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光控微流体研究取得领xian突破
微流体的操控可应用于生物YL器械,液体输送等领域。通过光直接操控液体,尤其是通过光引入毛细管力,可以实现非接触,即时控制,一直是科学家追逐的目标。
2016年9月8日,nature主刊报道了复旦大学俞燕蕾教授在光控微流体研究取得的新突破。运用仿生学原理,模拟人体血管的弹性和韧性的优点,设计得到了一种液晶高分子材料的“血管”(figure 1c)。在光的作用下,管状微型驱动器各层发生不对称的形变,局部从圆柱形变成圆锥形(figure 1a),形成拉布拉斯压差,推动液体流动,实现微流体操控。
这项技术实现液体每秒钟移动6mm,是传统光控微流体技术液体移动速度的几十倍。除此之外,可以使用光照,驱动不同液体进行融合,或者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实现微操作的技术要求。根据实验,新型光控微流体技术,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液体,理论上可以满足各种技术和产业的要求。
自然评审专家认为:这项技术超越了现在所有微流体操控技术,不但报道了光控微流体新机制,这种“柔性通道”成功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原创性概念,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开创性的工作。
央视报道
原文导读
figure 1:管状微型驱动器的设计
figure 2:线性液晶聚合物(llcp)的结构和管状微型驱动器(tmas)照片
figure 3:微流体的控制
figure 4:管状微型驱动器光致形变机理及光致液体移动速度
figure 5:液体在直形,蛇形,螺旋形和y形管路中实现光控运输
文章: photocontrol of fluid slugs in liquid crystal polymer microactuators.
nature,537,179184,doi:10.1038/nature19344
很高兴,
这篇文章也参加了我们
第四届“阿达玛斯”学术论文奖啦!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哦!
具体投稿方式,
请点击上方图片查看。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南海海冰透光性研究机制取得重大进展 环保生态仪如何取得技术性突破
- 随着世界气候变暖,南海海冰变化引起广泛关注。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南海海冰的变化,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南海海冰的透光率。 近期,这一研究机制取得了重大进展,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环保生态手表的技术突破。
-
- 成果突破!高分辨化学成像显微镜,助力组织内微塑料与植物化学成像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成果突破!高分辨化学成像显微镜,助力组织内微塑料与植物化学成像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