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_应用研究_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大理岩 三轴压缩损伤规
核磁共振成像原理背景:
核磁共振成像(MRI)也称磁共振成像,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外加梯度磁场检测发射出的电磁波,据此可以绘制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常见的可以发生核磁共振现象的原子有: 1H、11B、13C、17O、10F、31P。目前核磁共振成像原理在物理、化学、YL、石油化工、食品农业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核磁共振成像(MRI)原理应用用于人体内部结构就产生出一种革命性的医学诊断工具–核磁共振成像仪。将快速变化的梯度场应用于核磁共振成像仪中,提升了MRI的速度,使该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成为现实。
下面简单介绍核磁共振技术结合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相关理论,通过核磁共振T2谱曲线来研究岩石内部大小不同孔隙在三轴压缩作用下的数量和裂隙开度的变化情况,将孔隙度和损伤度结合起来分析,建立了孔隙度、轴压比与损伤度的函数关系,其结果可为大理岩三轴压缩细观损伤研究提供试验数据。
弛豫时间T2谱分析
岩样内孔隙的数量和尺寸能够通过T2谱曲线直观的反映出。T2值的大小与孔隙尺寸成正相关,T2值越大,尺寸越小;T2谱曲线谱面积与孔隙数量正相关,谱面积越大,孔隙的数量就越多;单个谱峰面积和峰值与相应尺寸的孔隙数量正相关。
不同轴压比作用后 T2 谱曲线
由随着轴压的增大,T2谱曲线整体向右扩展和移动,谱面积不断增大,表明随着轴压的增大,大理岩内部孔隙的裂纹开度不断增大,数量不断增多,损伤不断加剧;当轴压比低于90%时,随着轴压的增大,T2谱T2积不断增大且增幅越来越大,但向右扩展和移动的幅度较小,表明轴压在低于三轴抗压强度90%时,大理岩损伤的加剧主要是内部孔隙数量的不断增多引起;轴压比由90%增大至1**%,T2谱的面积急剧增大,且向右较大幅度扩展和移动,表明轴压大于三轴抗压强度90%时,大理岩损伤急剧增加直至破坏是由内部裂隙数量和裂隙开度均急剧增大引起。另外,大开度裂隙的形成也表明,临近破坏时岩样会形成一定宽度的剪切带,裂纹沿某个方向定向扩展且形成局部变形,导致贯通裂隙的快速形成,而其他方向裂纹基本不再扩展。
(参考文献:《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大理岩三轴压缩损伤规律研究》 岩土力学 2014年第35卷第11期)
(来源: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产品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如何校准安装三轴传感器
- 我们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校准三轴传感器时,只有Z轴有安装孔,如何安装传感器校准X,Y轴呢?“我能否直接将胶水
-
- 如何校准安装三轴传感器
- 我们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校准三轴传感器时,只有Z轴有安装孔,如何安装传感器校准X,Y轴呢?“我能否直接将胶水
-
-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抗冻硅橡胶性能表征中的应用研究
-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基于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自旋特性,通过测量样品中氢原子核的弛豫时间来表征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在抗冻硅橡胶的研究中,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能够精准区分硅橡胶中分子链段的动态变化。
-
- 前沿应用|真三轴低场核磁原位在线表征煤体损伤与孔裂隙结构演化特征
- 本案例利用研制的低场核磁共振真三轴试验系统,开展煤层开采扰动煤体应力-裂隙-损伤演化试验,监测载荷过程中T2谱、MRI信号变化及瓦斯抽采状况,分析不同区域煤体孔隙结构强度、损伤程度、孔隙裂隙分布与连通性的载荷响应规律。
-
- 大咖解读文献 直播回放|中国矿业大学周宏伟教授团队-刘泽霖博士:低场核磁三轴压缩损伤作用下煤中孔隙-裂缝结构演变的原位观测和建模
- 在解读过程中,刘博士表示,低场核磁技术作为一种非破坏性、高灵敏度的检测手段,能够实现对煤中孔隙-裂缝结构的无损观测。通过低场核磁三轴压缩实验,可以在模拟实际开采条件下对煤样进行加压处理,并实时观测孔隙-裂缝结构的变化情况。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