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社区

初三中考化学知识复习汇总

花小焕儿 2011-12-25
综合一点的。全面一点的... 综合一点的。全面一点的
评论
全部评论
wwf580
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3.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4.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Z外层电子数关系Z密切。原子的Z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5.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
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 矿物(煤、石 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6.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 水银、 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
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7.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铁 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8.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9.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外的化合物(除CO、CO2 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
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 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
10.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溶液的PH值小于7
酸的名称中Z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diyi种元素是“H ”,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鉴定酸(鉴定H+ )的方法有:①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溶液;
②加活泼金属Mg、Fe、Zn等有氢气放出
1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通常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
溶碱有五种:钾钙钠钡氨(KOH,Ca(OH)2 ,NaOH Ba(OH)2 ,氨水)它们的溶液无色。
有颜色的碱(不溶于水):红褐色的氢氧化铁(Fe(OH)3 ↓ )、蓝色的氢氧化铜(Cu(OH)2 ↓)
其他固体碱是白色。碱的名称通常有“氢氧化某”,化学式的Z后面是“OH”
可溶性碱的溶液PH值大于7,紫色石蕊试液遇溶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溶碱变红色
鉴定可溶性碱溶液(鉴定OH- )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碱.
方法二:加铁盐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铜盐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1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14.酸碱盐溶解性口诀:
钾钠硝铵溶 溶碱有五种 钡钾钙钠氨
不溶氯化物AgCl 不溶硫酸盐BaSO4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口诀的含义: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 的物质只有含K+ Na+ NH4+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15.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
其他沉淀是白色(包括Fe(OH)2)有以下常见的沉淀:Mg(OH)2 Al(OH)3 CaCO3 BaCO3 16.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种类。
①大部分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种单质
但H N O Cl等符号不能表示单质,它们的单质是:H2 N2 O2 Cl2
②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O氧 Si硅 Al铝 Fe铁。铝是地壳中含量Z多的金属元素。
③化学的“语法”: “某分子”由“某原子构成”
“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或“某某分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讲由某原子直接构成)
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元素、物质都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17.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Z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18.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Z小粒子。(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Z小粒子。)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
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在不显电性的粒子里: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Z小粒子。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Z小粒子;
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
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42- CO32- NO3- OH- PO43- HCO3- NH4+
19.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离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带电量
离子符号的写法: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
阳离子:Na+ Mg2+ Al3+ 、H+ NH4+、Fe2+ Fe3+ Ca2+
阴离子:O2- 、OH- S2-、 F- Cl- SO4 2- CO32- NO3-
20. 化学式的写法: ① 单质的化学式:大部分单质的化学式只用单个的元素符号,
下面几种元素的单质不能只用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须注意:
氢气H2 氧气O2 氮气N2 氯气Cl2 氟气F2 溴(Br2 ) 碘(I2 )臭氧O3
②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与读法的一般关系:“倒写倒读”。
化合价与化学式(交叉法确定化学式:正价在前负价在后,约简化合价,交叉)
NH3、有机物如 CH4等化学式是负价在前正价在后。 同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化合价
硝酸铵(NH4 NO3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前N-3价 ,后N+5价。
21.元素的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与另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2 -2 +1
Ca +2价的钙元素 O -2价的氧元素 H2O 水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价
22.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A+B+...=C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A=B+C+...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A+BC=AC+B 溶液里的置换反应必须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Ba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钡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
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按相对原子质量/化合价由小到大排列:
Al(9) Mg(12) Fe(28) Zn(32.5)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都保持不变。
注意事项: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要考虑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生成的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不能同时有难溶于水的物质。初中化学只有碳酸盐跟酸反应有气体生成
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3.催化剂(触媒):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
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24.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在溶液里的反应,一般是溶质参加反应)
(二)空气
4.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 0.03%
5.环境污染知识: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6.测定空气成份或除去气体里的氧气,要用易燃的磷,磷燃烧后生成固体,占体积小易分离。
不能用碳、硫代替磷。碳、硫跟氧气反应生成气体,难跟其他气体分离。
(三)铁的性质
13.铁的物理性质: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质软,是导体
铁的化学性质:(1)铁跟氧气反应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既有H2O又有O2时)易生锈铁锈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 O3
防锈方法:在铁表面涂一层保护膜(如涂漆或油);镀锌等金属或烤蓝
铁在氧气里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2) 铁可跟酸和排在铁后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
① 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Fe+CuSO4=Cu+FeSO4
现象: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铜, 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
②铁跟硫酸反应:Fe+H2 SO4=FeSO4 + H2 ↑铁跟盐酸反应:Fe+2HCl=FeCl2 + H2 现象:有气泡生成,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铁有两种离子:铁离子Fe3+ 亚铁离子Fe2+)
铁元素有三种氧化物:氧化铁Fe2O3 氧化亚铁FeO 四氧化三铁Fe3O4
(八)二氧化碳的性质
17.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
用途:灭火,温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
18.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 CO2 + H2 O =H2 CO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又变为紫色
②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定CO2)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O2 + Ca(OH)2 = CaCO3 ↓+H2 O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钠反应:CO2 + 2NaOH= Na2 CO3 +H2 O(无明显现象)
(十一)有机物
23. 甲烷CH4(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Z简单的有机物。难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的小 点燃
有可燃性CH4 +2O2 =CO2 +2H2 O 现象:火焰明亮呈蓝色,放出大量热
24.乙醇(俗名:酒精,C2 H5 OH)无色液体,易挥发,与水可任意比互溶
酒精燃烧 C2 H5 OH +3O2 2CO2 +3H2 O
甲醇(CH3OH)有毒,不能饮用,饮用后使人双目失明,大量饮用会使人死亡。
(十二)酸 碱 盐 氧化物
同系列内的物质间一般不反应,但可在适当条件下相互转化

