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资料

ELISA法测定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原临床诊治冠心病的意义

上海盈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018-09-27
文档简介ELISA法测定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原临床诊治冠心病的意义冠心病是当今生活中常见的心脏病,患者会有压榨性的疼痛感。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冠心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也成上升趋势。这篇文章通过对医院46例冠心病患者的病例分析,来探讨下ELISA法测定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原在临床诊治冠心病的意义。实验目的:探讨ELISA法测定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原的临床价值实验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0年11月于医院就诊的46例冠心病患者病例,急性心肌梗死2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1例,稳定性心绞痛9例。使用ELISA法测定其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PFig)值,并与40例健康者PFig值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结果: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血小板结合纤维蛋白值呈递增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并且,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Fig值均大于正常值(p<0.05),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与身体健康者相比,PFig值差异不明显(p>0.05)。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与健康患者GMP-140值无明显差异(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该值比正常值依次(p<0.05)。实验结论:ELISA法测定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原便于操作,结果明确,检测数据可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的参考指标。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09年9月至2010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46例,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34-67岁,平均年龄47.7岁。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诊断标准。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11例,稳定性心绞痛(SA)9例。对照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健康者40例,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5.2岁。1.2标本收集两组均于清晨空腹取静脉血4.5ml,加入0.5mlEDTA-Na2抗凝,4摄氏度下设定1000r/min离心8分钟。取上层悬液,用PBS洗涤4次,计数血小板数,调整Plt数至105/ml,分装后保存至零下80摄氏度的低温中,以测定PltGMP-140和纤维蛋白原。1.3检测方法将抗Fig单克隆抗体用包被液稀释成2μg/ml,在聚苯乙烯反映办没空加入0.1ml,37摄氏度下保存2小时,4摄氏度中保存,倒去溶液,洗涤3次。各孔加入封闭液0.12ml,至37摄氏度中保存1小时,洗涤3次。加入待测标本、标准、空白,每孔0.1ml,37摄氏度保存2小时,于4摄氏度中保存。洗涤3次,分别加入1:3000酶标记抗体0.1ml,37摄氏度保存1小时。,洗涤3次,分别加入底物0.1ml.37摄氏度避光放置20分钟。各孔分别加入2ml/LH2SO40.1ml,以空白为准调零,在490nm处测定A值。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小板膜蛋白-140(GMP-140),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纤维蛋白原。2结果测定结果显示,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血小板结合纤维蛋白值呈递增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并且,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Fig值均大于正常值(p<0.05),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与身体健康者相比,PFig值差异不明显(p>0.05)。四组研究对象GMP-140值比较,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与健康患者该值无明显差异(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该值比正常值依次(p<0.05)。3讨论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吴惠毅,杨新玲,ELISA测定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原的临床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2004.02:89-90),显示血小板增多、反应性或功能性亢进是冠心病血栓前状态的指标之一。血小板粘附、聚焦和释放反映增强,血循环中则出现GMP-140、血栓素等血小板聚焦物增多的现象。当血小板受刺激激活时,GMP-140与质膜融合,持久存在于活化血小板膜表面,20分钟即可降至基础水平(参考文献:逯静茹,冠心病伴胰岛素抵抗患者血脂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关系[J]ZG误诊学杂志,2009.16:3858-3859)。内皮细胞中GMP-140含量仅是血小板的1/3,因此GMP-140是反映血小板活化与释放Z有特异性的标志。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增加,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本文检测结果中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与健康患者GMP-140值无明显差异(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该值比正常值依次(p<0.05),与研究结果一致,并提示PFig在血小板活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小板活化时Z早的膜结构变化之一是两种膜糖蛋白结合成复合物,显露出Fg结合位点,继而血浆Fg迅速与之结合(参考文献:范秋,张丽敏,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及ZL分析[J]ZG医学创新2010.7(01):57-58)。本文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血小板结合纤维蛋白值呈递增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并且,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Fig值均大于正常值(p<0.05),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与身体健康者相比,PFig值差异不明显(p>0.05),说明血小板大量聚集是心血管血栓形成的基础,且血小板先富聚集增强,但PFig值不受膜糖蛋白复合物数量的调节,在血小板激活和纤维蛋白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血栓。PFig值可作为诊治冠心病的参考指标,通过选用单克隆抗体作为包被抗体,建立PFigELISA测定法,标本测定前采用超声法使PFig充分暴露。该方法便于操作,结果明确,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作为诊疗冠心病的方法进行推广。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