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气象仪器

高空气象仪器无线电探空仪发展历史

推荐访问:

无线电探空仪简称探空仪,是悬挂在气象气球上升空(或由定高气球、飞机、火箭上下投),能测定各个高度上的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和气压的装置。配有无线电发射装置,仪器设计轻巧,观测方便可靠,高度一般可达到30千米,是高空气象观测的主要工具。


探空仪是在20世纪20年在高空气象站和当时刚发展起来的无线电短波技术基础上发明的。探空仪上应用的测压元件一般为空盒;测湿元件主要为湿敏电阻(容),毛发、肠衣已不多用;测温元件为热敏电阻(容),双金属片已很少用。现代探空仪的遥测电路大都采用晶体管或集成电路,有精度和可靠性高、耗电少,重量轻、体积小等优点。




高空气象仪器无线电探空仪发展历史


  长期以来,人们为了探测大气的变化规律,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在大气科学萌芽时期,人们主要依靠眼睛观察天气现象的变化,凭感官感知冷暖干湿的差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相继发明了温度计、气压计、湿度计、风速计等。


  Z初的近代高空气象探测主要是利用载人吊篮和系留气球携带自记仪器的方法。与此同时,还设计出种种方法来保证仪器和资料的回收,如降落伞法(气球上升一定高度破裂后开伞)和双球法(一球破裂后,另一球不足以支持仪器的重量而下降)都有一定的效果。在人烟稠密的地区,回收率较高,但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回收就成为极其困难的问题。再就是这些办法都不适宜作业务观测,因为时间上来不及,于是人们设法让气球携带发报机,把观测到的气象记录化为电波讯号,即时发送到地面上来。这种试验Z早开始在1918年,但并没有成功。


  1923年, 美国陆军气象学家布赖尔继续试验时,地面得到了历时20分钟的讯号,这是无线电探空diyi次获得成功。

  1927年, 德国气象学家爱德拉格和布利欧首次把波长42米的电子管发报机系在上升气球下面进行试验,收到了发报机发自平流层的讯号。


  Z早可以用作业务的苏式无线电探空仪是前苏联莫尔恰诺夫教授研制的。1932年芬兰人维萨拉也发明了着名的芬式无线电探空仪。这类探空仪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释放;它可以获得不同高度的气象资料,而不需要进行回收。因此,这类探空仪是现今探测30—40公里以下高度高空气象条件的主要仪器,全世界都在使用。


  无线电探空仪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使人们能够积累大量的高空气象资料,加深了对高空大气状况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瑞典籍美国科学家罗斯贝提出了大气长波理论,这不仅是三维空间分析和预报大型天气演变过程方面的创举,而且也为五十年代业务数值天气预报的问世开辟了道路。


2018-03-09浏览次数:2403次
本文来源:https://m.yiqi.com/retiao/detail_810.html
热门标签:
分享到
上一篇:高空气象观测雷达原理和用途
下一篇:家庭YL器械如何选购?
最新资讯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看过
高空气象仪器历史
无线电探空仪历史
高空气象仪器探空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