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资讯

国家药监局启动血液制品三年监管行动计划 血液制品监管哪些仪器可以助力?

政策法规 2024-06-14

在国家药监局加强血液制品监管的关键时刻,作为医学仪器领域的资深专家,我深感我们面临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长期以来,血液制品的安全管理一直依赖于严格的标准和精准的检测方法。然而,传统的检测手段已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监管需求和公众对安全的期待。因此,我认为,创新仪器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将是提升我国血液制品安全监管能力的关键。以下是详细报道:

国家药监局日前正式发布《血液制品生产智能化监管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血液制品质量监管进入智能化、数字化新时代。

此次“三年行动计划”的发布,是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十四五”药品监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规划》的部署,旨在通过提升“互联网+药监”应用服务水平,推动工业互联网在血液制品等监管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动医药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特别是针对血液制品等特殊药品,通过实施智慧监管,实现生产、检验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可控。

20240614-1442724755.jpg

哪些仪器可助力监管?

细胞分析与分类技术的进步,为血液制品中特定细胞类型的准确识别和计数提供了可能。新一代的流式细胞仪具备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快的处理速度,这不仅提升了检测效率,还极大地降低了漏检和误判的风险。此外,自动化的血细胞分析仪在提高样本处理量的同时,确保了重复性和准确性,这对于大规模血液筛查而言至关重要。

在病原体检测方面,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定量分析血液中的病原体核酸,较之传统方法,其在保障血液制品安全方面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同时,高通量测序(NGS)技术的引入,使得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监测血液制品中的潜在致病因子,为预防传染病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多重免疫检测平台的应用,使我们能够同时定量测定血液制品中的多种蛋白和抗原,这在评估血液制品功能和疗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等高灵敏度技术的普及,为临床提供了更为精确的血液制品应用指导。

谈及实时监控与物联网(IoT)的结合,这是保障血液制品质量的又一创新点。通过将传感器与云端数据库连接,我们可以实现对血液制品从采集、运输到存储全过程的环境监控,并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潜在风险,从而提前采取干预措施。

自动化实验室系统的集成化和信息化,不仅提高了检测效率,还实现了数据的可追溯性和透明性。这一进步不仅支持了高效的血液制品检测工作,也为监管部门提供了实时、可靠的数据支持,强化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在国家药监局推动的血液制品三年监管行动计划中,创新的仪器技术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血液制品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它们增强了我们对血液制品安全的保障能力,确保了公众健康的防护屏障更加坚固。作为医学仪器领域的一员,我们应当不断探索和推广这些先进技术,以科技创新支撑监管升级,共同守护人民的生命健康。

作者:覃玮

更多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