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问答社区

Adv. Opt. Mater. 西安工业大学:防伪加密黑科技再升级,新型CDs合成告捷 | 前沿用户报道

HORIBA 科学仪器事业部 2023-06-05 10:04:13 483  浏览
  • 碳点(CDs)作为能发光的纳米碳材料,一直以来在防伪加密领域被普遍看好。它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水溶解性、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因而能参与分子材料构建而不产生毒害污染。理论上,如果将此类基于碳点构建而成的发光材料运用于防伪,那么它应该更具有难以仿制且不受环境条件制约的优势。碳点 (CDs) 研究也因此十分火爆。


    但传统碳点 (CDs) 受制于分子聚集导致发光减弱(ACQ[1]效应,无法长时间聚集发光,而它的另外一种发光方式——室温磷光(RTP[2],又极易被水溶液中的氧气和其他分子影响,限制了其在水性生物系统中的应用。故而碳点(CDs)材料在防伪加密领域的发展一度止步不前。


    如今新型CDs(E-CCDs)问世,打破了上述两种弊端,成为既能长时间聚集发光(即AIE[3]效应)又可水性应用的智能材料。其具备的刺激响应机制,能在特殊光照条件下长时间发光,显示出肉眼可识别的不同色彩,更可谓是加密、防伪界的“天选之作”。可以说,新型CDs(E-CCDs)能够真正发挥其应用载体及环境的高度适应性,且不易被复制仿冒,一举成为防伪及信息加密领域的“黑科技”,前景无限。


    TIPS

    [1] ACQaggregation-caused queching: 由于分子间作用或其他情况消耗了激发态能量,导致荧光淬灭的现象。也称聚集诱导荧光淬灭现象


    [2] RTP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imetry磷光是一种缓慢发光的光致发光现象,当激发光停止后,发光现象能持续存在。大多数室温磷光体系都含有贵金属,成本高并可能具有潜在毒性。具有长寿命的磷光化合物成目前仍然是研究难点。 


    [3] AIE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光发射效率在溶液中比在固体状态下高。但另外一些有机化合物的光发射遵循相反的模式,在固体中比在溶液中大。这种效应归因于分子在固体中的灵活性降低。也称聚集诱导发光现象。 


    此类嵌入AIE效应和RTP特性的新型碳点(E-CCDs由来自西安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课题组的陈卫星教授及金洗郎副教授成功研发。相关研究论文在国际光学领域著名学术期刊《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上发表。“Facile Preparation Strategy of Novel Carbon Dots with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nd Room-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下面就让我们一窥科研弄潮儿如何运筹帷幄,研发出新型 CDs,促使防伪加密黑科技技术升级的过程吧。


    魔法“灵光”关键点
    独特化合物防止分子运动


    分子聚集导致发光猝灭(ACQ)原理作为光物理学常识被写入教科书数十年。但近年来与之相反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概念打破了传统思维,而这正成为研究团队应对ACQ现象的有力武器。相关研究表明,当碳点 (CDs) 中有机分子具有扭曲结构、运动受限时,AIE 效应即可出现!同时课题组发现,室温磷光(RTP)经过精巧的分子设计与合成,即可克服水性应用的阻碍,并大大提高磷光发射强度!


    基于以上研究,首先陈教授课题组的丁镠博士及其团队制备出具有 AIE 效应的碳点分子结构,然后在其中加入一种有机化合物——三聚氰酸,这种独特的化合物可以提高碳点的刚性,阻止分子间运动,宛如魔法般抑 制了发光溃散的同时,提高了磷光发射强度。


    这样一来,此类碳点(CDs)材料在室温条件下的发光能更易用肉眼观察到,其亮度也变得更强、时间更长。这意味着它对刺激有强响应机制,这更有利于未来在信息加密及防伪领域获得长足发展。


    E-CCDs光谱测定
    科学佐证AIE效应


    为了验证新型碳点 E-CCDs 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效应,科研小组将不同水容积比的溶液置于 365 nm紫外线照射,并对其发光状态进行对比(图1),结果发现:当溶液含水量<50%时,紫外线照射下(UV on)显示蓝色荧光,而含水量>50%时则显示红色荧光。同时,不同浓度的溶液发射光谱(图2)也在 450nm 与 600nm 显示了明显的波峰。这些现象表明:E-CCDs 由于分子内旋转的限制成功阻抗了淬灭,表现出聚集诱导发射(AIE),因而依然发光。碳点(CDs)材料自此终于破除了固态下的发光溃散“魔咒”,从而突破了其应用于防伪加密领域的形态限制。


    1

    在日光()365nm紫外线照射()下制备的不同体积水比(090%)E-CCDs溶液的照片。


    2

    不同水比时E-CCDs溶液的荧光发射光谱


    E-CCDs的磷光性质
    RTP特性一目了然


    在 365 nm 紫外线照射下,E-CCDs 溶液的磷光随着水量的增加由不存在变为绿色,其强度也持续增加(图3)。荧光粉的磷光可以用肉眼观察到,关闭紫外线光源后仍可持续发光 9 s(图4)。这些结果表明AIERTP效应都得到了实现,且同时兼具荧光与磷光发射,其强度与发光寿命都能满足易于识别需求。



    图3

    制备的不同体积水比(从0到90%)的E-CCDs溶液在UV OFF下的照片。


    图4

    在UV OFF下的电子E-CCDs粉末照片。


    为了进一步揭示磷光的机理,研究人员提出了如图5所示的方案。E-CCDs 聚合网络骨架由氢键相互作用形成,这一系列氢键提高了E-CCDs 的刚性,防止分子间运动,有效地增强了系统间交叉,从而提高了磷光发射


    5

    E-CCDs可能的结构示意图以及CDsCA和水分子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


    E-CCDs的应用
    加密防伪两不误


    所谓“科研至上,应用为王”,E-CCDs 的广阔前景令人兴奋不已。为了进一步验证其应用价值,丁博士团队将 E-CCDs 粉末用于潜伏指纹、贴膜和加密。如图6),结果表明,其在荧光及磷光下成像表现十分优秀,在细节处也可以清晰展现图案样态与纹路。作为智能材料,E-CCDs 运用于高级防伪及多重信息加密,会让产品设计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能够适用于更精细、更独特的图样,为该领域产品的升阶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6

    aE-CCDs墨水在日光和紫外线照射下的照片,以及E-CCDs粉末染色的潜在指纹照片(紫外线关闭)b) CDs-PVA胶片。c)喷洒水和乙醇前后在E-CCDs溶液上绘制的图案照片。



    课题组介绍

    西安工业大学电功能材料与器件课题

    西安工业大学陈卫星教授及金洗郎副教授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荧光、室温磷光材料的制备及其荧光成像,发光二极管、光学防伪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荧光性能调控等。


