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问答社区

岩心聚合物驱动态监测低场核磁技术

苏州纽迈分析仪器 2022-08-08 09:32:16 227  浏览
  • 岩心聚合物驱动态监测低场核磁技术

    什么是聚合物驱

    聚合物驱是指向地层中注入聚合物进行驱油的一种增产措施。在宏观上,它主要靠增加驱替液粘度,降低驱替液和被驱替液的流度比,从而扩大波及体积;在微观上,聚合物由于其固有的粘弹性,在流动过程中产生对油膜或油滴的拉伸作用,增加了携带力,提高了微观洗油效率。

    聚合物驱技术由于其机理比较清楚、技术相对简单,世界各国开展研究比较早,美国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开展了室内研究,1964年进行了矿场试验。1970年以来,前苏联、加拿大、英国、法国、罗马尼亚和德国等国家都迅速开展了聚合物驱矿场试验。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荃世界有200多个油田或区块进行了聚合物驱试验。聚合物驱是在注入水中加入少量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通过增加水相粘度和降低水相渗透率来改善流度比、提高波及系数,从而提高原油采油率。

    聚合物驱油是一种较为经济的强化采油方法。一般认为,聚合物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水相粘度,及因聚合物滞留引起渗透率下降.从而导致驱替液在油层中的流度明显降低。核磁共振成像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驱油可以提高孔隙利用系数,从而提高驱油效果。研究还表明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对提高驱油效果也有一定的作用。

    低场核磁技术简介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主要检测为H质子,也可以用于F信号测试。含H样品经过特定频率的射频激励后,产生核磁共振信号。H核磁共振信号对应有T1、T2两个主要参数,通过测试T1、T2弛豫时间并进行建模,可用于石油勘探、岩土、能源等多方面研究。

    低场核磁岩心聚合物驱动态监测原理与装置

    在线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仪使用强磁场、电场梯度扫描待测试样信号,在石油勘探开发行业中,常用于分析储层流体的弛豫时间对储层中的油水分布进行成像。核磁共振测试信号来自氢原子,氢原子越多则信号就越强,然而,由于水及原油中均有氢原子,难以区分水相和油相的信号。由于氟油无氢原子,故选用氟油替代原油进行实验,使所测信号均为水相。由于实验中仅水相存在氢原子,故岩心中的剩余油饱和度与核磁共振T2谱信号相关,因此可以通过分析核磁共振T2谱弛豫时间来计算水驱、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热门问答

岩心聚合物驱动态监测低场核磁技术

岩心聚合物驱动态监测低场核磁技术

什么是聚合物驱

聚合物驱是指向地层中注入聚合物进行驱油的一种增产措施。在宏观上,它主要靠增加驱替液粘度,降低驱替液和被驱替液的流度比,从而扩大波及体积;在微观上,聚合物由于其固有的粘弹性,在流动过程中产生对油膜或油滴的拉伸作用,增加了携带力,提高了微观洗油效率。

聚合物驱技术由于其机理比较清楚、技术相对简单,世界各国开展研究比较早,美国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开展了室内研究,1964年进行了矿场试验。1970年以来,前苏联、加拿大、英国、法国、罗马尼亚和德国等国家都迅速开展了聚合物驱矿场试验。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荃世界有200多个油田或区块进行了聚合物驱试验。聚合物驱是在注入水中加入少量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通过增加水相粘度和降低水相渗透率来改善流度比、提高波及系数,从而提高原油采油率。

聚合物驱油是一种较为经济的强化采油方法。一般认为,聚合物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水相粘度,及因聚合物滞留引起渗透率下降.从而导致驱替液在油层中的流度明显降低。核磁共振成像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驱油可以提高孔隙利用系数,从而提高驱油效果。研究还表明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对提高驱油效果也有一定的作用。

低场核磁技术简介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主要检测为H质子,也可以用于F信号测试。含H样品经过特定频率的射频激励后,产生核磁共振信号。H核磁共振信号对应有T1、T2两个主要参数,通过测试T1、T2弛豫时间并进行建模,可用于石油勘探、岩土、能源等多方面研究。

