效的救治病人提供了莫大的参考和帮助。
滨松ICG荧光造影技术可以追溯到1973年左右,并且在2004年,滨松受邀同滨松大学合作共同研发了荧光定位观察相机等设备,开始在上述外科中进行应用与推广。滨松希望通过自身光子技术的积累与沉淀,研发出更多有助于YL行业发展的设备,在更好地辅助医生手术的同时,也越来越多的为患者带去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