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3、4月份,猪肉价格还在一路向下,但自5月底以来却止跌反弹,7月份的生猪价格按理说将如期迎来下滑,毕竟端午节已然过去,并没有其他促使价格上涨的因素。但就算如此,7月的猪价依旧压不住,甚至这势头——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据了解,由于受新冠疫情和非洲猪瘟的影响,目前国内的生猪调配范围普遍在300公里以内,因此猪肉价格受地域影响较大,不少地区的猪肉零售价格涨幅可能接近30%。敏锐的资本也闻风而动,据ZG畜牧业信息网统计,国内生猪(外三元)报36.73/公斤,较五月底上涨23.07%。
为什么生猪肉价格居高不下呢?小编猜测是因为如今的生猪养殖恢复利好,餐饮行业的需求明显增加,农忙也带动了一波消耗,复工复产进度良好推动,这让猪肉的整体消费水平提升。再就是进口肉也在减少,出于对非洲猪瘟畜牧业防疫方面的考虑,我国暂时停止了对主要生猪出口国的猪肉进口,因此7月份的进口猪肉供给会大大减少,或许是这两项主要原因让零售价提升,致使消费者直呼“吃不起猪肉”。
在这种时候,人心浮躁,投机倒把分子往往伺机而动,我们的政府管理部门更需要做好猪肉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保障猪肉市场健康有序地恢复。
猪肉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兽药残留、微生物、污染、肉类变质或掺假。
兽药滥用现象在养殖业中是一个普遍问题。抗生素在ZL、预防疾病、提高饲料转化效率等方面效果显著,但为了FZ疾病,减少损失,有的养殖户就可能不合理使用兽药,造成药物残留。依据国家检测行业相关标准,兽药残留检测的主要方式是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GX液相色谱法。
猪肉在屠宰、运输、储存以及出售等环节都很容易沾染微生物。致病微生物污染已经是目前影响猪肉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检测微生物的方式主要是利用恒温培养箱等设备进行培养后再用肉眼观察或者菌落计数器等辅助工具计算菌落总数。
肉类变质或掺假则需要通过检测肉类本身的营养成分含量来判断,包括蛋白质、脂肪、水分、脂肪酸的含量,以及铜、铁、锌等微量元素。针对不同对象通常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例如蛋白质检测使用凯氏定氮法、氨基酸含量则依靠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进行测定。
然而上述检测方法多为实验室检测,均存在样本制备复杂、送检周期长以及成本较高等问题。对于现在的市场监管部门来说,更需要速度快、结果准确、GX便捷的检测方式。目前以光谱应用为代表的无损检测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肉类及肉制品的检测中,并开始逐步替代传统检测技术。
光谱检测技术应用光的反射原理,不仅能够读取猪肉的外部特征信息,还能够轻松获得猪肉内部成分信息,因此广泛应用于肉类质量安全检测中。例如可见/近红外光谱可以检测冷鲜猪肉中的脂肪、蛋白质和水分含量,还能基于检测肉类腐败产生的立挥发性盐基氮实现猪肉新鲜度评价,高光谱成像技术除了检测猪肉成分和对新鲜度进行评价外,还可以鉴别猪肉的嫩度以及检测生鲜猪肉的微生物等。
光谱监测这种无接触、无损技术不仅成本低、速度快,还不会对样品造成损坏,已经成为肉类检测的发展趋势,随着这类设备的大规模普及,基层市场监管的难度将大大降低,猪肉质量安全也将得到更大的保障。
进入8-11月,养殖企业生猪复产的效果将陆续显现,生猪供应量逐步增加,猪价或先微涨后回落,红利的“东风”也该过去了。
ZH在这里辟个谣。近期,一篇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论文表示,ZG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可能引发大流行病的新型猪流感病毒。一时间,整个行业炸开了锅。对于网友所关心的,还能不能吃肉的问题,专家表示:我国的流感监测网络已经很完备,从“猪传人”再到“人传人”也并不容易,大家大可放心吃猪肉,猪肉——是脂肪酸最平衡的肉类。
针对类似社会新闻我们应该做的是:不炒作、不恐慌、不过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