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汉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科研前线│CIRAS-3] 大田密植夏玉米波动光机制研究

2023-09-2757

欢迎点击「」↑关注我们!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及个人转载摘编

近日,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智慧生态农作宁堂原教授、李耕副教授团队的学术论文“Maize (Zea maysL.) planted at higher density utilizes dynamic light more efficiently”在线发表在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生物学1TOP  IF=7.3。文章针对当前黄淮海夏玉米密植导致的单株光合能力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光波动展开了生理及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并使用美国PP SYSTEMS公司生产的CIRAS-3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测定不同光强下玉米的气体交换参数,解析了密植夏玉米抗光波动及其相对较高光合积累效率的生理表现及可能的分子途径。

研究认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夏玉米叶片接收到的光合有效辐射下降,光波动性增强(图1),将大田玉米实际光合有效辐射采集后在CIRAS-3中进行编程上传,以光强为1600 mmolm-2s-1为高光强照射HL,以100 mmolm-2s-1为低光强照射LL,设置非均匀波动光(HL被各种持续时间(依次为12510min)的LL中断,随后是10minHL)、均匀波动光(HL持续4分钟,LL持续2分钟,然后7个循环的HL持续2分钟和LL持续2分钟(总共8个循环))两种模式,进行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结果发现玉米在非均匀及均匀波动光下的光合作用均有显著增强(图2、图3),且提高密植夏玉米叶片对两种波动光模式的适应性及光能利用效率(图4),尤其是在灌浆中后期尤为明显,表明密植夏玉米在不同光环境中具有一定的生理可塑性。本文还部分解释了密植条件下玉米叶片光合C3通路中存在“关键酶冗余”的可能性(图5、图6)。该结果为进一步优化黄淮海区域夏玉米栽培技术及耐密高光合玉米种质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1 不同种植密度下夏玉米叶波动频率
2 不同种植密度夏玉米对非均匀波动光模式的光合响应
3 不同种植密度下夏玉米叶片对均匀波动光模式的光合响应
4不同种植密度下夏玉米对两种波动光模式的光能利用效率
5不同种植密度下C4C3光合途径中相关酶的差异表达蛋白变化丰度热图
6 不同种植密度下C4C3光合途径中差异表达蛋白与波动光光能利用效率的相关性分析
耕作与生态研究团队郑宾博士(现河南科技大学讲师)、农学院李玉婷实验员(博士)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农学院李耕副教授、宁堂原教授及生科院张子山副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山东省双一流项目的资助。

上一篇:[科研前线│CIRAS-3] 叶形、种植密度和施氮量通过改变冠层的直射光和漫射光分布影响大豆产量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