低场核磁岩心聚合物驱动态监测原理与装置

在线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仪使用强磁场、电场梯度扫描待测试样信号,在石油勘探开发行业中,常用于分析储层流体的弛豫时间对储层中的油水分布进行成像。核磁共振测试信号来自氢原子,氢原子越多则信号就越强,然而,由于水及原油中均有氢原子,难以区分水相和油相的信号。由于氟油无氢原子,故选用氟油替代原油进行实验,使所测信号均为水相。由于实验中仅水相存在氢原子,故岩心中的剩余油饱和度与核磁共振T2谱信号相关,因此可以通过分析核磁共振T2谱弛豫时间来计算水驱、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

2022-08-08 09:32:16 227 0
岩心注聚合物驱油实验低场核磁技术

岩心注聚合物驱油实验低场核磁技术

什么是聚合物驱油

聚合物驱油是指向地层中注入聚合物进行驱油的一种增产措施。在宏观上,它主要靠增加驱替液粘度,降低驱替液和被驱替液的流度比,从而扩大波及体积;在微观上,聚合物由于其固有的粘弹性,在流动过程中产生对油膜或油滴的拉伸作用,增加了携带力,提高了微观洗油效率。

聚合物驱油技术由于其机理比较清楚、技术相对简单,世界各国开展研究比较早,美国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开展了室内研究,1964年进行了矿场试验。1970年以来,前苏联、加拿大、英国、法国、罗马尼亚和德国等国家都迅速开展了聚合物驱矿场试验。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荃世界有200多个油田或区块进行了聚合物驱试验。聚合物驱是在注入水中加入少量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通过增加水相粘度和降低水相渗透率来改善流度比、提高波及系数,从而提高原油采油率。

注聚合物驱油实验是一种较为经济的强化采油方法。一般认为,聚合物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水相粘度,及因聚合物滞留5I起渗透率下降.从而导致驱替液在油层中的流度明显降低。核磁共振成像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驱油可以提高孔隙利用系数,从而提高驱油效果。研究还表明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对提高驱油效果也有一定的作用。

 

低场核磁技术简介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主要检测为H质子,也可以用于F信号测试。含H样品经过特定频率的射频激励后,产生核磁共振信号。H核磁共振信号对应有T1、T2两个主要参数,通过测试T1、T2弛豫时间并进行建模,可用于石油勘探、岩土、能源等多方面研究。

岩心注聚合物驱油实验低场核磁技术原理与装置

在线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仪使用强磁场、电场梯度扫描待测试样信号,在石油勘探开发行业中,常用于分析储层流体的弛豫时间对储层中的油水分布进行成像。核磁共振测试信号来自氢原子,氢原子越多则信号就越强,然而,由于水及原油中均有氢原子,难以区分水相和油相的信号。由于氟油无氢原子,故选用氟油替代原油进行实验,使所测信号均为水相。由于实验中仅水相存在氢原子,故岩心中的剩余油饱和度与核磁共振T2谱信号相关,因此可以通过分析核磁共振T2谱弛豫时间来计算水驱、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

低场核磁驱替实验装置

2022-08-17 23:31:53 226 0
低场核磁技术与数字岩心的结合

数字岩心应用领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重建岩石微观孔隙网络的三维数字岩心。
研究微观渗流机理,模拟岩心驱替实验,预测岩心各向异性参数,评价提高采收率效果,模拟和预测油藏
生产动态、优化油气田开发综合措施。

核磁应用:
1)在数字岩心应用领域:岩心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微观渗透机理研究、地层条件下的在线驱替实验,提高采收率研究以及多相渗流研究都有了成功应用。
2)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提供数字岩心的基本要素,构建数字岩心。
3)通过核磁共振孔隙结构、渗透率计算结果,结合数字岩心技术,建立致密砂岩的数字岩心孔隙结构、渗透率模型,代替压汞分析及渗透率测量。
4)鉴于核磁共振技术对孔隙流体的敏感性,有望实现驱替过程中岩心孔隙流体的动态数字岩心:结合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在线核磁共振检测平台,纽迈科技新开发的成像序列,可实现短弛豫致密岩心的驱替过程图像,利用三维重构技术实时显示驱替过程中孔隙流体的动态变化和微观分布,为研究剩余油分布、提高采收率措施提供微观评价手段。

