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案例】造楼机爬模系统智能监测项目案例
2024-08-1512项目概述
某造楼机爬模施工项目现场位于山东省。造楼机爬模系统可以覆盖整个施工作业面,并实现自动爬行。在爬模系统内部,不同分工的自动化机器人群被悬挂在空间顶部的精密轨道上运行,工人则在底部辅助作业,通过人机协同,共同完成放线、钢筋绑扎、支模、浇筑、振捣、养护等各项施工工序,实现流水化作业,待本层施工任务完成,爬模系统仅用1小时即可准确爬升至下一层,实现工序的循环往复,直至整栋楼完成建造。爬模系统具有施工高效、安全可靠、经济实用、质量可控等优点。通过创建标准化、自动化的人机协同环境,在业内率先实现施工工艺全链条智能化,打造全新的群体智能建造模式。
图1 项目概况图
某建设单位承揽爬模系统智能监测项目,中地恒达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监测设备并给予相应的技术支持。本次任务主要是对爬模系统进行顶升柱沉降、倾斜度、竖向、水平位移,贝雷架应变,围栏与挂架相对位移等方面的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及时了解系统的变形动态,对系统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及时做出安全预警,同时反馈和指导爬模系统的整个施工过程。
监测内容及设备
本次爬模系统智能监测主要监测项目包括:沉降监测(顶升柱沉降)、变形监测(顶升柱竖向、水平位移)、倾斜监测(顶升柱倾斜度)、应变监测(贝雷架应变)、相对位移监测(围栏与挂架相对位移)等。设备采用武汉中地恒达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体化监测设备,具体监测内容及设备如表2-1:
表2-1 主要监测内容及方法
监测设备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2-2至表2-6:
表2-2 液压式静力水准仪主要技术指标
表2-3 GNSS接收机主要技术指标
表2-4 无线倾角计主要技术指标
表2-5 表贴式应变计主要技术指标
表2-6 拉线位移计主要技术指标
监测点布设及工作量
根据项目初期设计原则,本次爬模系统智能监测共布设沉降监测点4个,变形监测点5个,其中基准点1个,监测点4个,倾斜监测点4个,应变监测点16个,相对位移监测点2个。详细工作量见表3-1:
表3-1 本期监测工作量统计表
现场图片
沉降监测(静力水准仪)
变形监测(GNSS基站)
倾斜监测(无线倾角计)
应力应变监测(表贴式应变计)
相对位移监测(拉线位移计)
━━━━
总结
本次采用中地恒达一体化在线监测系统对爬模系统进行智能监测,解决了客户单位人工监测难度大、数据质量差、精度低的问题。同时本次监测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点和相应的解决办法如下:
(1)GNSS点位一开始布设在顶升柱平台,平台上方为贝雷架,因为贝雷架整体为钢结构,且贝雷架对GNSS上部空间有遮挡,对GNSS搜星信号影响较大,导致GNSS数据无法解算;
解决办法:经过商议将GNSS点位更换至贝雷架上方,减小了贝雷架对GNSS搜星信号的影响,GNSS数据正常解算;
(2)静力水准仪整体线路过长,加之贝雷梁高度有限储液罐安装高度受限导致线路尾端通液缓慢;
解决办法:将线路尾端液管朝下放置一定距离,变相提升储液罐高度加快液体流转,快速通液;
(3)拉线位移计、静力水准仪底座为铝合金,无线倾角计底座为不锈钢,无法焊接在对应点位上;
解决办法:拉线位移计自带抱箍,在点位处焊接一根钢管,然后用抱箍将拉线位移计固定;无线倾角计、静力水准仪则是在点位处先用合适材质的金属和顶升柱焊接,然后用螺丝固定无线倾角计以及静力水准仪。
(4)监测点位太多导致所需要布设的线缆较多,加之贝雷架不方便工人穿过,从而导致设备布线缓慢。
解决办法:后期布线,工人先在二层平台将所需布设线缆的长度大致丈量,然后一起布线,速度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