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CR家族研究热点和进展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目前研究Z深入的药物靶点,主要原因是其在人类病理生理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药理学敏感性,并且其在细胞表面具有可访问的药物位点。特别是GPCR的结构和分子生物学进展,阐明了通路特异性多靶点药理策略提高现有药物治疗效果的可能性。同时,孤儿GPCR功能的不断扩展为开发具有更高区域特异性和疗效的药物提供了机会。
大多数药物的靶点是以下5个蛋白家族之一的成员:G蛋白偶联受体(GPCRs)、离子通道、激酶、核激素受体或蛋白酶,靶向GPCRs的药物占治疗药物市场份额的约27%。在过去的几年中,人们已经进行了以受体为基础的方法治疗抑郁症,NMDA受体拮抗剂的治疗是该领域的一项突破。传统的抗抑郁药在很大程度上干扰单胺能转运或降解系统,需要数周才能发挥治疗作用。此外,很大一部分抑郁症患者对这些疗法有抵抗性。一些新型的药物与G蛋白偶联受体 (GPCR) 相互作用,直接靶向受体可达到更有效、更快的抗抑郁作用[1]。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在细胞水平的信号传递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利用结构洞察来支持基于GPCR结构的药物发现工作。研究者通过自适应抽样MD结合目标导向评分函数,从非活性构象出发,重建载脂蛋白腺苷受体(A2A)的激活通路,探索A2A调控机制及其载脂蛋白构象,揭示了与药物发现相关的配体活性中间体和状态依赖的胆固醇热点的存在。使用MD方法从非活性结构开始阐明GPCR的激活过程,为研究配体结合到难以理解但与药理学相关的GPCR状态打开了渠道[2]。还有研究者使用VirD-GPCR阵列上的两个肽配体,鉴定了预期的相互作用和新的相互作用,并用B族链球菌(新生儿脑膜炎的主要原因)对芯片进行了筛选,证明抑制一个新发现的靶点CysLTR1,在体外和体内都减少了细菌的穿透。因此,VirD-GPCR芯片在高通量筛选小分子药物、亲和试剂和配体去孤化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3]。
受体药理学的进步、结构生物学的突破和生物技术的创新为GPCR药物的发现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变构位点 (与内源性配体的结合位点不同) 调节GPCRs可改变受体的结构、动力学和功能,从而实现潜在的治疗优势,如增加空间和时间选择性。GPCR靶点由于其配体选择性、表达模式或药理学特征而具有吸引力。对于GPCR药理学和结构方面的理解,将有助于为许多新的和已确立的GPCR靶点带来新的机会。
引用出处:
[1]Mantas, I., Saarinen, M., Xu, ZQ.D. et al. Update on GPCR-based targe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antidepressants. Mol Psychiatry 27, 534–558 (2022).
[2]Lovera, S., Cuzzolin, A., Kelm, S. et al. Reconstruction of apo A2A receptor activation pathways reveal ligand-competent intermediates and state-dependent cholesterol hotspots. Sci Rep 9, 14199 (2019).
[3]Syu, GD., Wang, SC., Ma, G. et a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high-content virion display human GPCR array. Nat Commun 10, 1997 (2019).
相关产品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格物致知|吐温家族化合物最新研究综述新鲜出炉
- CAD吐温分析解决方案,定性定量通通搞定
-
- 基因转染神经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进展的研究
-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运动功能。本研究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将特定基因导入神经干细胞,增强其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能力。
-
- 【国自然热点】 线粒体研究工具大全
- 【国自然热点】 线粒体研究工具大全
-
- 水稻外源基因导入研究及育种应用进展
- 水稻作为全球半数以上人口的主食,其产量与品质的提升对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本文详细阐述了水稻外源基因导入的研究进展及育种应用,通过实验材料与方法的介绍、实验结果的呈现,深入讨论了外植体关键因素、遗传转化策
-
- 酵母双杂交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酵母双杂交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分子生物学工具,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该技术的原理、发展历程及其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
- 热点应用丨InP量子点的发射性质研究
- 磷化铟 (InP)量子点作为传统的含有镉和铅的重金属量子点的环保无毒替代品,现被广泛的应用。
-
-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技术在基因转染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技术因其非侵入性、高灵敏度及实时追踪特性,已成为基因转染研究中的核心工具。
-
- 【行业应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在茶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上)
- 应用方向:茶叶品质,高光谱,无损检测
-
- 【行业应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在茶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下)
- 应用方向:茶叶品质,机载高光谱,无损检测
-
-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在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
-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工具,广泛应用于环境微生物学研究。通过该技术,可以有效地检测和鉴定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探索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变化,揭示微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