碱的通性 酸的通性
①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 ①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②氢前的金属+酸→盐+H2 ↑
注意:浓硫酸、硝酸跟金属反
应不生成氢气,生成水
②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③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③碱+酸→盐+水(“中和反应”) ④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④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⑤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碱的通性的①②④项的碱必须是可溶于水 碳酸盐+酸→盐+H2O + CO2 ↑
盐的通性(盐的通性中(1)(3)(4)项的盐必须是可溶于水)
⑴金属+盐→金属+盐(必须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
⑵酸+盐→酸+盐 碳酸盐+酸→盐+H2O + CO2 ↑
⑶盐1+碱1→盐2+碱2 参加反应的盐和碱都必须是可溶于水
⑷盐1 +盐2 →盐3 +盐4参加反应的盐都必须是可溶于水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规律)
26.氧化物的性质:
①有四种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碱,其他的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Na2 O+H2 O=2NaOH CaO+H2 O=Ca(OH)2
K2 O+H2 O=2KOH BaO+H2 O=Ba(OH)2
②酸性氧化物: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化合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2 +H2 O=H2 CO3 SO2 +H2 O=H2 SO3 SO3 +H2 O=H2 SO4
27.盐酸和硫酸用途:硫酸和盐酸可除去金属表面的锈,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盐酸(氢氯酸,HCl气体的水溶液,无色液体) 浓盐酸有挥发性,会挥发出HCl
硫酸(H2 SO4 ) 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气体的干燥剂
28.浓硫酸的稀释:稀释浓硫酸时,必须把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 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酸 盐酸 硫酸
物理性质 挥发性 在空气中产生白雾 浓硫酸有吸水性






质 证明是酸的方法 ①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遇盐酸:变红色 石蕊试液遇硫酸:变红色
无色酚酞遇盐酸:不变色 无色酚酞遇硫酸:不变色
②跟金属反应 Zn +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Zn +H2SO4=ZnSO4+H2↑
Fe +H2SO4=FeSO4+H2↑
跟金属氧化物
反应 氧化铁
固体溶解,溶液变黄色 固体溶解,溶液变黄色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 3H2SO4= Fe2(SO4)3+3H2O
氧化铜 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跟碱反应的方程式现象 氢氧
化铁 固体溶解,溶液变黄色 固体溶解,溶液变黄色

氢氧
化铜
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跟碳酸盐反应 碳酸钠
碳酸钙
检验Cl-、SO42- 方法 Cl-:加硝酸银溶液,再加硝酸 SO42-:
现象 有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有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方程式
此类反应必须加稀硝酸,以消除CO32-、OH-对实验的影响。
盐酸(或氯化物)和硫酸(硫酸盐)的区别方法:Z好用可溶性钡的化合物氯化钡 (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硫酸盐),无现象的是盐酸
不能用硝酸银溶液,因硝酸银跟硫酸反应有硫酸银白色沉淀生成。
29.硝酸(HNO3 )有酸的通性,但跟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 磷酸H3 PO4
30.氢氧化钠(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 化学式:NaOH)
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热,有吸水性,易潮解
氢氧化钠易潮解,称量时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NaOH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又会跟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必须密封保存
用途:作中性或碱性气体的干燥剂,不能干燥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氯化氢,
可干燥H2、O2、N2、CO、NH3 CH4等;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等工业
化学性质:(KOH的化学性质跟NaOH相同)
①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分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里(无明显现象)
CO2+2NaOH=Na2CO3+H2O SO2+2NaOH=Na2SO3+H2O SO2+2NaOH=Na2SO4+H2O
②硫酸和硝酸分别跟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无明显现象)

