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资讯

中国加速构建碳足迹管理体系像碳中和迈进 仪器行业做好降碳有哪些重点要求?

政策法规 2024-06-07

随着中国加速构建碳足迹管理体系,迈向碳中和的目标愈发明确,仪器行业作为现代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其低碳发展的要求也日益突出。在这一转型进程中,仪器行业需采取切实行动,以符合国家关于绿色发展的战略方针。以下是详细报道:

6月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消息称,为加快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15个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实施方案》。

碳足迹是指个人或企业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是衡量其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指标。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不仅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也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环节。

根据实施方案,到2027年,我国将初步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发布通用核算准则,建立数据库和管理体系,制定发布100项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到2030年,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制定发布200项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并实质性参与国际产品碳足迹规则制定。

那么,在应对碳排放挑战的过程中,仪器行业应遵循哪些重点要求呢?

20240607-1555978843.jpg

优化产品设计,减少能耗。仪器行业应从源头做起,通过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如能效优化的软件算法、高效能低功耗的电子元件等,降低产品的能耗。设计时还应考虑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从而在各个使用阶段都能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

推广绿色制造工艺。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是实现降碳目标的关键步骤。仪器制造业应积极引入清洁生产技术,比如采用节能的生产设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原材料浪费等措施,同时增强废水、废气治理设施的应用,较小化生产环节对环境的影响。

建立碳足迹监测机制。准确的碳排放数据是制定减排策略的基础。仪器行业应部署先进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对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使用及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的碳排放进行量化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实现科学减排。

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鼓励仪器行业探索循环经济模式,强化老旧设备的升级改造和二手市场的开发,同时优化产品回收体系,提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比例,减少资源的浪费。

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仪器企业不仅要关注自身的碳排放,还要延伸到整个供应链。协同供应商、分销商共同遵循低碳环保标准,整体提升供应链的绿色化水平,共同为碳减排贡献力量。

实施碳中和策略。对于那些难以避免的排放,仪器行业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参与碳交易市场等方式进行碳抵消,实现企业的碳中和目标。

在国家加快构建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大背景下,仪器行业需要顺应时代潮流,通过优化产品设计、推行绿色制造、监测碳足迹、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加强供应链管理和实施碳中和策略等举措,积极响应碳中和的号召,推动行业向更加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

作者:乔三洋

更多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