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问答社区

放射性同位素14C进行考古断代的原理是什么

美美的小姨 2016-12-05 09:27:10 2624  浏览
  • 顺便在问一下:如何用放射性元素的残余浓度来判断经历的时间?... 顺便在问一下:如何用放射性元素的残余浓度来判断经历的时间? 展开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1条)

  • 找个色女3 2016-12-06 00:00:00
    一、碳十四测年法 碳十四测年法又称放射性同位素(碳素)断代法,一般写作 14 C 。 14 C 断代方法由美国 芝加哥大学利比( Libby )教授于 1949 年提出。 1 、碳十四断代法的原理 自然界存在三种碳的同位素: 12C ( 98.9% ) , 13C (1.19%), 14C (10-10%) ,前两者 比较稳定,而 14C 属低能量的放射性元素。 14 C 的产生和衰变处于平衡状态,其半衰期 为 5730±40 年(现在仍使用 5568±30 年)。宇宙射线同地球大气发生作用产生了中子, 当热中子击中 14 N 发生核反应并与氧作用便产生了地球上的 14 C 。在大气环境中新生 14 C 很快与氧结合成 14 CO2 ,并与原来大气中 CO2 混合,参加自然界碳的交换循环。植 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 CO2 ,动物又吃植物,因而所有生物都含有 14 C 。生物死 后,尸体分解将 14 C 带进土壤或大气中,大气又与海面接触,其中的 CO2 又与海水中溶 解的碳酸盐和 CO2 进行交换。可见凡是和大气中进行过直接、间接交换的含碳物质都含 14 C 。同时 14 C 又以 5730 年的半衰期衰变减小;加上碳在自然界的循环交换中相当快,使 得 14 C 在世界各地的水平值基本一致。如果生物体一旦死亡, 14 C 得不到补充,其中的 14 C 含量就按放射性衰变规律减少,经过 5730 年减少为原来的一半。因此可以计算出生 物与大气停止交换的年代 t ,即推算出生物死亡的年代。所以,一切死亡的生物体中的残 存有机物以及未经风化的骨片、贝壳等都可用 14 C 来测定年代。 要说明的是, 14 C 测年法基于几个假设条件之上: ① 假设大气中 14 C 的产生率不变。 地球上的交换碳近数万年来基本恒定,但 19 世纪后半叶工业活动的增加, 20 世纪原 的爆炸形成的工业效应、原效应,已减少了大气中 14 C 的含量。 ② 假定放射性衰变 规律不变,不受任何外界环境的影响,生物样品一旦死亡就停止与碳储存库进行自由交换。 半衰期Z初为 5568 年,近年来推算应为 5730 年。但这个对研究影响不大。 ③ 地球上各 交换库中 14 C 的放射性比重不随时间、地点、物质种类而改变,这个假设经检验基本成立 。国际公认 14 C 测年中的 B 、 P 起算点是 1950 年(因为之后人工核爆炸产生的大量 14C 对大气影响很大), 1850—1950 年间的样品因工业化过程释放的 CO2 使得 14C 测年 数据稍偏老。 2 、碳十四断代法的优缺点 14C 断代法是目前Z精确的测年方法,具有许多优点。( 1 )测量范围广,可测定 1000— 50000 年内的考古样品。( 2 )样品易得,凡是含碳的骨头、木质器具、焦炭木或其它无 机遗留物均可。( 3 )对样品要求不严,埋藏条件不要求,取样也很简单。尽管如此, 14 C 断代法仍存在一些问题。 ① 测量范围有限,受半衰期规律的限制,其Z大可测年限不超 过四万年,而且样品年龄愈老,愈接近此极限值,测量误差愈大 。 ② 合适的样品难以采 集,要满足纯粹不受污染而且要求一定的重量。如古代样品在埋藏中易受到后代动植物腐烂 后的可溶碳化合物的污染;一些珍贵样品不能大量取样。 ③ 必须使用大量的样品,而且测 量时间较长。 ④ 因种种原因,过去大气中的 14 C 放射性水平不稳定、 14 C 粒子衰变本 身的波动性,那么用现代统一的 C 标准测定的年代不能等同于日历,只能是 14 C 年代, 现在这个问题已得到解决,即用树木年轮法校正。 3 、现状和应用 ZG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碳 14 断代工作的成绩尤为突出,是全国同类实验室中建立时 间Z长、公布数据Z多的一个实验室。由于古陶瓷几乎不含碳,所以 14 C 断代法在古陶瓷 断代方面失去效用。 4 、加速器质谱碳十四测年方法 针对 14 C 测年法的局限性, 70 年代末加速器质谱碳十四计数法应运而生,以 1978 年在 罗切斯特大学召开的diyi次国际加速器质谱会议为诞生标志。加速器质谱测年技术( AMS—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与 14 C 年代法原理相同,只是以对碳十四原子计数 代替对 β 粒子的计数。 AMS 是加速器技术、质谱技术和探测鉴别技术的产物,具有一些 优点。首先 AMS 所需样品量少,一般 1-5 毫克就足够了,甚至 20-50μg 。其次,精确度 高,灵敏度可达 10-5 至 10-6 ,误差能达到不超过 0.3%±18 年。第三测定年代扩展到 7.5-10 万年。第四,测量时间短,一般几十分钟就可测试一个样品。 还有, AMS 不受环 境影响,不象 β 线计数要考虑宇宙光体。 AMS 14C 断代法自问世以来,广泛应用于考古 学、古人类学、地质学、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环境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 AMS 超过 14 C 断代法对新石器时代完整年代序列的成就,因其取样少(加速器质谱仪为小 样品或含碳量极少的样品)给 14 C 分析带来了新的途径,甚至可以解决其他问题,诸如陶 器起源的追溯、人类祖先何时到达美洲、农业起源的时间等问题 。