③氢氧化钠跟盐反应
a.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溶液的现象和方程式:
现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6NaOH+Fe2(SO4)3=3Na2SO4+2Fe(OH)3↓
b.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铜、硫酸铜、硝酸铜溶液的现象和方程式:
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2NaOH+CuSO4=Na2SO4+Cu(OH)2↓
c.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铝溶液的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程式:2NaOH+MgSO4=Na2SO4+Mg(OH)2↓
31.氢氧化钙(俗名:消石灰、熟石灰 化学式Ca(OH)2 )
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用生石灰跟水反应制得。
用途:与硫酸铜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可用来降低土壤酸性,制建筑业的三合土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不同点: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钾反应有白色沉 淀生成,氢氧化钠则无沉淀生成。
CO2+ Ca(OH)2=CaCO3↓+H2O Na2CO3+ Ca(OH)2 =CaCO3↓+2NaOH
写出下列转变的化学方程式:CaCO3→CaO→Ca(OH)2→CaCO3
32.常见的盐
a.氯化钠(NaCl 食盐的主要成分) NaCl+AgNO3 =NaNO3 +AgCl↓
粗盐提纯的步骤:1.溶解 2.过滤 3.蒸发 4.称量并计算粗盐的产率。
实验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漏斗、量筒、酒精灯、
b.碳酸钠(俗名:纯碱,Na2 CO3 类别:盐,正盐 不是碱)
①碳酸钠+酸→盐+H2 O + CO2 ↑ 例: Na2 CO3 +2HNO3 =2NaNO3 +H2 O+CO2 ↑
②2AgNO3 +Na2 CO3 =2NaNO3 +Ag2 CO3 ↓ ③CaCl2 +Na2 CO3 =2NaCl+ CaCO3 ↓
④BaCl2 +Na2 CO3 =2NaCl+ BaCO3 ↓ ⑤Ca(OH)2 +Na2 CO3 =2NaOH+ CaCO3 ↓
c.硫酸铜(硫酸铜晶体俗名:蓝矾、胆矾)
①加热蓝色硫酸铜晶变为白色 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遇水变蓝色
CuSO4•5H2O CuSO4 +5H2O CuSO4 +5H2O= CuSO4•5H2O
②硫酸铜溶液跟可溶性碱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物:CuSO4+2NaOH=Cu(OH)2↓+Na2 SO4
③置换反应Fe + CuSO4 =FeSO4 + Cu Zn + CuSO4 =ZnSO4 + Cu
三、化学符号及含义
1.若干个原子: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1”省略
S 表示1个硫原子,硫元素,硫单质 2Ca 2个钙原子
2.若干个分子:化学式前加数字(单个的元素符号除外)
①2H2 O 2个水分子 ②2N2 2个氮分子 ③nSO2 n个二氧化硫分子
3.若干个离子:离子符号前加数字(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的化合价)
①2S2- 2个硫离子 ②2Ca2+ 2个钙离子 ③2SO4 2- 2个硫酸根离子
④nOH- n个氢氧根离子 ⑤2Fe3+ 2个铁离子 ⑥3Fe2+ 3个亚铁离子
4.元素的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2 -2 +1
Ca +2价的钙元素 O -2价的氧元素 H2O 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1价
5.“2”的含义
2Ca2+ 前2:表示2个钙离子,后2:每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2H2 O 前2:表示2个水分子 后2:每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2
CaO 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六、物质的颜色
大部分固体白色,大部分气体、液体、溶液无色
黑色固体:木炭、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
蓝色固体:硫酸铜晶体、氯化铜、硝酸铜,它们的溶液也是蓝色
黄色固体: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它们的溶液也是黄色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Cu(OH)2 不溶于水可溶于酸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Fe(OH)3 不溶于水可溶于酸
硫磺是浅黄色固体 液氧、固态氧是淡蓝色
红色固体:铜 、氧化铁、红磷 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浅绿色: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和它们的溶液
绿色:碱式碳酸铜(俗名:铜绿)
九、化学之Z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Z坚硬的矿物 石墨是Z软的矿物
氧是地壳中含量Z多的(非金属)元素 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Z多的金属元素。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Z多的是氮气(N2)
密度Z小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Z小的物质是氢气(H2) 相对原子质量Z小的原子是氢原子(H)
相对分子质量Z小的氧化物是水(H2O) Z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Z小的有机物甲烷(CH4)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活动性Z强的是钾(K)、活动性Z弱的是金
形成化合物种类Z多的元素是碳(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Z小粒子
十二、物质的化学名称、俗名和化学式
汞(水银)Hg 硫(硫磺)S 氧化钙(生石灰)CaO
固体二氧化碳(干冰)CO2 氧化铁(铁锈的主要成分)Fe2 O 3
碳酸钙(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CaCO3
碱式碳酸铜(铜绿)Cu2 (OH)2 CO3
氯化钠(食盐)NaCl 甲烷(沼气)CH4
乙醇(酒精)C2 H5 OH 乙酸(醋酸)CH3 COOH
碳酸钠(纯碱)Na2 CO3 硫酸铜晶体(蓝矾、胆矾)CuSO4•5H2O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Ca(OH)2
水煤气: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 爆鸣气: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
6 0 2016-10-23 0条评论 回复
wyai0010
我也要
20 0 2011-12-27 0条评论 回复
华卓餐饮股份
邮箱多少?
3 0 2011-12-26 0条评论 回复
拿破仑两千
去百度中搜索,文档搜索
2 0 2012-01-04 0条评论 回复
橘子__猫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 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 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
4、 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 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
6、 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1nm=10-9m)
diyi章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相互关系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确定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水的验证:用无水硫酸铜CuSO4(白色)+ 5H2O === CuSO4•5H2O(蓝色)
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不溶于水
结论:
⑴ 燃烧时:
① 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 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Z先变黑,外焰温度Z高。
③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④ 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⑵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7 0 2012-01-04 0条评论 回复
rs6gv2
初三化学上册复习提纲