    课题组合照


    黑科技”组团报道不是梦
    HORIBA仪器来助攻


    除了敏锐的研发思路与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适宜且精妙的仪器也是科研路上必备的得力干将。HORIBA 十分荣幸能在荧光磷光测量表征方面为先进智能材料的研究应用献上一臂之力。有了先进仪器的助力,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黑科技”组团报道。


    该研究中使用的 HORIBA 的 QuantaMaster 8000 荧光光谱仪(现已升级为 Fluorolog-QMTM ),配置专 利 DeltaRAM XTM 单色仪,能获得超快激发波波长扫描,实现快速比率测定。其灵敏度高,特别适用于动态扫描、膜流动性测量及耦合荧光显微镜。它对荧光光谱及磷光光谱,荧光量子产率及荧光/磷光寿命也能进行全光谱范围的快速表征分析。它的模块化设计更可满足各种专属应用需求。


    本次实验中使用的 QuantaMater 8000 荧光光谱仪

    (升级型号:Fluorolog-QMTM 模块化稳瞬态荧光光谱仪)


    如果您对上述产品感兴趣,欢迎扫描二维码留言,我们的工程师将会及时为您答疑解惑。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热门问答

Adv. Opt. Mater. 西安工业大学:防伪加密黑科技再升级,新型CDs合成告捷 | 前沿用户报道

碳点(CDs)作为能发光的纳米碳材料,一直以来在防伪加密领域被普遍看好。它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水溶解性、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因而能参与分子材料构建而不产生毒害污染。理论上,如果将此类基于碳点构建而成的发光材料运用于防伪,那么它应该更具有难以仿制且不受环境条件制约的优势。碳点 (CDs) 研究也因此十分火爆。


但传统碳点 (CDs) 受制于分子聚集导致发光减弱(ACQ[1]效应,无法长时间聚集发光,而它的另外一种发光方式——室温磷光(RTP[2],又极易被水溶液中的氧气和其他分子影响,限制了其在水性生物系统中的应用。故而碳点(CDs)材料在防伪加密领域的发展一度止步不前。


如今新型CDs(E-CCDs)问世,打破了上述两种弊端,成为既能长时间聚集发光(即AIE[3]效应)又可水性应用的智能材料。其具备的刺激响应机制,能在特殊光照条件下长时间发光,显示出肉眼可识别的不同色彩,更可谓是加密、防伪界的“天选之作”。可以说,新型CDs(E-CCDs)能够真正发挥其应用载体及环境的高度适应性,且不易被复制仿冒,一举成为防伪及信息加密领域的“黑科技”,前景无限。


TIPS

[1] ACQaggregation-caused queching: 由于分子间作用或其他情况消耗了激发态能量,导致荧光淬灭的现象。也称聚集诱导荧光淬灭现象


[2] RTP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imetry磷光是一种缓慢发光的光致发光现象,当激发光停止后,发光现象能持续存在。大多数室温磷光体系都含有贵金属,成本高并可能具有潜在毒性。具有长寿命的磷光化合物成目前仍然是研究难点。 


[3] AIE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光发射效率在溶液中比在固体状态下高。但另外一些有机化合物的光发射遵循相反的模式,在固体中比在溶液中大。这种效应归因于分子在固体中的灵活性降低。也称聚集诱导发光现象。 


此类嵌入AIE效应和RTP特性的新型碳点(E-CCDs由来自西安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课题组的陈卫星教授及金洗郎副教授成功研发。相关研究论文在国际光学领域著名学术期刊《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上发表。“Facile Preparation Strategy of Novel Carbon Dots with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nd Room-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下面就让我们一窥科研弄潮儿如何运筹帷幄,研发出新型 CDs,促使防伪加密黑科技技术升级的过程吧。


魔法“灵光”关键点
独特化合物防止分子运动


分子聚集导致发光猝灭(ACQ)原理作为光物理学常识被写入教科书数十年。但近年来与之相反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概念打破了传统思维,而这正成为研究团队应对ACQ现象的有力武器。相关研究表明,当碳点 (CDs) 中有机分子具有扭曲结构、运动受限时,AIE 效应即可出现!同时课题组发现,室温磷光(RTP)经过精巧的分子设计与合成,即可克服水性应用的阻碍,并大大提高磷光发射强度!


基于以上研究,首先陈教授课题组的丁镠博士及其团队制备出具有 AIE 效应的碳点分子结构,然后在其中加入一种有机化合物——三聚氰酸,这种独特的化合物可以提高碳点的刚性,阻止分子间运动,宛如魔法般抑 制了发光溃散的同时,提高了磷光发射强度。


这样一来,此类碳点(CDs)材料在室温条件下的发光能更易用肉眼观察到,其亮度也变得更强、时间更长。这意味着它对刺激有强响应机制,这更有利于未来在信息加密及防伪领域获得长足发展。


E-CCDs光谱测定
科学佐证AIE效应


为了验证新型碳点 E-CCDs 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效应,科研小组将不同水容积比的溶液置于 365 nm紫外线照射,并对其发光状态进行对比(图1),结果发现:当溶液含水量<50%时,紫外线照射下(UV on)显示蓝色荧光,而含水量>50%时则显示红色荧光。同时,不同浓度的溶液发射光谱(图2)也在 450nm 与 600nm 显示了明显的波峰。这些现象表明:E-CCDs 由于分子内旋转的限制成功阻抗了淬灭,表现出聚集诱导发射(AIE),因而依然发光。碳点(CDs)材料自此终于破除了固态下的发光溃散“魔咒”,从而突破了其应用于防伪加密领域的形态限制。


1

在日光()365nm紫外线照射()下制备的不同体积水比(090%)E-CCDs溶液的照片。


2

不同水比时E-CCDs溶液的荧光发射光谱


E-CCDs的磷光性质
RTP特性一目了然


在 365 nm 紫外线照射下,E-CCDs 溶液的磷光随着水量的增加由不存在变为绿色,其强度也持续增加(图3)。荧光粉的磷光可以用肉眼观察到,关闭紫外线光源后仍可持续发光 9 s(图4)。这些结果表明AIERTP效应都得到了实现,且同时兼具荧光与磷光发射,其强度与发光寿命都能满足易于识别需求。



图3

制备的不同体积水比(从0到90%)的E-CCDs溶液在UV OFF下的照片。


图4

在UV OFF下的电子E-CCDs粉末照片。


为了进一步揭示磷光的机理,研究人员提出了如图5所示的方案。E-CCDs 聚合网络骨架由氢键相互作用形成,这一系列氢键提高了E-CCDs 的刚性,防止分子间运动,有效地增强了系统间交叉,从而提高了磷光发射