人造岩心气驱实验不同阶段的MRI成像图

人造岩心气驱实验不同阶段的T2谱

(来源: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2019-06-11 13:35:11 437 0
水驱剩余油分布-低场核磁技术

水驱剩余油分布-低场核磁技术

随着水驱开发的进行,国内大多数油田皆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双高”阶段,针对二次采油未能采出的未波及区的剩余油和波及区的残余油,认识剩余油为油田二次采油及三次采油提供重要依据尤为重要。

剩余油分布是指剩余油在地层中的分布情况,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众多,主要受静态储层(地质的)和动态注采状况(开发的)双重因素的影响。静态储层因素是根本的、内在的因素,注采状况(开发条件)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外部因素。

水驱剩余油分布-低场核磁技术

基于核磁对氢信号优秀的捕捉能力,在油气藏储层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搭配多场耦合配件,可以模拟地层真实高温高压环境,岩心(水驱油核磁共振实验、水驱剩余油分布实验、微观驱替实验、多相驱替实验)不同尺寸孔隙中的油水信号在核磁T2谱中对应的弛豫时间不同,随着驱替实验(水驱油核磁共振实验、水驱剩余油分布实验、微观驱替实验、多相驱替实验)的进行,核磁T2谱随着岩心内部油水相态(多相驱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可以用定量来研究地层的油气开采过程。同时基于核磁成像功能,可以实现对整个驱替过程(水驱油核磁共振实验、水驱剩余油分布实验、微观驱替实验、多相驱替实验)的各个阶段进行成像,生动形象的观察动态变化。实现驱替过程(水驱油核磁共振实验、水驱剩余油分布实验、微观驱替实验、多相驱替实验)中油水变化的可视化。

水驱剩余油分布-低场核磁仪器

MacroMR高温高压岩心驱替可视化系统能够结合传统的外围驱替系统,实现模拟地层高温高压环境,对岩心进行全过程可视化驱替研究,可视化可以定性的评价岩心驱替情况,通过谱图变化可定量计算出驱替量的多少;可以任意层面、多角度对岩心进行无损切片选层观测和分析;

 

2022-07-29 10:00:23 158 0
低场核磁反演技术

低场核磁反演技术

无论是低场核磁纵向弛豫还是低场核磁横向弛豫,对于决大多数样品来说,低场核磁弛豫信号都可以用多指数函数来表达。通常情况下,分别利用CPMG实验和IR实验来检测样品的横向弛豫过程和纵向弛豫过程,低场核磁弛豫信号的数学表达式如公式(1)和公式(2)所示:

其中fi表示样品中第i种成分的信号强度,总信号的大小是所有成分产生信号大小的总和,T2i和T1i表示样品中第i种成分的横向弛豫时间和纵向弛豫时间。

低场核磁反演技术:

弛豫信号反演的目标是通过上面的公式(1)、公式(2)来计算样品中的每个值(或者称为样品中质子分布的密度函数,也称为T1分布或T2分布)。下面采用矩阵的形式重新改写上述数学表达式:

Y=A * F

低场核磁反演技术实例:

以多组分T2反演为例,如下图,左边是回波串,右边是反演结果(T2分布)。下式表示每一个回波的等式系统。一般物质的T2分布是一个连续函数,但是为简化反演,计算使用一个多指数模型,并假定T2分布包含有m个独立的弛豫时间T2i,对应的幅值分量为fi。T2i的值是预先选定的(如0.5ms,1ms,2ms,4ms,8ms,16ms,32ms,64ms,128ms,256ms,512ms,…)。反演的过程主要是确定每个分布的孔隙度分量.

