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瑞士万通2060在线近红外
近红外光(NIR)
近红外光(NIR)是介于紫外-可见光(UV-Vis)和中红外光(MIR)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长范围为 780nm~2500nm。
近红外光与物质发生作用后,会引起物质中化学键的振动和转动,这些振动和转动能够产生一系列特征性的吸收峰,形成物质的近红外光谱图。基于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可以对其中的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由光谱仪硬件、化学计量学软件和校正模型三部分构成的。近红外光谱仪硬件用于测定样本的光谱,化学计量学软件用于建立校正模型,校正模型用于待测样本定量或定性的预测分析。
过程分析技术(PAT)
过程分析技术(PAT)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实时的准确测量、数据采集、系统处理、反馈控制以实现过程开发、优化、设计、分析和调控的集成分析测量系统技术。
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于过程分析可以对产品生产过程的关键质量参数进行实时测量,从而实现精准的过程控制。控制过程参数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研发和生产成本,缩短研发和生产周期。
产
品
介
绍
2060在线近红外分析仪
2060在线近红外分析仪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近红外(NIR)箱体和人机交互(HI)箱体。
◆ HI 箱体 装备可靠的工业电脑与高清晰度触摸屏,内嵌专业的工业分析软件,搭配 I/O 控制器还可以对外部的设备(比如阀门、泵等)进行控制。
◆ NIR 箱体 内置光源、标准物质、多路复用器、光谱分光及检测器等模块。
2060近红外分析仪有多种不同的配置可以满足您不同的需求,HI 箱体和 NIR 箱体既可以紧凑地安装在一个机架上作为一体机型,又可以通过光纤进行远程连接。分析仪可以搭配不同类型的光纤探头,从而对生产线或反应容器中的液体和固体进行非破坏性的直接在线分析。
2060在线近红外分析仪
当空间有所限制或操作员喜欢利用 HI 远程查看结果,或工厂管理者要求将 NIR 主机柜靠近采样点来缩短光纤长度,选择 2060 NIR-R 远程配置分析仪是合适的解决方案。HI 和 NIR 箱体间采用光纤通信,两者距离可多达数千米。
2060 NIR-R 远程配置
每个 HI 箱体可以连接多个 NIR 箱体,在现有的安装配置上增加一个额外的 NIR 箱体,可以增加五个测量点位。
HI 连接多个 NIR 箱体
仪器
样品几乎不需要预处理,可以实现无损分析;取样实现自动化;分析过程中不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分析过程绿色环保;
操作简单,小于一分钟时间出具分析结果,多指标同时分析;多通道同时分析。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高光通量,高信噪比,快速测量的同时提高数据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内置标准物质和参比通道,提高光谱的质量和重复性;
无动镜,仪器稳健;IP66防护级别;专门为在线使用设计的仪器可以24h/7d长期运行稳定,性能可靠;
分析结果可以通过 Modbus、I/O 等方式传输到 DCS 系统,达到快速反馈实时控制的目的;
借助多路复用器可最多同时对5个通道进行在线监测,5条通道均可在软件中独立进行配置;
分析仪由人机界面(HI)箱体和近红外箱体两个部分组成。HI 箱体装备可靠的工业电脑与高清晰度触摸屏,内嵌专业的工业分析软件,可进行远程控制。无需额外的电脑和操作软件。HI 箱体和 NIR 箱体既可以紧凑地安装在一个机架上作为一体机型,又可以通过光纤进行远程连接;
定制化的人机界面,不仅能显示分析结果(表格、趋势图),还可以显示分析仪的诊断以及程序的状态。
PEOPLE
YOU
CAN
TRUST
-since 1943-
400-604-0088
Marketing@metrohm.com.cn
中国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推荐
- 近红外谷物分析仪作为一种高效的检测工具,通过非破坏性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谷物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含量等关键指标。本文将推荐几款值得关注的近红外谷物分析仪,为从事农业生产、科研以及食品检测的相关人员提供选购参考。
-
- 在线近红外解决方案,看这里...
- 在线近红外解决方案,看这里...
-
- 瑞士万通 949 pH 计
- 瑞士万通 949 pH 计
-
- 瑞士万通pH电极校准指南
- 瑞士万通pH电极校准指南
-
- 近红外光谱法在线监测中药制剂生产过程
- 中药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首要的问题是增强对制药过程的监控,以此提高对关键工艺过程的理解,在实现过程可视化的基础上提高过程的可控性,确保中药生产全程在受控状态下平稳运行,从而生产出质量一致的产品。目前的
-
- 红外与近红外谷物分析仪
- 红外与近红外谷物分析仪通过非破坏性测试手段,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谷物的品质,帮助农民、粮食加工企业及相关科研机构提升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本文将探讨红外与近红外谷物分析仪的工作原理、主要优势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旨在为农业技术人员和企业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