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仪器网> 资讯中心>通风柜风量标准以及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通风柜风量标准以及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来源:江苏吴上实验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类:标准 2023-05-15 14:06:51 2749阅读次数
扫    码    分   享

       实验室通风系统可以说是整个实验室建设中重要的系统之一。其影响将直接影响实验室环境和实验室人员的健康。实验室负压过大、通风柜漏风、实验室噪声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难题。那么通风柜的风量标准是怎么样的呢?改如何控制风量呢?下面江苏吴上股份来给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通风柜风量控制图

  

通风柜风量标准

  通风柜的通风量有一定的指标。一般情况下,单个通风柜的通风量为800-1000m3/t,通风柜的风速是根据截面风速的实测值计算的。测试时,通风橱的门应放置在离桌面约15厘米的地方。


  送风分配:通风柜的典型用途是操作人员站在通风柜前进入通风柜进行实验操作。此时,进入通风柜的气流会在操作人员周围形成旋转气流,导致通风柜内的气体溢出,甚至沿操作人员身体进入呼吸区。入口风速越高,旋转气流越强。因此,事情并非人们所想的那样,入口风速越大,抑 制气流的效果越好。


  实验室通风柜的进风速度和排风量应能抑 制通风柜产生的污染气体,并能尽快 排出实验室。当化学品在通风柜中工作时,它们应该能够抑 制潜在有毒气体的溢出,并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


  一般情况下,入口风速为0.4米/秒-0.6米/秒可以很好的控制箱体内的气体。通风柜装有适量的排风。过量的空气量不一定能提高通风柜的效率,有时会适得其反。制定了严格的操作制度,即操作人员离开通风柜时,可以随意拉下通风柜的门,从而减少总排风量,从而提高空调的使用效果,降低能耗。


  在一定条件下(建筑面积),可以采用无动力送风,既可以降低送风能耗,又可以使送风量发生变化,增加或减少室内排风量,终达到降低空调能耗的目的。与一般空调条件相比,实验室排风所造成的制冷量消耗是惊人的。计算公式为:(室外温度空气焓值室内温度空气焓值)×风量×空气密度=能耗(焦耳)。按公式计算,每排出1000m3风量,将损失16kw的制冷量和5kW的电能。


  当排出一定量的空气时,排风机所需的能量是排风机所需能量的10倍,而空调所需的能量是补充排风冷却能力的10倍。因此,控制排风量是降低能耗的关键,这终体现在空调系统中。


  

通风柜风量计算方法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实验室通风柜的风量及控制标准下面我给大家举例说明一下!

  根据地面风速确定排气量(地面风速的一般值为0.3〜0.5 m3 / h)

  计算公式:g = s·V·h·μ

  = 3600 L•H••μ

  其中:排气量

  操作窗开口面积

  5:面对风速

  H:时间(1小时)

  50:通风橱的长度

  H:操作窗开启高度

  μ:安全系数(1.1〜1.2)

  例如,1200L通风柜的排烟量计算如下:

  G:1.2 * 0.75 / 2 * 0.8 * 3600 * 1.2 = 1555立方米/小时

  经验值:1200L通风柜排烟量一般为1500m3 / h

  1500L通风柜的排烟量一般为1800m3 / h

  1800l通风柜的排烟量一般为2000 m3 / h

  注:中央平台排风罩排风量的计算方法与排风罩相同

  原子吸收罩排风量的计算方法:

  根据风箱风速确定排风量(风箱风速总值:1〜2 m3 / h)

  计算公式:g =πr? 2? V? 3600? μ

  其中:排气量

  R:嘴的半径

  5:风罩风速

  μ:安全系数(1.1〜1.2)

  经验值:在正常条件下,原子吸收罩的排风量为500〜600m3 / h

  1.总通风排气量的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g = = V·n·h·w·h·n·H

  其中,G:排气量V:房间量

  N:通风时间(通常为8-12次)H:时间(1小时)

  以上就是江苏吴上股份给大家分享的关于“风柜风量标准以及计算方法”以距离说明,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快速的解决问题,如果您想购买新的通风柜您也可以与我们联系。我们提供专业的技术和优质的品质,欢迎您与我们合作。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4-09-05 09:08:50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资讯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