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颗粒ICP-MS应用:纳米管分析
随着纳米技术的应用日益频繁,各种纳米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类产品当中。碳纳米管(CNT)是使用Z广泛的纳米材料之一,其年生产量高达上千吨。其生产过程通常会用到金属催化剂,因此碳纳米管表面可能残留金属纳米粒子。
碳纳米管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像,深色区域为金属颗粒,附着在无定形石墨材料和长单壁碳纳米管上
测量碳纳米管上的金属含量是一项极大的挑战。XRF Zda的缺陷是它测量的是样品的金属总量,而不是单根或若干根碳纳米管上的金属。TEM 可以测量单根碳纳米管上的金属或纳米粒子,但过程十分缓慢冗长,一天之内只能测量少数几个碳纳米管样品。传统的 ICP-OES 和 ICP-MS 分析缺陷是它们需要完全消解碳纳米管,而鉴于其化学惰性,这将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单颗粒 ICP-MS(SP-ICP-MS),无需样品消解,通过监测瞬态金属信号即可实现金属量的半定量测量。SP-ICP-MS 还可以在一分钟之内分别对上千根碳纳米管进行快速测量,从而预估粒子的个数和含量。
本文介绍了单壁碳纳米管(SWCNT)中钇(Y)(一种常用催化剂)的 SP-ICP-MS 测定方法。
样品
单壁碳纳米管是从溶液(Riverside,CA)中获取的,为粉末状。
仪器
NexION 2000 ICP-MS
实验结果
图2 显示了 Y 的 SP-ICP-MS 信号,其中每个信号峰代表一根单壁碳纳米管的 Y 信号。随着过滤孔径的越来越小,越来越少的碳纳米管可以通过滤膜,因此 Y 信号越来越小。这说明 Y 纳米粒子与碳纳米管结合在一起,当碳纳米管出现时,可以观察到 Y 信号,当碳纳米管被滤除时,Y 信号消失。
使用 Syngisitx 操作软件纳米模块,可自动计算分析中的峰数,显示本底脉冲和 Y 所生成脉冲的强度均值和中值。信号积分则反映出了单壁碳纳米管中的金属总量。该数值同使用酸消解后的样品信号,是一致的。
结论
使用SP-ICP-MS技术,可在无需消解碳纳米管(一个冗长繁琐的过程)的情况下准确量化碳纳米管中的金属杂质。使用金属杂质的含量可以推测单壁碳纳米管的计数浓度,有效拓展了 ICP-MS 在纳米材料领域的应用。
想要了解更多详情,请扫描二维码下载完整的应用报告。
相关产品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ICP-MS法在茶叶非金属元素分析中的应用
- 在中国,茶叶是历代居民最重要及喜爱的传统饮品之一,与咖啡和可可共享世界三大饮料的美誉,富含氨基酸、茶多酚、维生素及儿茶素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饮用茶汤具有提神醒脑、降压降脂、去腻开胃、利尿解乏等保健功能,因而备受推崇。
-
- 微塑料表征新方案| 利用单颗粒ICP-TOF-MS进行多元素指纹分析
- ICP-TOF-MS技术实现对微塑料元素全面表征
-
- NexION ICP-MS系列通用池技术 - 用于新一代分析
- NexION ICP-MS系列通用池技术 - 用于新一代分析
-
- 药典应用︱参照中国药典公示稿分析盐酸赖氨酸磷酸氢钙颗粒
- 赖氨酸磷酸氢钙颗粒是一种含有盐酸赖氨酸和磷酸氢钙两种有效成分的复方制剂。该药物主要用于促进幼儿正常生长发育,
-
- 汽车清洁度分析中,不同种类颗粒的危害性分析
- 飞纳 ParticleX TC 为客户的研发以及生产提供快速、准确和可靠的定量数据支持。
-
- 汽车清洁度分析中,不同种类颗粒的危害性分析
- 飞纳 ParticleX TC 为客户的研发以及生产提供快速、准确和可靠的定量数据支持。
-
- 复杂制剂应用专题 | 两种测定胶体稳定性的分析新技术-单颗粒光学传感技术(SPOS)和空间时间消光谱图(STEP)分析法
- 胶体悬浮液在药物输送、软饮料制造、涂层、抛光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其稳定性对产品性能、保质期、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至关重要。
-
- 使用自动标准添加系统(ASAS)-ICP-MS分析半导体级化学品
- 使用自动标准添加系统(ASAS)-ICP-MS分析半导体级化学品
-
- 探究胺基化碳纳米管用于细胞基因转染效果
- 胺基化碳纳米管(Amino-functionalized Carbon Nanotubes, AM-CNTs)在细胞基因转染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构建AM-CNTs介导的基因转染体系,实验验证了其在提高转
-
- 胺基化碳纳米管基因递送系统细胞转染研究
- 基于胺基化碳纳米管(NH2-CNTs)的非病毒基因递送系统,用于提高体外细胞转染效率。通过化学修饰赋予CNTs表面正电荷,优化其与质粒DNA的结合能力,并利用威尼德电穿孔仪辅助转染。
-
- “油” 你可靠,分析无忧-赛默飞iCAP MSX ICP-MS助力石化行业元素分析
- iCAP MSX ICP-MS实现高通量、稳定、可靠的石化行业分析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