diyi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提纲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药品的取用原则

安全原则: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节约原则: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Z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用剩的药品处理原则: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固体药品的取用

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一斜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

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一捏二吸悬空滴")

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Z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Z高,内焰温度Z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
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
C、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D、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洗涤仪器:

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活动探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
绿色化学的特点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提纲

基本概念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 O2 CO2 P2O5等。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 O2 S P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 SO2 等。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

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氧气的性质

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硫、碳、铁丝、磷)

与氧气反应的条件
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生成物的名称和化学式
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三、空气的成分

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
空气的成分:N2 :78% O2:21% 稀有气体0.94% 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氮气的用途
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 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 CO 氮的氧化物等。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
4、收集方法:

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6):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提纲

水的组成

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正极氧气、负极氢气

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 氧气+氢气(分解反应)

2H2O O2+2H2

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
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
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水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氢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Z小的气体。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yi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分子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Z小粒子。

分子的特征:

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热胀冷缩)

原子

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Z小粒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原子和分子比较

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都具有微观粒子的共性。

不同点:分子在化学变化可以再分,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联系: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

物质由元素组成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混合物

水的净化

水的净化

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
过滤
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物质的分类方法

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

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爱护水资源

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3、爱护水资源——节水标志

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一方面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FZ水体污染的办法:
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B、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第四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大纲

定义:表示一种化学变化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1、2H2+022H20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H20 水

↑左边是反应物 右边的是生成物而等号上面的是反应的条件

化学变化的鉴别方式是看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实验室里面的化学反应

氯酸钾制取氧气: 2KCl032KCl+3O2↑
双氧水制取氧气: 2H202 2H20 + 02↑
化学方程书写

① 在等号左右各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② 配平就是左边有什么原子有多少个都等于右边的全部原子

知道了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后

列出式子H20H2↑+O2↑很明显 左边只有1个O 但是右边却有两个

配平在H2O前面加2 在后面生成的H2前也加2变成2H202H2+O2
注意还没完如果反应物里面没气体的 而后面有气体的话要加↑,,所以Z后的式子应该是2H202H2↑+O2↑

反应了类型

Z基本的四个类型 化合分解 置换 复分解

① 化合 2种物质作者2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 例如:CaO+H2O Ca(OH)2

② 分解 一种物质反应生成2种或者2种以上物质例如:2KmnO4K2Mn04+Mn02+02↑

③ 置换一种单质把其他物质里的单质置换出来 Fe + H2SO4 FeSO4 +H2↑
计算

① 设你要求的东西为X

② 列已经配平的方程式

③ 在要求的和已经知道的化学式下面写不他门的相对分子质量

④ 给出实际的已经知道的

⑤ 列出方程求出结果

⑥ 答

例子题目有4g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多少g的水?