5

E-CCDs可能的结构示意图以及CDsCA和水分子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


E-CCDs的应用
加密防伪两不误


所谓“科研至上,应用为王”,E-CCDs 的广阔前景令人兴奋不已。为了进一步验证其应用价值,丁博士团队将 E-CCDs 粉末用于潜伏指纹、贴膜和加密。如图6),结果表明,其在荧光及磷光下成像表现十分优秀,在细节处也可以清晰展现图案样态与纹路。作为智能材料,E-CCDs 运用于高级防伪及多重信息加密,会让产品设计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能够适用于更精细、更独特的图样,为该领域产品的升阶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6

aE-CCDs墨水在日光和紫外线照射下的照片,以及E-CCDs粉末染色的潜在指纹照片(紫外线关闭)b) CDs-PVA胶片。c)喷洒水和乙醇前后在E-CCDs溶液上绘制的图案照片。



课题组介绍

西安工业大学电功能材料与器件课题

西安工业大学陈卫星教授及金洗郎副教授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荧光、室温磷光材料的制备及其荧光成像,发光二极管、光学防伪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荧光性能调控等。


课题组合照


黑科技”组团报道不是梦
HORIBA仪器来助攻


除了敏锐的研发思路与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适宜且精妙的仪器也是科研路上必备的得力干将。HORIBA 十分荣幸能在荧光磷光测量表征方面为先进智能材料的研究应用献上一臂之力。有了先进仪器的助力,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黑科技”组团报道。


该研究中使用的 HORIBA 的 QuantaMaster 8000 荧光光谱仪(现已升级为 Fluorolog-QMTM ),配置专 利 DeltaRAM XTM 单色仪,能获得超快激发波波长扫描,实现快速比率测定。其灵敏度高,特别适用于动态扫描、膜流动性测量及耦合荧光显微镜。它对荧光光谱及磷光光谱,荧光量子产率及荧光/磷光寿命也能进行全光谱范围的快速表征分析。它的模块化设计更可满足各种专属应用需求。


本次实验中使用的 QuantaMater 8000 荧光光谱仪

(升级型号:Fluorolog-QMTM 模块化稳瞬态荧光光谱仪)


如果您对上述产品感兴趣,欢迎扫描二维码留言,我们的工程师将会及时为您答疑解惑。


2023-06-05 10:04:13 483 0
中科院物理所:纳米级应变直写技术,加速二维材料应变工程技术发展 |前沿用户报道

研究背景及成果


应变工程是指通过拉伸或压缩等应变技术来调控材料性能或优化相关器件性能。近些年来,随着二维材料的兴起,基于它的应变工程研究变得火热起来。但现有的二维材料应变技术(如拉伸衬底、产生气泡等),重复性及灵活性差,因此如何实现微区可控复杂应变成为应变工程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此背景下,中科院物理所纳米实验室N10组提出了一种非接触式应变直写技术。该技术可以在二维材料中准确写入纳米到微米尺度设计图案的应变。这项全新应变技术,具备高度的灵活性以及半导体工艺兼容性,有望进一步推进二维材料在纳米机电系统、高性能传感和非传统光伏到量子信息科学等广泛领域的潜在应用。


相关成果"Strain lithography for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by electron irradiation."已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 上发表。



实验思路及结果验证


光刻胶材料 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电子束的辐照作用下会发生降解(如图1所示),导致体积发生变化。光刻胶自身体积的变化,会进一步使附着在其表面的二维材料以及其它薄膜材料发生形变(如图2所示)。


基于这个原理,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团队便考虑利用电子束直写设备的高精度图形直写能力,通过调控电子束剂量,创造纳米级应变分布的可控应变结构制备。



图1 光刻胶(PMMA)的电子辐照降解



图2 电子束诱导二维材料应变


实验发现,通过控制电子束辐照剂量,中科院物理所研究人员可以有效控制二维材料的应变程度(如图3所示)。拉曼光谱技术以及光致荧光(PL)光谱技术是研究半导体应变的重要工具,图4展示了“墨西哥帽状”复杂应变的PL光谱空间峰位分布图, HORIBA LabRAM HR Evolution Nano 纳米拉曼光谱仪的强大空间数据采集及后处理能力,进一步揭示了该方法复杂应变的制备能力,即同时制备包含拉伸应变(红移)以及压缩应变(蓝移)结构的能力。



图3 应变调控


图4 复杂应变空间分布


仪器使用评价

“该工作使用 HORIBA 的 LabRAM HR Evolution Nano 纳米拉曼光谱仪,可探测纳米级应变分布,使用便捷;处理空间分布数据的功能非常强大。”



实验室配备的
LabRAM HR Evolution Nano
纳米拉曼光谱仪


如果您对上述产品感兴趣,欢迎扫描二维码留言,我们的工程师将会及时为您答疑解惑。



课题组介绍
中科院物理所纳米实验室N10组,主要研究方向有: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新奇物理特性及器件应用研究;自旋、能谷量子态物性研究及其在量子信息/量子计算的应用;超快磁光激光光谱学;低维/纳米材料物性和器件研究等。


2023-01-08 12:35:25 161 0
复旦张立武课题组:加速推进环境微纳塑料研究,开发低成本SERS基底 | 前沿用户报道

0研究背景及成果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是一种结合拉曼散射和纳米技术的超灵敏振动光谱技术,检测水平可低至单分子,可应用于微纳塑料的检测研究。复旦大学张立武课题组之前的研究工作中,首次报道利用 SERS 技术实现了环境纳米塑料的检测(EST,2020, 54(24): 15594)。但是该研究中采用的商业化 Klarite 基底成本昂贵,不适宜广泛大规模的应用。


因此复旦大学张立武教授课题组基于 V 型阳极氧化铝模板提出了一种新型适用于环境微纳塑料检测的低成本 SERS 基底,增强因子最 高可达20,并可快速准确地检测到1 μm 的单个微塑料颗粒。该基底具备热点均一、增强 效果好的优点,有望推广到环境各介质中微纳塑料的检测,为尺寸更小的纳米塑料检测分析提供了新方法。


相关研究以 V-shaped substrate for surface and volum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ic analysis of microplastics 为题发表在 Front.Environ. Sci. Eng.。



02 实验过程       

1) 制备SERS基底

在之前商业化 Klarite 基底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张老师课题组这次依然选用了具有相似倒锥形结构的阳极氧化铝(AnodizedAluminum Oxide, AAO)模板,通过磁控溅射和离子溅射两种沉积金纳米材料的方法分别制备得到了相应的 SERS 基底。



