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际杰出期刊——访李党生
2016-08-09825李党生博士2006年回国担任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常务副主编,在近十年间该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逐步发展为生命科学领域备受瞩目的国际学术期刊。凭借专业的科学编辑队伍,Cell Research拓展建立了“绿色通道”和“快速通道”的论文发表渠道,力争保障ZG本土科学家的话语权并吸引国外科学家投稿。此外,其姐妹刊Cell Discovery(《细胞发现》)于2015年4月创刊,二者联动发展“一本强刊+一本大刊”的创新模式,努力将ZG科技期刊出版做大做强。
《赛先生》:Cell Research(以下简称CR)创刊于1990年,至今已有26年的出版历史。自从您2006年回国担任该刊常务副主编以来,Z近十年间贵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逐步发展为生命科学领域备受瞩目的国际学术期刊。Z近汤森路透公布的2016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中,CR的影响因子由十年前的2攀升为近15,此成绩定来之不易,对此您有什么感想?
李党生:CR的影响因子从2006年的2.161上升到今年的14.812,确实是一段令人感慨万千的历程。CR这一路成长上来历尽千辛万苦,影响因子相继越过5、10,在超过了EMBO Journal和PNAS之后,今年又超过了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和Molecular Cell,不断取得我国科技期刊的历史性突破。在今年SCI收录的国际生化、分子与细胞生物学领域的423种期刊中,CR目前的影响因子排名为第10位,其学术水平已与Nature子刊、Cell子刊接近或相当,位居世界杰出学术期刊行列,实现了ZG学术期刊界及广大科学家们多年的梦想。我们认为CR的成绩对于ZG学术界而言,意味着我们终于有了自己掌握学术话语权的高端平台,让ZG科学家(包括海外华人科学家)在同国际同行的竞争当中能有一个保证公平公正的机会。同时,CR的成功本身也是期刊发展与ZG科学发展互动共赢的一个范例,CR在其自身的成长过程中也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生命科学的发展, 并必将继续在促进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原始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专业科学编辑队伍
保证期刊稳步成长
《赛先生》:学术期刊的成长与稿源和传播平台息息相关。2006年开始,CR与Nature出版集团合作,这是贵刊发展征途中里程碑式的标志。十年间,贵刊是如何调整发展策略以保证期刊影响力稳步上升的?贵刊的管理制度与Nature,、Science或者您之前就职过的Cell有何异同?
李党生:这些年,期刊的影响力稳步上升,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采用了以人才战略为核心的发展策略。2006年,裴钢院士接任CR主编,我本人也是在2006年回国,担任CR的常务副主编(之前我在Cell任Associate Editor),全面负责期刊的学术工作。我们当时给CR制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是要朝国际yi流期刊的水平冲击,这意味着必须不断提高刊出文章的学术水平,因此必须采取专业的职业编辑方式。我们采取了类似于Cell、Nature的专业科学编辑负责制的运作方式,首先着手于培养和锻炼一支适应高端期刊发展需求的专业科学编辑队伍。
从2006年至今,我们CR团队已陆续培养了12名专业科学编辑,其中包括4位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博士后,同时我本人也在CR指导科技期刊的博士后工作。目前,CR的在岗科学编辑全部为博士学历,具有较强的生命科学领域相关专业背景知识。团队中有两位海外留学归国的博士后:一位是2010年引进的胡芳芳博士,她毕业于北京大学,1999年赴美留学,2006年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此后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另一位是2012年加盟的汪博士,她2010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博士培养期间通过Ph.D交换学生项目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进行博士论文的部分科研工作,此后继续在美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4月,CR还引进了在挪威萨尔斯海洋分子生物学国际研究所从事了8年独立科研(课题组长)工作的江涤研究员(美国公民)加入团队。江涤于1998年获得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此后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做了7年博士后工作。在挪威工作期间,江涤曾作为通讯作者在PNAS、PLOS Biology等权威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并指导博士生和博士后从事科研工作。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专业编辑团队,我们才能为作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而优质服务、追求zhuo越则是我们一贯秉持的办刊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