低场核磁反演技术(T2分布)

定组分反演和二维反演在原理上和多组分反演都是一致的,是一个设置模型不断寻优的过程。不同的方法间,模型函数和寻优方法会有稍许不同。

2022-06-13 10:25:30 148 0
低场核磁技术用于橡胶老化研究

低场核磁技术用于橡胶老化研究

橡胶老化现象

由于橡胶制品的使用越来越频繁,橡胶产品在多数人的印象中是性能优异且各方面使用体验都很好,许多老客户也慢慢感觉到橡胶制品老化的现象,橡胶制品为什么会出现老化现象。

橡胶产品为什么会出现老化?

橡胶树脂的粘合性比许多橡胶都要高,但橡胶同其它橡胶一样,也会发生老化现象,由于内部分子链断裂,使橡胶的性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橡塑制品来说,橡胶产品危害蕞大的就是紫外线,紫外线会直接导致橡胶分子链的断裂,这是因为橡胶制品可吸收光能使橡胶内产生自由分子。

 

橡胶产品老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 经常有高温或高温环境。高温度会加速橡胶材料的氧化环境,从而导致老化。

2. 化学因素。归根结底,橡胶材料是一种化学物质,有些化学因素会加速其老化。

3. 臭氧。硅材料很怕臭氧,会使橡胶制品的性能迅速下降,老化得很快。

橡胶老化的试验方法:

橡胶老化是橡胶性能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产品的配方和使用条件各异,老化历程快慢不一,所以,需要通过检测技术对橡胶样品进行测试,以评定橡胶老化的程度及其对性能的影响。低场核磁技术可用于橡胶老化检测。

低场核磁技术研究橡胶老化基本原理:

纽迈VTMR系列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是通过测定恒定磁场强度下样品中1H的弛豫时间,从而获得分子结构动态信息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施加射频脉冲给予处于恒定磁场中的样品,使氢质子发生共振,质子所吸收的射频波能量以非辐射的方式释放后返回到基态,此过程被称为弛豫过程。弛豫又可分为横向弛豫和纵向弛豫,样品内部氢质子所处物理化学环境及存在状态决定了弛豫时间的长短。从物理机制上,核磁弛豫过程是自旋氢原子核与环境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进行能量交换的过程。核磁共振是自旋不为零的原子在静磁场中被磁化后,与特定射频场产生共振吸收现象,吸收射频脉冲能量后自旋核与周围物质相互作用,释放能量,并恢复初始状态过程。

橡胶老化是交联体系发生变化的综合过程,核磁共振的弛豫机制对这种变化具有高敏感性,其主要表现为横向弛豫时间T2随反应时间延长的规律性变化。因此通过研究老化过程中橡胶样品的弛豫时间变化规律及其与老化性能的关系,就可以间接评估橡胶老化的特性。

2023-01-11 16:28:57 167 0
结合胶含量测试-低场核磁技术

结合胶含量测试-低场核磁技术

什么是结合胶?

在混炼过程中,橡胶大分子会与活性填料(如炭黑粒子)的表面产生化学和物理的牢固结合,使一部分橡胶结合在炭黑粒子的表面,成为不能溶解于有机溶剂的橡胶,叫结合胶。

结合胶的生成有助于炭黑附聚体在混炼过程中发生破碎和分散均匀,但在混炼过程的初期,即炭黑-橡胶团块破碎和分散以前,过早地生成过多的结合像胶,由于它包覆在炭黑附聚体外面形成了硬度较大的硬膜,反而会使这种高浓度炭黑-橡胶团块难于进一步破碎和分散。所以对于不饱和度高的二烯类橡胶,尤其是天然橡胶,混炼过程初期应严格控制混炼条件,尽量避免混炼温度过分升高,以使炭黑与橡胶之间只发生有限的结合。

结合胶含量的测定一直都是行业难题,传统的化学法测试精度低、受人为主观因素较大。在核磁法中,由于弹性体材料弛豫衰减曲线随样品内部组分状态的改变而改变,通过核磁弛豫技术可快速无损获得结合胶含量。

低场核磁技术

结合胶含量测试低场核磁技术的基本原理:

弹性体材料弛豫衰减曲线随样品内部组分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核磁法利用弹性体材料内不同的组分其弛豫时间不同这一原理,实现结合胶含量测试的目的。

