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材料显微结构表征方面,电子显微镜(包括SEM、FIB、TEM)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科学研究,工业领域等作用日益增长。为了有效推动电子显微镜表征技术的发展,深入了解不同电子显微镜的性能特点,充分发挥仪器功效,提高广大用户的分析测试水平及解决实际使用中的难题,赛默飞将在2023年举办“中国好电镜”系列研讨会,特别邀请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和赛默飞资深电镜应用科学家与大家交流前沿电镜表征技术。
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可以对材料的结构进行直接成像,能在原子尺度上建立材料的性质与其局域结构之间的相关性。虽然高分辨率 TEM 和 STEM是大多数材料结构的常规表征手段,但由于电子束敏感材料(如典型的多孔材料分子筛、金属有机骨架(MOFs)、共价有机骨架(COFs)等)极端的不稳定性,以常规方式观察它们的局域结构仍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电子束敏感材料对电子束辐照极为敏感,在常规S/TEM成像模式下,其结构会被立即破坏变为非晶,从而无法得到其局域结构的原子排列信息。因此,如何在无损伤的条件下以高分辨率和高信噪比在实空间中对典型的电子束敏感材料的结构直接成像是TEM和STEM技术应用的难点。
本次研讨会特别邀请清华大学陈晓老师为大家从原子尺度解析多孔材料分子筛局域结构及主客体相互作用,分享其使用超低电子剂量高分辨电子显微技术在电子束敏感多孔材料结构表征中的成功案例。同时邀请赛默飞透射电镜应用科学家刘苏亚博士为大家直播演示如何在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Spectra 300平台上对电子束敏感多孔材料进行超低电子剂量下原子尺度直接成像。
特邀报告
多孔材料局域结构及主客体相互作用原子尺度结构研究
2023.04.20----14:30-15:30
陈晓 清华大学化工系助理研究员
其研究方向主要是发展多孔材料低剂量原子尺度成像方法,致力于分子筛中单分子成像以及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直接观测,以期从分子层面甚至是原子层面理解和探索这些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分子进出机制以及客体分子与主体骨架间的作用行为。目前已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12篇,包括 Nature(3篇)、Science(1篇)、Nat. Commun.(4篇)、Adv. Mater.(1篇)、JACS(1篇)等。其中“A single molecule van der waals compass”(Nature. 592, 541(2021))的工作入选 2021 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获得第三届中国分子筛新秀奖、2022 年度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入选2022年度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榜单。
摘要
多孔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孔道结构成为了催化、分离、医药等多个领域不可替代的原材料,分子筛作为典型的多孔材料在石油化工、煤化工裂解、异构化、芳构化及烷基化等反应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从分子层面甚至是原子层面理解和探索这些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分子进出机制以及客体分子与主体骨架间的作用行为对于理解和认识这些工业化背后的微观行为尤为关键,尤其是工况服役状态下的催化剂的本征行为至关重要。该报告将以分子筛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尤其是对工业化中应用最为广泛的ZSM-5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研究了在超低电子剂量的条件下研究分子筛亚纳米尺度局域结构解析和原位观察限域分子动态行为的方法,在常温甚至是高温的条件下“冷冻”分子,观测了单分子进出孔道的行为,研究限域小分子动态行为和主客体相互作用以及这类折形分子筛中单个芳烃分子的转动行为、加入氢键力作用后定量化了分子在孔道中的作用方式,在原位观测分子进出孔道的基础上解决了60年来困扰科研人员分子筛筛分比孔道稍大点的分子的微观机制。在不断对分子筛有深入理解的过程中希望能够为十万亿产值的工业化过程提供新的见解。
扫描上方二维码报名线上网络研讨会
Demo演示
超低电子剂量下对电子束敏感多孔材料进行原子尺度直接成像
2023.04.21----14:30-15:30
刘苏亚 博士
201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主攻非晶合金的结构表征及相关应用。同年入职赛默飞世尔科技,主要从事透射电镜的应用支持工作,拥有十余年的电镜使用经验。
扫描上方二维码报名线上Demo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