图1(a)空白的AAO模板;(b)离子溅射后形成的基底;(c)磁控溅射后形成的基底;(d,e)微塑料小球在基底上的分布。


2) 检测微塑料标准样品

在这个环节中,张教授团队使用 HORIBA LabRAM XploRA 高性能全自动拉曼光谱仪验证基底检测微塑料的性能。实际结果也表明他们制备的 SERS 基底可大大增强微塑料的拉曼信号,增强因子最 大可达20,可检测到的微塑料尺寸也缩小至1 μm。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了这次制备的 SERS 基底在检测单个小尺寸微塑料颗粒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一提的是,与商业基底 Klarite 相比,这次使用的 SER 基底检测成本也大大降低。



图2(a)微塑料在硅基底上的拉曼光谱;(b)显微镜下,硅基底上不同尺寸的单个微塑料小球;(c)不同尺寸的单个微塑料在离子溅射形成基底上的拉曼光谱;(d)不同尺寸的单个微塑料在磁控溅射形成基底上的拉曼光谱;(e,f)显微镜下,磁控溅射和离子溅射形成基底上的不同尺寸的单个微塑料小球;(g)不同尺寸微塑料小球在不同溅射方法形成基底上的增强因子的箱线图。


3)检测真实环境样品

不止实验室环境,张教授对基底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能力也进一步进行了验证检测。他们收集了雨水样品,并对其进行消解、过滤等前处理,最 终将雨水样品滴加在基底上进行实验。张教授团队利用 HORIBA 光谱仪的普通拉曼成像功能、SWIFT 快速成像功能以及 ParticleFinder 颗粒分析功能,对基底上的样品进行分析,寻找疑似微塑料的颗粒物质并根据成像结果快速定位,最 终在雨水样品中检测到与标准聚苯乙烯光谱高度匹配的微米级颗粒物质。



图3(a)显微镜下在雨水样品中找到的微塑料颗粒;(b)该微塑料颗粒的拉曼光谱,出峰位置与标准聚苯乙烯光谱高度匹配。


仪器使用评价

本研究中,我们使用的是 HORIBA XploRA 高性能全自动拉曼光谱仪。


首先是利用 HORIBA 拉曼光谱仪检测微塑料颗粒,其亚微米级的共焦成像分辨率使我们能够清楚准确地寻找到目标颗粒物,同时全自动化的操作也大大节省了检测时间。


其次是 HORIBA 拉曼光谱仪的 SWIFT 快速成像功能,帮助我们在检测实际样品时,能够快速寻找定位疑似目标。


在检测雨水样品时,由于样品中颗粒物众多,且属性未知,造成使用一般方法寻找颗粒物并进行检测费时费力。而 HORIBA 拉曼光谱仪提供的普通拉曼成像功能和 SWIFT 快速成像功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光谱仪的自动化检测操作提高了分析效率。



实验室实拍

HORIBA XploRA 高性能全自动拉曼光谱仪


课题组负责人简介

张立武,复旦大学环境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大气污染化学研究,在EES,Angew,EST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他引总计8000余次。担任英国皇 家化学会期刊《EnvironSci:Adv》副主编。入选国 家级青年人才计划,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计划,德国洪堡学者等。


近年来在环境颗粒物污染物检测及成像方面开展了持续研究,包括实现了单颗粒气溶胶三维化学成分及混合状态的受激拉曼成像(SmallMethods , 2019, 1900600),单颗粒气溶胶的表面增强拉曼检测(EST,2017, 51, 6260;AnalyticalChemistry, 2019, 91, 21: 13647),及纳米塑料的表面增强拉曼检测(EST,2020, 54: 15594)等。


联系作者:张立武,zhanglw@fudan.edu.cn



2022-12-04 11:19:01 179 0
西安富汇科技:科技创新引领未来


西安富汇科技作为一家在科技领域积极进取的企业,始终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凭借丰富多样的经营范围,在多个前沿科技领域站稳脚跟,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强大的研发实力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在一般项目中,积极开展新材料技术研发、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物联网技术研发、太赫兹检测技术研发等多个关键领域的研究。无论是在探索新型材料的应用,还是挖掘新兴能源的潜力,亦或是推动物联网与太赫兹检测技术的创新,富汇科技都走在行业前列。同时,针对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工程和技术研究等方面,公司也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为相关产业的升级提供有力支持。在电路板抄板相关研发上,持续优化抄板工艺,以适应不同层数、不同应用场景电路板的需求。

全面的技术服务体系

西安富汇科技不仅专注于研发,还构建了全面的技术服务体系。涵盖技术服务、开发、咨询、交流、转让及推广等多个环节,确保将研发成果有效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在电路板抄板服务方面,无论是初创企业寻求基础的电路板抄板支持,还是大型企业对高精度、复杂电路板抄板的技术升级需求,富汇科技都能凭借专业能力满足其需求。从 PCB 抄板 1 - 20 层,到各类特定设备电路板抄板,如汽车电脑板、手机电路板、挖掘机电脑板、无人机电脑板、航空电路板、雷达电路板、机床电路板以及医疗设备领域的 CT 电路板、核磁电路板、彩超电路板,还有知名品牌如西门子、DMG、飞利浦电路板抄板等,都能提供高效的服务。

丰富的产品销售网络

在产品销售方面,富汇科技有着广泛的布局。从电子专用材料、集成电路及其相关产品,到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电子元器件等,公司提供丰富多样的产品。这些产品为电路板抄板业务提供了坚实的物料基础,确保抄板过程中原材料的优质与适配。同时,在配电开关控制设备、电力电子元器件、新能源原动设备等领域,也有卓越的产品供应。此外,光伏设备及元器件、核电设备等产品的销售,进一步彰显了公司在新能源及电力领域的深厚底蕴,为相关领域电路板抄板业务提供了行业应用背景支撑。

选择我们西安富汇科技有限公司的电路板抄板服务,就是选择专业、高效、优质与实惠。我们期待与您携手合作,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如果您有电路板抄板的需求,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电话:18611889949,邮箱:chinadawnyx@126.com。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2025-01-19 15:44:14 44 0
热烈欢迎西安工业大学的老师来我公司参观考察

       7月23日上午,两位西安工业大学的老师来我司参观考察,我们公司的肖博工程师热情的接待了他们,并就目前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改革与创xin进行了愉快的讨论和研究。

紧接着,肖工程师带领他们参观了公司的生产车间,并详细介绍了公司的主打产品及其性能特点,其中着重介绍了高温介电温谱的特点和应用。





       高温介电温谱仪就是高温介电温谱测量系统又称高温介电常数测试仪。

       高温介电温谱测量系统是为了满足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介电性能测量需求而设计的。它由硬件设备和测量软件组成,包括高温测试平台、高温测试夹具、阻抗分析仪和高温介电测量系统软件四个组成部分。

