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

微流成像图像法粒度仪带您深度解析注射剂中的颗粒形貌

微流成像图像法粒度仪带您深度解析注射剂中的颗粒形貌

       球形颗粒与动物细胞的相互作用已经被广泛研究,但其他形状的影响却很少受到关注。如何对注射剂中的颗粒物进行实时观察,胤煌科技(YinHuang Technology)推出的YH-FIPS微流成像图像法粒度仪为您提供精准检测方案。

为何要对注射剂中颗粒形状进行研究?

       据大量研究表明,丝状颗粒经静脉注射进入啮齿动物体内后的循环中持续存在长达一周,这比它们的球形对应物长约十倍,并且比任何已知的合成纳米颗粒都更具持久性[1,2]。一般来讲,在流体流动条件下,球体和短丝状体比长丝更容易被细胞吸收,因为后者可以通过流动进而在体内游走。当药物经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后,微米级大小的球体在第一次通过各种身体器官的微脉管系统时即会被消耗掉,这些颗粒也不会进入大多数细胞。相比之下,已被广泛用作基因、药物或染料载体的球形纳米颗粒,如病毒、脂质体或量子点等,它们倾向于在体内循环几个小时或一天,甚至可以进入细胞。

       然而在自然界中,许多导致动物感染的病毒通常呈现出丝状,因此丝状载体的开发及其进入人体内的体内循环动力学的研究十分重要,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纳米生物聚合物与分子与细胞生物物理实验室DENNIS E. DISCHER团队[3]的研究中给出了丝状颗粒在人体内的循环行为探究结果,并且将其与具有相似表面化学性质的球体进行了比较。

1.png

图1:丝状细胞在体内长度减少的动力学研究

       上图中a表示着丝状细胞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缩短,缩短速率随着缩短而降低,其中灰色区域代表L测量的光学极限。图b则显示了可降解丝状细胞(OCL3)的收缩速率取决于初始长度,插图绘制了与长度相关的收缩率。图c展现出丝状细胞的循环半衰期及其偏差。d图则说明在不同器官里可降解素馅细胞的分布情况。

       以上结果说明较短的丝状细胞(小于4 μm)的缩短速率较慢,而18 μm的丝状细胞在循环一小时之后碎裂至8 μm,降解速率较快,此时8 μm的丝状细胞则呈现出与小尺寸丝状细胞相似的降解速率,说明这个尺寸附近的颗粒可以在体内达到较好的药物递送效果。

YH-FIPS微流成像图像法粒度仪一步识别药物递送体系颗粒

       如上所述,自然界中常见的病毒呈现出各异的形貌,疫苗中的颗粒形状也应受到关注,这些颗粒有可能是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人体免疫抗原的产生,对样品中载体颗粒的大小及形状观察可以对药物研发设计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胤煌科技(YinHuang Technology)推出的YH-FIPS微流成像图像法粒度仪可以对药物中的每个粒子进行逐帧跟踪,提取和记录有关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对比度等信息,达到样品颗粒信息的Z真实统计。

2.png

图2:YH-FIPS系列流式动态图像法粒度仪

技术优势:

√ 宽广的检测范围(0.2 μm-3 mm)、检测浓度可高达1*107个/mL;

√ 专业远心变倍镜头,兼容不同类型粒子测试,杜绝形貌畸变;

√ 引入FIPS超分辨算法及AI智能算法等多种算法,确保数据准确性;

√ 数据同时给出粒子形貌、尺寸分布等信息,以达到Z“真”统计;

√ 符合21 CFR part 11及GMP对数据完整性的要求。

3.png

图3:某注射药物采用YH-FIPS微流成像图像法粒度仪颗粒检测得到的形态各异的丝状图片

 

       胤煌科技(YinHuang Technology)是一家专注于为医药、半导体及化工材料等行业提供检测分析设备及技术服务的高科技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面、准确的检测分析和解决方案。主营产品包括不溶性微粒分析仪,可见异物检查分析仪,原液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CHDF高精度纳米粒度仪,高分辨纳米粒度仪,溶液颜色测定仪,澄清度测定仪等,我司自主研发的YH-MIP系列显微计数法不溶性微粒仪、YH-FIPS系列流式动态图像法粒度仪,YH-FIPS系列微流成像颗粒分析仪已经在生物医药、半导体及材料化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 Shortridge KF,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vian H5N1 influenza viruses from poultry in Hong Kong. Virology. 1998;252:331–342.

[2] Geisbert TW, Jahrling PB. Exotic emerging viral diseases: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Nature Med. 2004;10:S110–S121.

[3]Geng Y, Dalhaimer P, et al. Shape effects of filaments versus spherical particles in flow and drug delivery. Nat Nanotechnol. 2007 Apr;2(4):249-55.


相关仪器
您可能感兴趣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