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技术中心

当前位置:仪器网> 技术中心>空气中放射性氡的来源和测定方法

空气中放射性氡的来源和测定方法

来源:北京宝云兴业科贸有限公司      分类:应用方案 2024-07-18 14:30:09 62阅读次数
扫    码    分   享

一、背景知识


氡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放射性气体,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环境中。
氡是人类所受天然辐射照射的主要来源,约占天然辐射剂量的52%,
通常,氡指222Rn,是铀系226a的衰变产物,半衰期为3.82 d.。222Rn衰变会产生一系列新的放射性核素,称为氡子体,并释放出a、B和y射线。氡子体可分为短寿命子体和长寿命子体,有剂量学意义的是222Rn的短寿命子体。
环境中的氡气子体主要通过呼吸途径进入人体而产生辐射危害,作用机制为a粒子对肺部敏感细胞,产生辐射照射造成DNA遗传损伤,从而诱发肺癌的产生,其中氡的大部分辐射暴露来自吸入其短寿命子体。


室内氡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建筑物地基和周围土壤

2.建筑材料中析出的氡

3.家用燃料释放的氡

4.生活用水载带的氡

5.室外空气中进入室内的氡


其中房屋地基及周围土壤主要对三层以下建筑的室内有贡献。而建筑材料是多层和高层建筑室内氡主要来源。

健康影响

氡暴露是导致人体肺癌的一个重要原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氡浓度增加100 Bq/m3,公众的肺癌风险约增加16%。

室内氡是继吸烟后导致公众肺癌的第二大危险因素,约有3%-14%的肺癌由室内氡导致。研究表面吸烟者因氡导致的肺癌风险比非吸烟者高出25倍。


我国室内氡水平

根据1998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献报道获得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4个城市的室内浓度样本量加权均值为48.9 Bg/m3(n=9587),范围为2-877.5 Bq/m3。较不同时期室内氡浓度数据调查分析,表明我国室内氢浓度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主要原因包括以下3个:

1.采用新型建材(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笔)

2.新的建筑结构和节能设计(墙体保温等)

3.新的生活方式(空调使用)等


二、检测方法


方法分类:

按照测量技术可以分为:脉冲电离室、静电收集法、α能谱法、γ能谱法、固体径迹法。
按照采样方式分为:主动测量、被动测量。
按照测量时间分为:累积测量、瞬时测量、连续测量。
瞬时测量得到的是某一时刻的氡浓度,而累积测量得到的是一段时间的平均氡浓度,连续测量反映不同时间的氡浓度变化。
GB_T 18883-2022标准修订后的检验方法与原标准相比,保留了固体核径迹蚀刻法和活性炭盒法,删除了闪烁瓶法和双滤膜法,增加了静电收集法(1028XP),静电收集法仪器灵敏度高,便携操作方便,仪器耐用,成本低。


GB_T 18883-2022现行标准方法:

1.固体核径迹测量方法。

2.连续测量方法:闪烁室、脉冲电离室、静电收集法。

3.活性炭盒测量方法。


静电收集法测量步骤

静电收集法原理:

经滤膜进入收集室的氡气衰变产生带正电荷的氡子体。在探测器与收集室之间加负高压,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带正电荷的氡子体被吸附到探测器表面,这些子体进一步衰变发射α粒子,由探测器测量并记录。根据刻度系数确定氡浓度。

仪器和设备:

静电收集型测氡仪,型号:1028XP

分析步骤:

使用前按使用手册要求对仪器或系统进行检查,电池电压、各种参数、测量模式、时间间隔等应符合测量要求;仪器的本底和稳定性应与检定时一致。连续测量一般为短期测量,季节和通风状况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必要时需要密闭场所进行测量,测量点的选择见GB_T 18883-2022 A.2。将仪器放置到选定的测量位置,按操作程序进行测量和记录。有些仪器需要1h~4h的稳定时间,测量时间至少为24h连续测量。测量结束应对现场进行检查,记录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及与实验条件不符的情况。取仪器稳定后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点的测量结果。

结果计算:

  室内空气中氡浓度按式(H.2)计算。

式中:

  CRn——氡浓度平均值,单位为贝可每立方米(Bq/m2);

  Ii  —第i次测量值,i=1,2,3,…,n,单位为贝可每立方米(Bq/m3);

  n ——测量次数;

  R ——仪器的体积活度响应,无量纲。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4-09-05 09:08:27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文章

作者榜

请您留言

感谢您的关注,当前客服人员不在线,请填写一下您的信息,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