       高温测试平台是为样品提供一个高温环境;高温测试夹具提供待测试样品的测试平台;阻抗分析仪则负责测试各组参数数据后,再通过测量软件将这些硬件设备的功能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由实验方案设计到温度控制、参数测量、图形数据显示与数据分析于一体的高温介电温谱测量系统。

       华测高频介电温谱系统主要用于绝缘材料在不同温度不同频率下的电学性能测试,系统包含高温炉膛,阻抗分析仪,微电流表,夹具,测试软件于一体,可测试材料的介电常数,介质损耗,阻抗谱Co-Co图,机电耦合系数等,同时可分析被测样品随温度,频率,时间变化的曲线,测试治具可以根据产品及测试项目要求选购。

 

特点:

可选配套

公司自主研发有高温介电测试夹具、高温四探针夹具、高温两探针夹具,可与高温测试平台配套组成一套或多套高温阻抗、介电测量系统。

PID控制算法,多段温度测量

温度范围从室温至600℃、800℃、1000℃、1200℃,具备PID控制算法,控温精度可到士1℃,确保温度控制不超调。提供7种不同控温方式,满足客户多种测试需求。

良好的电极组装

高温介电测试夹具根据国际标准ASTMD150方法,采用平行板电极原理设计。电极由上电极、下电极以及保护电极组成。上下电极具有良好的同心度和平行度,保护电极可减少周围空气电容的影响,使得测试数据更加准确可靠。

可定制

公司开发的高温阻抗、介电测量系统软件将高温测试平台、高温测试夹具与WK6500系列、Agilent(Keysight)4294A/E4980A/E4990A、TonghuiTH2826/2827/TH2810、Solartron1260LCR测量设备无缝连接,实现了自动完成高温环境下的阻抗、介电参数的测量与分析。另外,还可根据用户提供的其他LCR品牌或型号完成定制需求。

满足科研需求

软件可根据实验方案设计,通过测量C和D值,自动完成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随频率、电压、偏压、温度、时间多维变化的曲线。一次测量,同时输出,测量效率高、数据丰富多样。


应用领域

■新型复合绝缘擦亮

■高分子绝缘材料

■无机绝缘材料

■有机绝缘材料

■其它绝缘材料等


功能特点:


测量精度高,智能控温,测量频率宽,抗交流干扰;

介电软件功能强大,拥有完善的测量系统;

直接得出介电常数实部和虚部的比值曲线;

直接得出复阻抗实部和虚部比值曲线的 Cole-Cole图;

直接得出机械品质因数0m;

集方案、测量、分析、数字化显示于一体集成化设计;


       通过此次参观考察,两位老师对我公司的发展理念和技术给予了很好的评价。相信我们华测公司会一如既往的秉承“精益求精,持续创xin,用户满意”的宗旨,为用户提供国内及国际先进的检测仪器与检测技术方案,为推动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而努力。



2020-09-14 10:11:08 273 0
方式升级!糖尿病管理更智能 | 用户访谈

2022-11-28 11:07:31 94 0
大连理工大学宋锋玲教授《JACS》:给肿瘤细胞按一个“电子泵”增强光动力治疗 效果 | 前沿用户报道

小时候在农村,看到田里灌溉使用的水泵,就会赞叹,农民终于不用再使用扁担,一桶一桶挑水来浇地了。泵,不仅节省了人力,更最主要是能将水塘里的水源源不断地供给秧苗享用。惊叹之余,也会好奇:为什么经过“它”,水就可以从低洼的水塘流向高处的庄稼地?


最近,大连理工大学宋锋玲教授课题组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面发表了题为“Integration of TADF Photosensitizer as “Electron Pump” and BSA as “Electron Reservoir” for Boosting Type I Photodynamic Therapy”的文章(DOI: 10.1021/jacs.3c01042)。

该文作者思考:Type I型光敏化过程是否也可以通过一个类似的泵,来加速电子转移,从而增强光动力治 疗 效果?基于对Type I型光敏化机制中电子转移热力学问题的研究,该文作者充分利用热激活延迟荧光性质(TADF)光敏剂独有的激发态得电子能力,同时与牛血清蛋白(BSA)的富电子特性,巧妙地结合于一体,共同加速光敏剂的电子转移能力,提出了增强肿瘤光动力治 疗 效果的新策略。

Type I 型光敏剂因其对氧气比较低的依赖性,可以解决 Type II 型光敏剂因实体肿瘤乏氧带来的预后不良的问题,逐渐成为光动力治 疗领域的研究热点。Type I 型光动力治 疗机制的核心是光敏剂的电子转移能力。这个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光敏剂从底物中获得电子,另一方面是光敏剂要将捕获的电子提供给 O2 ,从而形成活性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然而,大多数现有的光敏剂只能单独满足其中一个方面的能力。


在本文中,作者详细探讨了一种 TADF 光敏剂PS在I型光敏化过程中的电子转移能力。由于单线激发态 S1 和三重激发态 T1 之间比较小的能极差,因此这个 TADF 光敏剂 PS 具有较大的光激发能量(ET)。在热力学上 PS 表现出类似水泵的“电子泵”的特殊电子转移能力,因为它激发态下的还原电位足够高(正),可以从底物中获得电子,并且在基态条件下还原电位也足够低(负),将电子转移到 O2 形成 O2•−。此外,我们选择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电子储存库”,与“电子泵” PS 完 美配合。BSA不仅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和肿瘤靶向富集的优点,同时其富电子氨基酸结构组成可以作为电子的有效来源。同时 PS 和BSA 的紧密结合作用也有利于分子间的电子传递过程。实验表明,PS/BSA 复合物可显著促进I型 PDT 过程生成大量超氧阴离子(O2•−),并且,通过分子对接模拟、瞬态光谱、电化学进一步仔细地揭示了潜在的敏化机制。


随后,我们通过制备纳米光敏剂 PS@BSA ,将 BSA 和 PS 的这些电子转移增强作用整合到一个纳米粒子系统中。证实了其在体外肿瘤细胞中增强的 PDT 杀伤效果,特别是在缺氧条件下依然可以发挥很好的治 疗 效果。小鼠体内肿瘤模型同样验证了PS@BSA 在肿瘤区域的优异富集和高效的 PDT 效率。这些结果有力证实了我们提出的这种新型 Type I 型光敏剂系统对乏氧肿瘤的出色靶向能力和治 疗 效率。这项工作提出一种新的构建高效纳米光敏剂的有效策略,即采用 BSA 作为 TADF 光敏剂的功能载体来促进I型 PDT 过程。这项工作有望激发更多的 TADF 光敏剂发挥“电子泵”作用,开展的 Type I 型 PDT 研究。