    赞(10)

    回复(0)

    评论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热门问答

放射性同位素14C进行考古断代的原理是什么
顺便在问一下:如何用放射性元素的残余浓度来判断经历的时间?... 顺便在问一下:如何用放射性元素的残余浓度来判断经历的时间? 展开
2016-12-05 09:27:10 2624 1
放射性同位素的基础知识
 
2018-11-10 15:35:47 274 0
什么是14c脂肪酸
 
2014-09-22 02:52:00 285 3
考古App下载那个软件
考古App下载那个软件专门看人家讲述考古的!!!软件APP那种的... 考古App下载那个软件专门看人家讲述考古的!!!软件APP那种的 展开
2018-08-04 14:50:37 368 1
PETCT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哪些
 
2012-06-07 01:51:25 247 2
质谱分析软件mascot 进行分析的原理是什么
 
2014-07-10 11:06:16 307 2
考古人员发掘时要不要戴手套
兵马俑第三次发掘时,工作人员怎么都没戴手套,有一个工作人员还直接用手拿起刚挖出来的箭头,这样好像不利于文物的保护吧?谢谢... 兵马俑第三次发掘时,工作人员怎么都没戴手套,有一个工作人员还直接用手拿起刚挖出来的箭头,这样好像不利于文物的保护吧? 谢谢 展开
2009-06-12 08:29:44 698 7
氢,氧,氮都有放射性同位素吗
 
2015-01-18 21:52:14 769 2
如何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测井确定地层的相对吸水量
 
2018-11-22 06:28:14 336 0
biolog能对微生物种类进行鉴定吗?原理是什么?
 
2018-11-24 21:59:09 279 0
用粒子诱发X射线荧光分析能断代瓷器的年代吗
 
2015-06-06 07:18:45 363 1
为什么非放射性同位素也可以用来示踪
 
2017-03-21 05:35:17 780 1
什么叫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它在射线检测中有什么用处?
 
2017-02-07 13:33:27 454 1
PCR 进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还有做PCR扩增DNA片段实验的时候,延长变性时间对反应有什么影响?~小弟没分了,但很急要!由衷感谢各位前辈地回答!分以后补上.
2017-05-26 05:43:15 522 1
如何给老琉璃断代?怎么判断是否老琉璃,怎么判断老琉璃的年代?
我有几颗仿孔雀石,仿松石,仿珊瑚,南红的老琉璃,请问这些是什么时代的出品?
2010-03-15 20:51:34 394 1
PCR的原理是什么 的原理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2017-11-16 03:51:51 704 1
电容差压变送器进行流量检测的工作原理
 
2018-11-16 15:04:18 367 0
薄膜晶体管的原理是什么?
 
2018-12-04 13:31:34 377 0
分光光度计的原理是什么?
 
2013-09-02 16:46:04 428 2
磁翻板液位计的原理是什么?
 
2015-05-18 11:45:32 372 2

4月突出贡献榜

推荐主页

最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