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天坑专业生化环材,只有环还在泥坑挣扎
2024-06-05122
以下文章是写给高考生家长们,避免因为环保听着好听就盲目帮孩子报了环境专业。真实情况是:这几年来,环境(含其衍生的环保相关)专业就业及个人职业发展前景目前来看不是很好。一、从“天坑”到分化:借助新能源、生物医药风口,生化材逐渐甩下了环在过去的十年间,科技的日新月异与社会需求的深刻变革,悄然重塑了昔日被誉为“四大天坑”的生化环材专业的就业版图。化学专业在生物医药、新能源、精细化工等行业的强劲需求推动下,实现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前沿的华丽转身。材料科学则凭借其创新特性,在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大显身手,成为了创新驱动的未来之星。生物科学领域,随着基因编辑、生物制药、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也逐步展现出勃勃生机。二、环境专业就业及发展的困境:投资及成本驱动,导致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然而,与生化材三大专业的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环境专业就业及发展前景似乎仍然深陷泥潭,主要是环保本身就是靠投资及政策要求驱动的,说白了就是要花钱的,有钱时都好说,没钱时环保投入也捉襟见肘。尽管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为环保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环境专业的就业形势却并未因此得到显著改善。技术与资金密集、政策导向性过强以及人才供需不匹配等问题,让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在求职路上步履维艰。根据各种调查,环保从业者就业待遇低,收入增长缓慢已经不是秘密。
环保行业从业者收入不佳,主要源于行业门槛低、参与者众多导致竞争激烈,低价竞争和“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普遍存在,使得行业整体利润空间受限。同时,环保产业更多受政策驱动而非市场驱动,技术革新缓慢也影响了行业的盈利能力和从业者薪资水平。有的家境优越可能在职业选择时不在意收入就图个情怀,但是大部分人还是把个人职业收入发展前景作为重要考量的。面对困境,环境专业并非没有出路。首先,高校应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引入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项目管理经验。其次,鼓励跨学科教育,通过与环境工程、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领域。此外,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也是提升环境专业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当然,最重要的应该是减少环境专业招生量,通过减少毕业生供应量来实现行业人才供大于求的尴尬局面,进而改善行业生态。
综上所述,生化材三大专业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谷后,已经逐步走出阴霾,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而环境专业则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减少招生量,寻找新的生长点,实现转型与升级。只有这样,才能让环境专业真正摆脱“天坑”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