图1 光敏剂PS 的电化学还原电势简易图示,描述Type I型光敏化过程中的电子转移过程。


图2 TADF光敏剂PS作为“电子泵”和BSA作为“电子水库”的简易示意图。


参考文献

Integration of TADF Photosensitizer as “Electron Pump” and BSA as “Electron Reservoir” for Boosting Type I Photodynamic Therapy,Wenlong Chen, Zehui Wang, Mingyu Tian, Gaobo Hong, Yingnan Wu, Mengzhang Sui, Miaomiao Chen, Jing An, Fengling Song, and Xiaojun Peng,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DOI: 10.1021/jacs.3c01042


仪器推荐

DeltaFlex全自动模块化荧光寿命光谱仪


Delta系列凝聚了HORIBA Scientific 40多年的寿命系统研发经验,它可以提供快速、高灵敏度和高性价比的寿命解决方案。


本文中,PS和PS@BSA的荧光寿命检测是通过HORIBA DeltaFlex全自动模块化荧光寿命光谱仪实现的。DeltaFlex全自动模块化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并控制添加到仪器中的组件。在使用NanoLED短寿命光源和SpectraLED长寿命光源测试时,DeltaFlex能够快速切换光源,实现短寿命和长寿命测试。 


2023-04-17 13:53:15 151 0
江苏大学Small:绿色制氢催化材料新成员SnSe 二维压电材料,高效制氢显优势 | 前沿用户报道

绿色制氢

SnSe入选理想压电催化材料候选体系
被誉为21世纪“终 极能源”,氢能可谓市场前景广阔,水分解绿色制氢更是重要发展方向压电纳米材料可将机械能转化为化学能,为绿色氢能制备提供了一种崭新路径有望进一步推动绿色制氢技术的发展,但目前大多数压电纳米材料的催化效率仍然有待提升。 


二维铁电/压电材料具有高电导率/迁移率、优异的铁电/压电特性、相对窄的带隙宽度、丰富的表面催化活性位点等优势,因而在压电催化领域极具潜力在所有二维铁电/压电材料中,SnSe 材料具有理论预测最 高压电响应以及高迁移率和易形变特性等性质,成为理想压电催化材料候选体系,有望应用于进一步提升机械能驱动绿色水分解制氢催化反应效率 


首次报道

江苏大学利用 SnSe高效催化产氢
近期,江苏大学量子与可持续性技术研究院团队首次报道选取 SnSe 维材料作为压电催化材料得益于 SnSe 易形变特性(杨氏模量为24.3至27.7 GPa)、单层材料极高的压电系数(d11 = 250.58 pm V−1)和高理论迁移率(11000 cm2 V−1 s−1)实现了高效超声机械力驱动水分解产氢(效率高达948.4µmolg−1 h−1)远超大多数已报道的其他压电催化材料产氢效率 


相关成果以“Mechanically Induced Highly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 from Water over Piezoelectric SnSe nanosheets”为题在Small上。这充分体现了 SnSe 材料在绿色催化反应中的优势对进一步推动绿色制氢产业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性能表征

研究论证SnSe材料压电及催化性能

研究过程中,江苏大学团队首先对 SnSe  二维材料的结构压电性质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人员通过简单的热注入化学法合成 SnSe 单晶纳米片,采用差分相位衬度-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成像(DPC-STEM)这一新兴技术,在纳米尺度下观察到了 SnSe 材料内部的铁电畴结构,间接验证了其具有铁电/压电响应。 



图1. SnSe二维纳米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图


另一方面,研究团队与 HORIBA 位于上海的应用中心专家合作,采用LabRAM Nano 配备的 SmartSPM 压电响应力显微镜(PFM)模块深入研究了 SnSe 纳米材料的压电/铁电性能,观测到了铁电畴结构。通过施加−10 V至+10 V的偏压,在面内方向得到了典型的蝴蝶曲线,进一步证实了 SnSe 纳米片具有面内压电/铁电性。 


图2. SnSe 二维纳米材料的PFM表征分析图


SnSe 维材料压电性质完成表征分析后,研究团队进一步评估了SnSe 纳米片在超声机械力作用下水分解制氢性能。以三乙醇胺(TEOA)作为牺牲剂,在100 W 和45 kHz 的超声波作用下,SnSe 纳米片相比于纳米颗粒和微米样品表现出更优的压电催化活性,产氢效率高达4742.9 μmolg1。此外,计算表明 SnSe 纳米片的共振频率约为43.6 kHz,这与获得最 高产氢效率的超声条件(45  kHz)接近,表明材料的压电响应在机械能驱动分解水催化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 



图3. SnSe 二维纳米材料在超声机械力作用下分解水产氢性能及压电电流相应图


课题组介绍




李顺,江苏大学金山特聘教授。

2015年获得加拿大国家科学研究所(INRS)能源与材料科学博士学位。曾任南方科技大学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主要为铁/压电/热电/热电纳米材料在能量转换及催化中的应用。在 Nature Photon., Prog. Mater. Sci., Mater. Horizon., Nano Energy, Small 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发表论文被引用3000余次,H指数33。申请专 利数十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张建明博士 现任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导,江苏特聘教授。

2013年获得加拿大国家科学院(INRS)材料科学博士学位。2016年9月加入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组建功能复合材料研究团队。专注于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环保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 点研究计划子项目、江苏省特聘教授等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


仪器使用评价

“实验中使用 HORIBA LabRAM HR Nano 配备的 SmartSPM 模块对纳米材料的压电/铁电性能进行表征。其配备了多种 SPM 测量模式,如开尔文探针模式(表面电势,SKM,KPFM)、压电响应模式(PFM),可以实现对纳米压电/铁电材料电畴、表面电势等性质的全方位、快速、自动化表征分析。” 


HORIBA 科学仪器应用中心


本次实验中使用的 LabRAM HR Nano 拉曼光谱仪 

(升级型号:LabRAM Odyssey Nano) 


如果您对上述产品感兴趣,欢迎扫描二维码留言,我们的工程师将会及时为您答疑解惑。


2022-11-28 11:03:27 128 0
江苏大学Small:绿色制氢催化材料新成员SnSe 二维压电材料,高效制氢显优势 | 前沿用户报道

绿色制氢


SnSe入选理想压电催化材料候选体系

被誉为21世纪“终 极能源”,氢能可谓市场前景广阔,水分解绿色制氢更是重要发展方向压电纳米材料可将机械能转化为化学能,为绿色氢能制备提供了一种崭新路径有望进一步推动绿色制氢技术的发展,但目前大多数压电纳米材料的催化效率仍然有待提升。 


二维铁电/压电材料具有高电导率/迁移率、优异的铁电/压电特性、相对窄的带隙宽度、丰富的表面催化活性位点等优势,因而在压电催化领域极具潜力在所有二维铁电/压电材料中,SnSe 材料具有理论预测最 高压电响应以及高迁移率和易形变特性等性质,成为理想压电催化材料候选体系,有望应用于进一步提升机械能驱动绿色水分解制氢催化反应效率 