结合胶含量测试低场核磁技术的基本原理

结合胶含量测低场核磁技术对样品的要求:

低场核磁技术对测试样品形状、颜色无要求,只有能放进检测探头即可。利用低场核磁技术可快速测得结合胶含量。

2022-06-15 21:02:32 221 0
丁苯橡胶含量测试方法-低场核磁技术

丁苯橡胶含量测试方法-低场核磁技术

丁苯橡胶又称聚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其物理机构性能,加工性能及制品的使用性能接近于天然橡胶,有些性能如耐磨、耐热、耐老化及硫化速度较天然橡胶更为优良,可与天然橡胶及多种合成橡胶并用,广泛用于轮胎、胶带、胶管、电线电缆、医疗器具及各种橡胶制品的生产等领域,是最大的通用合成橡胶品种,也是zui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橡胶品种之一。

丁苯橡胶含量测试方法-低场核磁技术

按聚合工艺,丁苯橡胶分为乳聚丁苯橡胶(ESBR)和溶聚丁苯橡胶(SSBR)。与溶聚丁苯橡胶工艺相比,乳聚丁苯橡胶工艺在节约成本方面更占优势,quan球丁苯橡胶装置约有75%的产能是以乳聚丁苯橡胶工艺为基础的。乳聚丁苯橡胶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工艺成熟,应用广泛,产能、产量和消费量在丁苯橡胶中均占首位。充油丁苯橡胶具有加工性能好、生热低、低温屈挠性好等优点,用于胎面橡胶时具有优异的牵引性能和耐磨性,充油后橡胶可塑性增强,易于混炼,同时可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目前,世界上充油丁苯橡胶约占丁苯橡胶总产量的50-60%。

SBR是一种耗量蕞大的通用橡胶,应用广泛,除要求耐油、耐热、耐特种介质等特殊情况外的一般场合均可使用。主要用于轮胎工业,另外还用于运输带的覆盖胶,输水胶管,胶鞋大底,胶辊,防水橡胶制品,胶布制品、微孔海绵制品、防震制品等。

橡胶含量测试,低场核磁法原理:

基质的核磁信号衰减非常快,一般在十微秒内衰减为零。而橡胶填料的核磁信号衰减要慢的多,通常信号可以持续几十或几百毫秒。因此,通过对NMR信号进行适当的采样,可以只获取橡胶的核磁信号,从而进行定量测量,图为90度脉冲后检测到的自由感应衰减(FID)信号。在测试之前,根据确定的标准曲线,确定核磁信号强度与橡胶含量的关系,可在30秒—2分钟内测得橡胶含量。

2022-06-21 09:12:00 187 0
硫磺油含量低场核磁检测技术

硫磺油含量低场核磁检测技术

硫磺的生产过程中,根据产品质量和特性要求会添加一定量的油,以提升产品性能以及方便生产和加工。为确保产品质量稳定,需要准确,快速进行硫磺油含量测量。 低场核磁检测技术可快速完成硫磺油含量测量,制样过程非常简单,可实现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和质量控制。

硫磺油含量的传统测试方法:

硫磺油含量的传统方法是使用溶剂萃取法,该方法检测过程复杂,耗时长,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人为误差较大,此外,萃取液属于有毒试剂,对操作人员健康和安全存在危害,该方法在工业中越来越难以接受。

硫磺油含量低场核磁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使用自旋回波序列进行测量,图一是自旋回波序列与检测到的核磁信号。在90度射频脉冲后t1处测量了自由感应衰减(FID)NMR信号。此时信号幅度(A1)与样品的两个液相(水分和油分)中的H质子数成正比。180度脉冲后,检测自旋回波信号幅度为A2,此时水的信号已经衰减为0,A2仅为油的信号。

使用已知硫磺油含量的样品进行定标后,即可测试未知样品的硫磺油含量。低场核磁检测技术测试速度快,可在30秒~3分钟钟内完成测试。测试过程快速无损,可实现工业在线过程测试。

2022-06-27 16:31:41 161 0

4月突出贡献榜

推荐主页

最新话题

请您留言

感谢您的关注,当前客服人员不在线,请填写一下您的信息,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