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于多普勒效应,从离开我们而去的恒星发出的光线的光谱向红光光谱方向移动。
2.一个天体的光谱向长波(红)端的位移。天体的光或者其它电磁辐射可能由于运动、引力效应等被拉伸而使波长变长。因为红光的波长比蓝光的长,所以这种拉伸对光学波段光谱特征的影响是将它们移向光谱的红端,于是这些过程被称为红移[1]。
植被曲线红移3. 在高光谱遥感领域的红移。在植被的光谱曲线中,遭胁迫的植物的红-红外透射曲线向更短波长方向移动(Cibula和Carter,1992)的现象称为“红端蓝移”简称 红移。
简单的说,就是700纳米波长范围的拐点向短波方向移动(如左图曲线)。红移一般是植被遭受胁迫所致,具体解释如下:
叶片的光谱反射Z有可能在敏感的可见光范围(535~640纳米和685~700纳米)首先反映植被受胁迫的情况。当植被遭受胁迫和叶绿素生产量开始下降时,由于叶绿素的缺乏一般会使植物在叶绿素吸收带上的吸收减少。这样的植物具有高得多的反射,特别是在红光和绿光部分。(John R Jensen)因此,植物会变成黄色或萎黄色。可见光的反射率增加实际上与植被遭受胁迫时叶片反射率的响应完全一致。只有当足够大并造成这篇严重脱水时,红外反射率才会开始响应(即,开始红移)。
图右是遥远的星系在可见光波段的光谱,与图左太阳的光谱比较,可以看见谱线)朝红色的方向移动,即波长增加(频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