首次报道


江苏大学利用 SnSe高效催化产氢
近期,江苏大学量子与可持续性技术研究院团队首次报道选取 SnSe 维材料作为压电催化材料得益于 SnSe 易形变特性(杨氏模量为24.3至27.7 GPa)、单层材料极高的压电系数(d11 = 250.58 pm V−1)和高理论迁移率(11000 cm2 V−1 s−1)实现了高效超声机械力驱动水分解产氢(效率高达948.4µmolg−1 h−1)远超大多数已报道的其他压电催化材料产氢效率 


相关成果以“Mechanically Induced Highly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 from Water over Piezoelectric SnSe nanosheets”为题在Small上。这充分体现了 SnSe 材料在绿色催化反应中的优势对进一步推动绿色制氢产业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性能表征


研究论证SnSe材料压电及催化性能

研究过程中,江苏大学团队首先对 SnSe  二维材料的结构压电性质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人员通过简单的热注入化学法合成 SnSe 单晶纳米片,采用差分相位衬度-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成像(DPC-STEM)这一新兴技术,在纳米尺度下观察到了 SnSe 材料内部的铁电畴结构,间接验证了其具有铁电/压电响应。 




图1. SnSe二维纳米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图


另一方面,研究团队与 HORIBA 位于上海的应用中心专家合作,采用LabRAM Nano 配备的 SmartSPM 压电响应力显微镜(PFM)模块深入研究了 SnSe 纳米材料的压电/铁电性能,观测到了铁电畴结构。通过施加−10 V至+10 V的偏压,在面内方向得到了典型的蝴蝶曲线,进一步证实了 SnSe 纳米片具有面内压电/铁电性。 


图2. SnSe 二维纳米材料的PFM表征分析图


SnSe 维材料压电性质完成表征分析后,研究团队进一步评估了SnSe 纳米片在超声机械力作用下水分解制氢性能。以三乙醇胺(TEOA)作为牺牲剂,在100 W 和45 kHz 的超声波作用下,SnSe 纳米片相比于纳米颗粒和微米样品表现出更优的压电催化活性,产氢效率高达4742.9 μmolg1。此外,计算表明 SnSe 纳米片的共振频率约为43.6 kHz,这与获得最 高产氢效率的超声条件(45  kHz)接近,表明材料的压电响应在机械能驱动分解水催化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 



图3. SnSe 二维纳米材料在超声机械力作用下分解水产氢性能及压电电流相应图


课题组介绍


李顺,江苏大学金山特聘教授。


2015年获得加拿大国家科学研究所(INRS)能源与材料科学博士学位。曾任南方科技大学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主要为铁/压电/热电/热电纳米材料在能量转换及催化中的应用。在 Nature Photon., Prog. Mater. Sci., Mater. Horizon., Nano Energy, Small 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发表论文被引用3000余次,H指数33。申请专 利数十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张建明博士 现任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导,江苏特聘教授。


2013年获得加拿大国家科学院(INRS)材料科学博士学位。2016年9月加入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组建功能复合材料研究团队。专注于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环保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 点研究计划子项目、江苏省特聘教授等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


仪器使用评价

“实验中使用 HORIBA LabRAM HR Nano 配备的 SmartSPM 模块对纳米材料的压电/铁电性能进行表征。其配备了多种 SPM 测量模式,如开尔文探针模式(表面电势,SKM,KPFM)、压电响应模式(PFM),可以实现对纳米压电/铁电材料电畴、表面电势等性质的全方位、快速、自动化表征分析。” 



HORIBA 科学仪器应用中心 



本次实验中使用的 LabRAM HR Nano 拉曼光谱仪 

(升级型号:LabRAM Odyssey Nano) 


如果您对上述产品感兴趣,欢迎扫描二维码留言,我们的工程师将会及时为您答疑解惑。




2023-01-14 10:33:05 252 0
活动报道 | 2022年贝克曼库尔特流式上海工业用户会圆满结束

2022年11月17日,贝克曼库尔特流式上海工业用户会在张江海科雅乐轩酒店成功举办。流式细胞仪作为贝克曼的明星产品,因其配置灵活,操作简便,性能优异受到上海工业市场广大用户的认可和喜爱。会议围绕流式细胞仪产品技术、应用方案、生命科学领域相关的研发进展、日常保养以及售后服务展开讨论,本次会议旨在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希望能针对客户的实际需求做进一步的交流及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会议现场


会议由贝克曼库尔特科研流式东区经理艾文清开幕致辞,随后各位讲课专家分别介绍自己的主题演讲。



开场致辞 

贝克曼库尔特科研流式东区经理艾文清 



演讲主题:流式细胞术助力药物临床PD分析 

上海精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朱国振总监 



演讲主题:流式技术在新药评价中的应用 

上海鼎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任欣怡总监 



演讲主题:生物药物临床分析实验规范与流式样本要求 

上海佐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陈菡亭博士 



演讲主题:流式加速抗体药研发 

贝克曼库尔特流式产品经理 张胤晟



演讲主题:贝克曼流式细胞仪的日常保养策略

贝克曼库尔特的贝克曼库尔特东区维修主管 刘新珑



演讲主题:贝克曼流式细胞仪售后服务方案

贝克曼库尔特服务销售 程禹


本次会议除了主题演讲之外,我们还准备了丰富的茶歇,同时我们也安排了CytoFLEX SRT Demo机展示,让各位老师在在轻松的茶歇氛围中近距离了解CytoFLEX SRT的智能。



会议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各位到场老师的支持与认可,未来,我们希望以更多的活动形式和大家见面,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与各位老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022-12-01 20:18:34 271 0
苏大廖良生教授Angewandte:高效镧系掺杂钙钛矿基近红外LED,通过量子剪裁实现!| 前沿用户报道

成果简介

钙钛矿纳米晶体(PeNCs)在可见光中具有高效和高色纯度的依尺寸和组成而可调的发光。然而,在近红外(NIR)区域获得高效的电致发光(EL)具有挑战性,限制了其潜在的应用


在这里,我们展示了一种高效的近红外发光二极管(LED),通过将镱离子掺杂到PeNC基质(Yb3+: PeNCs)中,将EL波长延长到1000 nm,这是通过PeNC基质直接敏化Yb3+离子来实现的。高效的量子剪裁工艺使Yb3+: PeNCs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s)高达126%。



通过卤化物组成工程和表面钝化策略来改善PLQY和电荷传输平衡,我们展示了一种在990 nm中心波长处峰值EQE为7.7%的高效近红外LED,代表了发射波长超过850 nm的最 高效钙钛矿基LED。


