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diyi代同步卫星?还有第二代的同步卫星呢?(我在高中物理必修2王后雄上面做到的题目,不懂)具体的划分标准是什么啊?... 什么叫diyi代同步卫星?还有第二代的同步卫星呢?(我在高中物理必修2王后雄上面做到的题目,不懂)具体的划分标准是什么啊?
diyi代通信卫星选择双自旋稳定方式。自旋稳定卫星对安置在平台上的部件的摆放位置要求极严格。
地球同步卫星和低轨卫星不同,是长寿命卫星。卫星部件需要极高的可靠性。卫星的重量和功率是卫星有限的宝贵资源,能分配给通讯系统不多。
作为卫星通讯系统的设计师必需要在上面的约束条件下挖掘自身潜力尽可能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并减轻重量、降低和节约功耗,需要研制新器件、开展新工艺、上马元器件的筛选和老化技术。
因为要进行海上短报文收发试验,通信需要占用全部转发器输出功率,所以卫星通信天线采用喇叭式波束天线。通信转发器采用二次变频方案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小站短报文信号占用微波带宽远小于1MHz,在微波频段滤出带宽这么小的信号进行单独处理是不可能的,只能采用中频滤波技术进行单独放大,再利用行波管放大器大信号压抑小信号的非线性特性特点,以此获得小站信号几乎占据全部转发器功率的目的。选用二次变频方案的另一个原因是,转发器增益高达109-118dB,若采用微波的一次变频方案,就需要另外加一个微波放大器来提供放大增益,按当时的条件是不允许另外研制高增益行波管放大器。当然这种方案对后继星的继承性差。
因为通信转发器要全程开机,要在大气压、低气压、真空环境下都能正常工作,而电压差高达2100V的行波管电源输出的高电压很容易发生低气压放电,为此采用了树脂灌封工艺。这种工艺就得考虑灌封后的树脂中的气泡,如何测试这些气泡,电源采用的元件、材料的“出气”等等。
为了缩小系统各部件的体积和减轻其重量,我们开展了微波集成工艺,除有衰减要求的微波部件仍然采用波导技术以外,其余所有部件都采用微波集成电路。值得提出的一点就是两块集成片之间电路的连接采用金丝还是金带都经过测试试验。抛物反射面天线采用炭纤维材料,它比铝合金强度高,重量轻。
地球的噪声温度约为300k,转发器低噪声放大器的噪声温度没有很低的必要,所以采用隧道二极管放大器作为接收机的低噪声放大器,这也是当时国外卫星普遍选用的部件。据我们了解,当时在我国还没有任何工程使用过这种放大器,我们的研制工作是从二极管的制造作起的。
为了解决通信、测控合用行波管放大器,转发器须设滤波分频器、合成器和微波开关。因为不明确低温冷焊问题,我们选用了无活动部件的铁氧体开关作微波开关。
在那个强调“要自力更生,不要崇洋媚外”时代不仅没有进口元器件,也不准使用任何进口材料和元器件,甚至进口的螺丝钉。因此,我们使用的材料和元器件是我国工业部门专门为卫星生产的七专产品,而后进行加严筛选,工业部门不生产的元器件由我们自己研制,其艰难可想而知。
卫星长年在外空环境运行,部件一旦出现故障不能更换或修复,因此系统所有部件的可靠性至关重要,需要特殊处理组成它们的元器件,提高它们的可靠性。为保证转发器质量和寿命,除严格筛选元器件外,还要对元器件进行老化处理。为累积长寿命设备资料,diyi批转发器正样产品经环境试验以后,又对它们进行了三年不间断的加电试验。三年期间进行加电试验的产品未出现过任何故障,而陪伴试验的供电直流电源和微波信号发生器却有多台发生过故障。
全向天线用双盘缝隙天线,没有采用腰带式全向天线。
diyi颗卫星完成试验后,不再需要再作海上试验了,为了不把信号能量再辐射到大洋,只聚焦在我国国土上,总体部决定第二颗卫星改用椭圆形国内波束。由于有储备的预先研究技术,我们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把喇叭式覆盖天线置换成抛物反射面式椭圆波束天线。这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因为既有天线重量(质量)限制,还有ZX(质心)位置的限制。
diyi颗通信卫星定点以后,首先进行了卫星通信系统的在轨测试,而后进行通信试验,完成试验以后进行通信SY。卫星制造、通信、广播等部门联合进行在轨测试,以后使用部门开展北京对乌鲁木齐、拉萨、昆明的通信和电视转播业务,开通了地区之间如北京至乌鲁木齐、拉萨、昆明,兰州至乌鲁木齐、成都至昆明、成都至拉萨的通信线路,进行了数字电话传输试验、标准时间和频率发送试验、码分多址通信试验、长途程控交换机信号传输试验以及其他部门的通信试验。这一切完成之后,这颗星担负了传送广播电视节目和15路语音广播节目的任务,完成了建国30周年国庆阅兵、六届人大会议实况、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庆祝活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祝活动以及春节、元旦庆祝活动的电视及广播传输任务。
因为是全部自行研制的通信卫星,它的成功发射,培养了一支同步轨道卫星的研制团队,积累了同步轨道卫星的研制经验,装备了同步卫星的测试设备和环境试验设备,配置了比较完善的同步卫星制造工艺,为设计制造下一代实用卫星创造了极为可贵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