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率超30%!多次冲上热搜!到底该怎么防?
2024-06-2783引起广泛关注与讨论
据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统计数据,截至6月9日,日本今年报告的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俗称“食人菌”感染症)病例数累计破千,达1019例,超过去年全年的941例,创历史纪录。
胆战心惊!“食人菌”到底是什么?
“食人菌”的病原体主要是A族溶血性链球菌,一般通过鼻腔、咽喉黏膜的飞沫及皮肤伤口接触等传播。感染的早期通常会出现发热、畏寒、头痛、喉咙痛等类似感冒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最严重的会导致上文提到的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多表现为四肢疼痛肿胀、强烈的咽喉疼痛,一旦发生,往往进展迅速,24—48小时后就会出现休克、多器官衰竭,30%—60%的患者可能会因此死亡。
“食人菌”还可以导致猩红热?
“食人菌”并不是什么新型致病细菌,它只是日媒为“抓眼球”而对“A族溶血性链球菌”的称呼。实际上,A族溶血性链球菌是一种常见细菌,每年冬春季在儿童中流行的链球菌性咽炎,以及夏秋季儿童易感染的猩红热都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其中,猩红热前段时间也频上热搜,引起广泛关注。
猩红热属于我国法定监测的乙类传染病,病原体具体为A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又被称为化脓性链球菌或酿脓链球菌。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年的5-6月及11月-次年1月为高发季节,儿童易感,在学校、幼儿园容易发生聚集性猩红热感染。常见临床症状有发热、咽峡炎、皮疹、口周苍白、草莓舌(杨梅舌)等。
“食人菌”到底怎么防?
由于A族溶血性链球菌导致的“食人菌”感染症起病急、发展快,且目前无疫苗能够实现有效预防,因此,除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及避免进入人群密集场所等日常防护措施外,一旦出现伤口感染,也要及时处理,因为“食人菌”也可以通过伤口传播。此外,早发现、早治疗也非常关键。
针对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提供涵盖系列检测设备及试剂的分子诊断整体方案,不仅能检测溶血性链球菌,还可以检测酿脓链球菌,即A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筛查与分型兼顾,采用一管法检测,操作更简便。快速精准锁定“食人菌”感染症,猩红热、链球菌性咽炎等疾病病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注:部分信息来源于”央视网“及”陕西卫生健康执法监督“公众号。
??责编:李 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