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联合印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 相关仪器如何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及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共同发布了《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标志着我国制造业进入一个全新的数字化转型阶段。该指南旨在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全面变革,系统提升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培育新的生产力发展动能。以下是详细报道: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指导精神,并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我国三大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联合发布了《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该《指南》旨在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全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产业模式与企业组织形态的变革,全面提升企业的数字化水平,从而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新动能。
在当前阶段,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核心任务,而企业则是这一转型的主体。《指南》涵盖了基本原则、分步实施、场景突破、分类推进、政策保障五个关键部分,为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目标导向、推进方法、关键切入点以及路径选择等一系列重要参考。
通过这份《指南》,我们期望能够帮助制造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更加稳健地前行,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相关仪器如何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
此次发布的指南不仅涵盖了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路径,而且还针对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企业提出了具体的转型策略。对于仪器仪表制造业而言,这一政策文件为其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强有力的支持。
仪器仪表作为科研和工业生产的基础设备,其自身的数字化升级对提高整体产业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背景下,仪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显得尤为迫切。以下是根据《指南》内容,仪器制造业可以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几个关键方面:
制定明确的数字化转型目标和路线图。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明确转型的具体目标和实施步骤,确保每一步都能取得实际成效。同时,应设定可量化的评估指标,如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等,以便及时调整转型策略。
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仪器制造业应加大在数字孪生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动技术不断创新和应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通过设立专门的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确保转型工作有序推进。同时,打破组织孤岛,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构建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包括生产制造设备数字化、质量检测设备数字化等,实现设备接口适配和数据采集的无缝对接。同时,推动设备更新,升级检验检测环节的仪器设备。
引入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制造系统等技术,代替人工执行重复性、危险性和高精度的制造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建设统一的数字化检测平台。实现数据采集和业务系统的无缝对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差错率。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培养具备数字化思维和技能的人才队伍,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保障。
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也是推动仪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保障。工信部等三部门将加强《指南》的宣贯培训,提供政策引导、标准规范、资金支持等服务保障,推动《指南》落地见效。
随着《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的实施,仪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将加速推进,有望引领整个行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技术水平的方向发展。
标签:仪器数字化转型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工信部联合印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 相关仪器如何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
- 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也是推动仪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保障。工信部等三部门将加强《指南》的宣贯培训,提供政策引导、标准规范、资金支持等服务保障,推动《指南》落地见效。
-
- 工信部印发——《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实施指南(试行)》
- 推进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以提 高质量和效益、推动质量变革为目标,按照“围绕一条主线、 加快三大转变、把握四项原则”进行布局。
-
- 工信部印发数字工厂梯度培育管理办法 仪器行业如何实施低碳环保数字化转型?
- 为加快构建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绿色工厂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加快形成规范化、长效培育完善绿色制造机制,打造绿色制造领军力量。
-
- 国务院审议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 实现数字化转型仪器行业任重道远
- 这一行动方案的核心在于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推进制造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飞跃。它意味着企业将需要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
-
- 网信办印发第二批国家数字化乡村试点工作 农机仪器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
- 按照推进农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强国建设的部署要求,要学习以“百千工程”经验为指导,运用信息化为支撑,以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线,探索形成数字乡村。 可行性。 可持续发展模式,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
- 有色金属行业发布数字化转型计划标准项目清单 仪器行业如何参与有色数字化转型?
- 仪器行业要想参与到有色金属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中,首先需要深入了解有色金属行业的特点和需求。这包括对有色金属行业的生产工艺、设备状况、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全面了解。
-
- 工信部办公厅将于10月举办第二届两化融合暨数字化转型大会
-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同志解读两化融合和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介绍工作推进情况。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有关负责同志致辞,江苏省人民政府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两化融合和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和成效。
-
- 有色行业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标准项目计划清单出炉 数字化转型对有色仪器有何意义?
- 对于有色仪器行业而言,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技术更新换代,它意味着通过集成和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工艺优化、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
-
- 上海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 仪器行业如何帮助稳步推进战略
-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加快拓展职业培训。积极支持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开放大学和成人高校参与职业培训,围绕建设“五个中心”、强化“四大功能”。
-
- 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及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
- 工信部发布2025钢铁行业规范条件 全力推进创新转型相关仪器如何发展
- 信部发布的《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将从多维度推动相关仪器设备的技术升级和市场应用。这些仪器的发展不仅有助于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也将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
- 《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数字化转型对仪器企业的影响有哪些?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
- 工信部印发《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 促进行业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规模化定制、服务化延伸,夯实建材工业信息化支撑基础,提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实现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引领建材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
- 工信部印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推进服务型制造业创新发展 仪器行业如何积极跟进?
- 仪器行业应当积极参与到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中去。通过加入标准委员会或工作组,企业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到行业的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还可以为标准的制定提供自身的意见和建议。
-
- 九部门印发原材料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 对仪器行业应用场景有哪些影响?
- 原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具有资源能源密集、工艺机制复杂、生产连续性强等过程工业的突出特点。 近年来,我国原材料行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部分行业龙头企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 北京力争打造智能工厂完成数字化转型升级 仪器行业数字化升级有哪些难点?
- 首当其冲的是技术难题。仪器行业的产品通常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而数字化升级则需要将传统的仪器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这不仅要求企业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还需要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有所突破。
-
- 华为正式布局工业软件领域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 仪器行业数字化布局能否加速?
- 据华为云微信ID显示,2023年11月,华为宣布将联手工业软件公司建设一条名为CraftArts的硬件开发生产线。 近日,云道智造研发的富途电子散热软件顺利通过华为云资质认证和技术测试。
-
- 绿色转型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信部发布全国绿色工厂名单,73家医药企业上榜
- 2025年5月21-23日,第92届API China期待与您在广州相约!
-
- 农业农村部指导推进全产业链数字化 农机仪器数字转型可能遇上哪些阻力?
- 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其现代化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食品安全和农民福祉。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被视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