解:设生成Xg的水
n=4g÷2g/mol=2mol
2H2 + O2 2H2O
2 1 2
2mol Xmol

X=2mol
M=2mol×18g/mol=36g
答:4g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36g的水。

第五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大纲

碳的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石墨、金刚石、碳60的物理性质

各物质的用途。

化学性质

稳定性

可燃性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CO2

还原性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2Cu + CO2↑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4Fe + 3CO2↑

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

煤炉的底层:C + O2 CO2

煤炉的中层:CO2 + C 2CO

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2CO + O2 2CO2

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

制法

原理: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2O + CO2 H2CO3

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CaCO3 CaO + CO2↑

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Ca(OH)2 + CO2 CaCO3 ↓+ H2O

用途:光合作用、气体肥料、化工原料

一氧化碳的性质: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Cu + CO2

一氧化碳的可燃性:2CO + O2 2CO2

用途:燃料、冶炼金属

其它反应: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Na2CO3 + 2HCl 2NaCl + H2O + CO2↑

第六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提纲

燃烧和灭火

物质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氧气

达到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化石燃料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CO2 + 2H2O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2CO2 + 3H2O

3、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2H2O

第七单元、物质的溶解复习提纲
一、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
溶液的基本性质:①少量固体物质溶于水,会使溶液(与水比)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所以可以撒盐融雪
②酸、碱、盐溶于水,溶液导电(因为电离产生离子)。蔗糖、酒精溶于水溶液不导电;
③NaOH固体、浓H2SO4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CaO与水反应溶液温度也升高),
NH4 NO3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乳化:本来互不相溶的两种物质,在某种物质的作用下,形成乳浊液的现象。洗洁精能使食用油在水中乳化,所以可以用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①加水②升温
二、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熟石灰对温度例外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中蒸发溶剂、增加溶质使溶质质量分数增大;降温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NaCl;(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a(OH)2 。
4、分离KCl和MnO2方法为过滤,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分离NaCl和KNO3方法为结晶,步骤:溶解、冷却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aCl)。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KNO3、CuSO4)
冷却饱和CuSO4溶液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CuSO4·5H2O。
5、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中溶质是HCl气体,石灰水中溶质为Ca(OH)2,食盐水中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
6、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液加水稀释或蒸发水浓缩时,溶质质量不变:M前×a% =(M前±水)×b%
规律: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加倍,所蒸发的水等于原溶液质量的一半;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半,所加的水等于原溶液的质量。
7、往溶液中加溶质时要注意:①溶质质量、溶液质量都增加;②所加固体能否完全溶解(看溶解度大小); ③能否与水反应(如CaO、CuSO4都会反应消耗水),
8、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S)与质量分数(C%)的关系(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无关)
① S>C ② C% = S÷(100+S)×
9、将A克某物质溶于水形成100克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可等于A%,可大于A%,也可小于A%.

第八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妙复习提纲

原子的构成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ZX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实际质量×1/12)

注意:

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

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元素:

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地壳中各元素含量顺序:O Si Al Fe
含量Z多的非金属元素
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和原子比较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Z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即讲种类,有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联系 元素的Z小粒子
元素================原子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符号的意义:
表示一种元素.
B.表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的意义:可以表示氧元素,也可表示一个氧原子。
6、元素符号的书写: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

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固态、液态、气态]、稀有气体元素)

元素周期表

离子

核外电子的排步——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的性质与Z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稀有气体元素:Z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稳定结构,性质稳定。

B、金属元素:Z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

C、非金属元素:Z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

离子的形成:原子得或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原子

原子得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

原子失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

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离子符号表示式Xn+或Xn-,X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n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3+表示1个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SO42-表示3个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化学式

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意义:

、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化合价

O通常显-2价,氢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化合价有变价。

化合价的应用: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书写化学式时注意根据化合价的正负,按左正右负氨特殊来书写。

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七、
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2N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2H2O

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Mg2+

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分子所含有的某原子个数 H2O

八、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如: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8
CO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

NaCl的相对分子质量=23+35.5=58.5
KClO3 的相对分子质量39+35.5+16×3=122.5

根据化学式,也可计算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如:在 H2O 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16=1:8

CO2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12:32=3:8

如:计算化肥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先计算出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14+1×4+14+16×3=80

2.再计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2×14÷80×100%=35%
3 0 2012-01-04 0条评论 回复
您可能感兴趣的社区主题
加载中...
发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