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呼吸健康:ETCO2的临床的应用
ETCO2监测的临床应用
在医学临床监测中,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生理参数,可以反映病人的代谢、通气和循环状态,被认为是除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以外的第六个基本生命体征。2017年,国内急诊/重症相关专家小组制定了《急诊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专家共识》,总结了ETCO2监测在气道定位、呼吸监测、循环监测、辅助诊断和病情评估5个方面的临床应用,具体可以监测患者呼吸功能、帮助评估人工通气和心肺复苏效果和辅助进行麻醉管理等。相较血氧饱和度指标,呼气末二氧化碳的反应更加迅速,且安全无创,国内各大医院的手术室、ICU、麻醉等科室为了方便患者的日常检查和病情诊断已经把ETCO2监测列为日常监护项目,也是ASA、EUSA各国麻醉诊疗常规监测指标。
图1 ETCO2临床应用总结
ETCO2的产生和正常波形
人体的组织细胞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产生CO2,经由人体的体循环静脉血流经肺动脉经过气体交换弥散到肺泡气,之后通过人体的呼气排出体外,CO2的流经方向就是其气体分压从高到低的一个弥散过程。ETCO2浓度或者分压的检测,主要用于肺通气功能的评估,也可以反映肺血流情况。在平原地区其正常值为5%,相当于5KPa即38mmHg,但是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正确的CO2读数也会发生变化。
图2 5%CO2在不同海拔下分压数据
正常的ETCO2波形图如下,A-B为吸气基线,是呼吸道内死腔气,基本不含CO2,数值为0。B-C是肺泡和无效腔的混合气,曲线快速上升。C-D为肺泡气,CO2曲线水平或者轻微向上倾斜,D点值称为ETCO2值。D-E重新开始吸气,新鲜气体进入气道,CO2曲线迅速下降到基线水平。
图3 正常的CO2浓度波形图
ETCO2监测的技术原理
临床上很常用的ETCO2监测方法是非分光红外技术(NDIR),基于CO2分子在红外光谱4. 26μm波长处有一个特征吸收峰,在此特定波长下,根据所吸收CO2光强的大小、红外吸收光谱进行计算,即确认当前CO2的浓度,并根据波形的特征检测来进一步计算呼吸率、吸入和呼出CO2浓度。
图4 NDIR技术原理
四方光电ETCO2传感器
基于非分光红外技术(NDIR),四方光电自主研发了呼气末二氧化碳传感器模块CM2201,用于测定ETCO2浓度,可应用于呼吸机、麻醉机、监护仪等医疗设备中,具有读数精确,安全可靠,使用便捷和安装灵活等优点,且四方光电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多种ODM定制方案,适用不同应用场景。
l 精确监测:利用NDIR原理,具有高选择性,不受到其他气体的干扰。采用EMI系统,避免电磁干扰,实现高信噪比,全温度保证测量范围内的精度。
l 安全可靠:结构紧凑,坚固耐用,无易耗易损件
l 使用便捷:快速插拔、即插即用,无需占用主机空间,只需一个串口连接。适用成人、小儿及新生儿各种适配器。
l ODM方案:20年NDIR检测二氧化碳技术积累,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主流、旁流ETCO2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检测仪整机的定制,提供多种协议,使客户产品快速升级装配。
图5 ETCO2监测主流与旁流取样示意图
图6 四方光电ETCO2传感器CM2201
相关产品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健康防线,由此筑起!一体化负氧离子监测站守护全家呼吸健康
- 高智能一体化负氧离子监测站可全天候监测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同时可根据用户需求扩展监测项目,如:空气温度、空气湿度、PM2.5、PM10、大气压力、氧含量、噪声、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
-
- 全彩屏一体化负氧离子监测站——高智能一体化负氧离子监测站:守护健康呼吸的使者
- 高智能一体化负氧离子监测站可全天候监测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同时可根据用户需求扩展监测项目,如:空气温度、空气湿度、PM2.5、PM10、大气压力、氧含量、噪声、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
-
- 湿地公园负氧离子监测站:监测空气质量,守护游客呼吸健康
- 湿地公园负氧离子监测站,以其专业的空气质量监测功能,成为了守护游客呼吸健康的重要屏障。这一监测站通过集成先进的负氧离子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并显示湿地公园内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浓度。
-
- 告别恶臭,守护呼吸健康,全面净化动物实验室空气环境
- 告别恶臭,守护呼吸健康,全面净化动物实验室空气环境
-
- 中药熏蒸治疗仪临床功能:了解中药熏蒸治疗仪在临床中的应用
-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药熏蒸仪的临床功能,分析其在不同疾病中的优势,并介绍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前景。通过这一阐述,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熏蒸仪在传统中医学基础上的创新应用。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