创新点: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镱离子掺杂到钙钛矿纳米晶体中,使电致发光波长延长至1000 nm卤化物化学计量控制和表面钝化的协同作用使我们能够实现高效的近红外LED,峰值EQE为7.7%,是迄今为止峰值波长超过850 nm的OLED和PeLED中效率最 高的。


图文导读



图1 a) Yb3+:PeNCs的TEM图像和元素映射,TEM图像的插入部分显示了晶体衍射图样。b) XRD图谱,c) IR PLQY, d) PL光谱,e) Yb3+: CsPb(Cl1-xBrx)3 PeNCs的不同卤化物化学计量量的吸收。f) Yb3+: PeNCs的能量转移机制,三种重组途径分别记为(1)、(2)、(3)。g)在所选泵-探头延迟时的TA光谱。h)不同名义掺杂浓度的Yb3+:PeNCs在450nm处的归一化TA信号衰减随时间的变化。


图2 a)基于Yb3+: CsPb(Cl1-xBrx)3 NC发射极的近红外PeLEDs器件结构示意图。b)能带图。c)近红外LED内部光能通道的功率分布。d)基于Yb3+: CsPbCl1-xBrx NC发射器的PeLEDs EQE与J特性,仅考虑近红外峰值计算EQE。e)不同激子波长下PeNC薄膜的PLQY和近红外PeLEDs的峰值EQE(平均值)。f) 3.2 V ~ 6 V不同偏差下对应的EL谱,步长为0.2V。插图显示了在3.2 V电压下工作的PeLED的EL谱。


图3a)插图为BTC的分子结构。b) EQE-电流密度特性。c)原始(蓝色曲线)和钝化(红色曲线)LED器件的峰值EQE直方图。基于原始和钝化Yb3+:PeNCs的纯空穴器件d)和纯电子器件e)的J-V曲线。黑色虚线表示陷阱填充电压。f)我们的设备之间的峰值EQE比较,之前报道的近红外PeLDs和OLED (EL峰值波长超过850 nm)。


图4 a) Yb3+: PeNCs的表面钝化机理。原始Yb3+和钝化Yb3+的XPS谱: Yb 4d; b)Pb 4f5/2和4f7/2 c)的XPS谱. d)硫氰酸苄酯、原始和钝化Yb3+: PeNCs的FTIR透射光谱。e)原始和钝化Yb3+:PeNCs在480 nm波长处获得的瞬态PL衰变。f) PeNCs在480 nm处剩余激子发射的PLQY(蓝色曲线)和Yb3+离子在990 nm处近红外发射的PLQY(粉红色曲线)。


论文信息

Efficient Near-Infrared Electroluminescence from Lanthanide-Doped Perovskite Quantum Cutters


Yan-Jun Yu, Chen Zou, Wan-Shan Shen, Xiaopeng Zheng, Qi-Sheng Tian, You-Jun Yu, Chun-Hao Chen, Baodan Zhao, Zhao-Kui Wang, Dawei Di, Osman M. Bakr, Liang-Sheng Liao


First published: 25 March 2023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02005



2023-05-30 09:50:54 110 0
用户前沿丨杨培东 Nature-钙钛矿高熵半导体

尽管高熵材料 high-entropy materials是一系列功能材料的极 佳候选者,但其形成通常需要超过1,000°C高温合成程序,以及复杂加工技术,如热轧。解决高熵材料极端合成要求的途径之一,应该包括设计具有离子键网络和低内聚能的晶体结构。


今日,美国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Maria C. Folgueras, Yuxin Jiang,Jianbo Jin & 杨培东Peidong Yang,在Nature上发文,报道开发了一种新型金属卤化物钙钛矿高熵半导体high-entropy semiconductor,HES单晶的室温溶液20°C和低温溶液80°C合成方法

因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的软离子晶格性质,这些高熵半导体HES单晶设计在立方Cs2MCl6(M=Zr4+, Sn4+, Te4+, Hf4+, Re4+, Os4+, Ir4+ 或 Pt4+)空位有序的双钙钛矿结构上,该双钙钛矿结构来自稳定络合物在多元素墨水中的自组装,即在强盐酸中充分混合的游离Cs+ 阳离子和五或六个不同[MCl6]2–阴离子八面体分子。


所得到的单相单晶跨越五和六个元素的两个高熵半导体HES族,以接近等摩尔比例作为无规合金near-equimolar ratios占据M位,并保持整体Cs2MCl6晶体结构和化学计量。在高熵5-和6-元素Cs2MCl6单晶中,各种[MCl6]2-八面体分子轨道的无序结合产生了复杂的振动和电子结构,在5或6个不同孤立八面体分子的受限激子态之间,具有能量转移相互作用。


High-entropy halide perovskite single crystals stabilized by mild chemistry. 

基于温和化学,稳定高熵化卤化物钙钛矿单晶

图1:高熵五和六元Cs2MX6单晶的合成设计。

图2:五和六元高熵钙钛矿单晶的相鉴定。

图3:高熵钙钛矿单晶的元素分析,以确认在M位点上结合了五或六种元素。

图4:在高熵钙钛矿单晶中,M位金属中心绝 对构型的高分辨结构测定。

图5:确认五或六个不同[MCl6]2-八面体复合物的无序性质贯穿单相高熵钙钛矿系统,没有微结构晶粒形成。

图6:高熵钙钛矿单晶的光电行为。


文献链接

Folgueras, M.C., Jiang, Y., Jin, J. et al. High-entropy halide perovskite single crystals stabilized by mild chemistry. Nature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6396-8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396-8


本文译自Nature。

来源:今日新材料
声明:仅代表译者个人观点,小编水平有限,如有不当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

仪器推荐

爱丁堡仪器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FS5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杨培东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金属卤化物钙钛矿高熵半导体溶液合成方法,研究中使用爱丁堡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FS5,通过光致发光的激发(PLE)光谱,阐明了五元素ZrSnTeHfPt 单晶中的能量转移现象。



爱丁堡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FS5标配自动滤光片轮,可自动获取完整的三维荧光光谱,去除瑞利散射的影响,因此可进一步的通过激发光谱研究物质的能量转移过程。


天美分析更多资讯



2023-08-18 11:29:42 785 0
量子科技, 暗物质,暗能量,时空科技,DNA合成,
遗传基因再造,粒子研究,光子研究,等离子研究,反物质研究,核聚变研究
2018-11-27 16:02:07 343 0
魅蓝E1 Android7.0有必要再升级吗?
魅蓝E1 Android7.0有必要再升级吗?升级前与后那款好用?
2018-01-22 20:11:42 384 1
西安诺以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西安诺以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下午面试,各位前辈帮帮忙
2018-11-19 06:08:08 191 0

4月突出贡献榜

推荐主页

最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