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社区

前沿文献解读 | 当小胶质细胞、MicroRNA与胶质瘢痕一起出现

深圳市瑞沃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2021-10-26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篇关于M2型小胶质细胞外小泡(M2 microglial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M2-sEVs)以及胶质瘢痕(glial scar)的研究。


先看图:

▲电镜下M2-sEVs.的形态

▲这是GFAP染色后,共聚焦显微镜下,不同处理措施(PBS、M2-sEV)下脑组织梗死区胶质瘢痕(glial scar)的形态。C:梗死中心区域;GS:胶质瘢痕区域;P:梗塞坏死灶周围区域。


再说结果:

▲ 甲苯基紫染色呈现不同处理措施下,脑组织萎缩体积的变化情况

(Sham:假手术组;PBS:脑梗死后通过尾静脉注射PBS;M2-sEV:脑梗死后通过尾静脉注射M2型小胶质细胞外小泡;miR-124-kd:通过基因敲除miR-124的脑梗死动物组)

▲ 组织梗死或存活比例情况及神经行为评分情况(mNSS)

▲ 动物转棒实验及右转实验情况


经过系列实验得出结论,也是本文的标题:《M2 microglial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reduce glial scar formation via the miR-124/STAT3 pathway after ischemic stroke in mice》即,M2小胶质细胞外小泡通过miR-124/STAT3途径减少小鼠缺血性卒中后胶质瘢痕形成。

实验研究方法,是通过阻断ICR小鼠大脑中动脉后连续7天,每天通过尾静脉注射M2小胶质细胞外小泡,来检测缺血后脑组织胶质瘢痕、梗死体积、神经功能评分情况的研究。


想要免费获取论文全篇及其他科研研究资料大全,欢迎加入瑞沃德"卒中基础研究"线上交流群,不仅可以get到很多科研干货,还可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同沟通交流噢~

(识别上方二维码,添加群主拉你进群)


值得注意的是,本篇文章是2021年1月1日发表在Theranostics,这是个对于交叉学科研究很友好的杂志,该杂志2021年影响因子高达11.556!这篇研究的成果来自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科研团队。


如果你对本文的研究思路感兴趣

如果你也在研究不同类型小胶质细胞的功能

或对动物手术造模操作、miR-124/STAT3 pathway感兴趣的话

下面有个好消息告诉你

10月28日,本科研成果团队的作者之一,上海交通大学MED-X研究院科研副院长杨国源教授将做客瑞沃德大成学堂卒中基础研究系列讲座。

机会千载难逢,欢迎点击下方图片链接参与这次技术交流与经验分享的直播,通过在线提问,向杨教授面对面交流互动。

扫描上方二维码,免费预约报名

瑞沃德大成学堂祝大家知类通达

大有所成!


评论
全部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社区主题
加载中...
发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