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话说“两张皮”症候普遍且难治的问题已从企业内部的视角进行了观察,留下了一个疑问,并非普遍都是无能之辈的诸多企业高层,为何会坐视 “两张皮”症候蔓延而无所作为呢?这就不能不从外部视角——企业的生存环境再做一番审视。
ISO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深刻的意涵虽在贯标企业内也少人谙熟,但这个基本概念在全社会也已被广泛认知。而与此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新概念就知者寥寥了,从质量的角度切入谈企业管理,Z绕不开的就是这个新概念,那就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ational Quality Infrastructure,简称NQI)是由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05年共同提出的。将计量、标准化、合格评定(包括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并称为国家质量基础的三大支柱。
2011和2013年,世界银行分别发布过ZT报告,特别强调了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对发展ZG家的意义。2017年,经参与质量基础设施和工业发展、贸易发展、监管合作等11个国际组织共同研究,扩展出新的定义。新定义指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是由支持与提升产品、服务和过程的质量、安全和环保性所需的组织(公、私)与政策、相关法律法规框架和实践过程的体系。质量基础设施是国内市场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其国际承认对于成功进入国外市场至关重要。质量基础设施是促进和保持经济发展以及环境和社会福祉的一个关键因素。质量基础设施依赖于计量、标准、认可、合格评定和市场监督。
由此可见,作为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企业,其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服务质量只是质量大环境中的一环,与整体质量大环境息息相关,必然适配于大环境总体上的发展状况,不可能独善其身。而ZG现阶段的质量大环境如何呢?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处于什么水平呢?从近两年来在标准化、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方面上的深化改革来看,动作之巨、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也就能充分说明我国的质量大环境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两张皮”现象依旧大范围地存在就不足为奇了。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尚待完善的方面很多,这里不能穷举,仅说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直接相关的两例。一是从事ISO认证的机构,在对贯标企业进行监督审核时,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不在少数。对于明显存在“两张皮”症候的企业仍开绿灯,任其继续保有ISO证书。或有发现并提出问题的,审核员也在大家心照不宣的灰色收入中高抬贵手了。二是从事质量检验检测的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居然敢于不做检测、没有数据就出合格检验报告。加之某些电商平台上质量检验报告造假一条龙的服务,都让企业缺乏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真正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外在压力。
除了以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为核心的质量大环境外,企业还与整个商业环境密不可分。供需、竞争、征信、税收等许许多多的商业要素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企业高层的选择。就拿政府采购为例,低价中标几乎是通行的规则,打价格战似乎成了Z有效的商业竞争手段。在低价条件下还要有保障企业活下去的起码利润,降低成本就是必由之路,而在成本构成中本来就不占重要地位的质量成本通常都是被首先砍掉的部分。起到质量保证作用的质量管理体系也就跟着成了摆设。至于招投标过程中的猫腻、产品交付项目验收时的表面化,更是助长了企业主们对质量管理体系“两张皮”的安之若素甚至洋洋自得。毕竟大多数ZG企业还没有加入国际竞争,或者说因为某些保护政策,暂时不需要面对强大的外国同行,因此在并不严酷的商业环境里还有撇开质量的生存空间。
Z后,还有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整个社会的人文环境,或称人的素质。劳动者几乎无一列为的也都同时是消费者,在工作时间为其他消费者的需求而劳作,在业余时间消费着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价值。纵向比较的进步之外,必须看到横向比较的差距。我们将“一分钱一分货”挂着嘴边,并不意味着对商品质量的高追求,相反,这也成为安于低价购买低质产品的写照。某些电商货品售价低得离谱,明显不敷Z低成本之需,却购者踊跃。另一方面,身为劳动者在生产产品、提供服务时也缺乏高品质追求的职业素养,价高出售是我赚了,低价成交就更成为不提供高品质的生产服务的正当理由。
在这样的大环境里,企业高层就算都是社会精英(实际上也不可能),对于哪怕只是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即便认识深刻,也还是欲振乏力。这些都必须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切实牵头治理,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要不断优化完善,质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集劳动者和消费者于一身的人们习惯于追求高品质,质量ZG才终会实现。但这并不是说有“两张皮”症候的企业高层们只需等待,等待的结果只会是等死。企业依托的质量基础设施正在日益强化,高标准的国际竞争也正在加速到来,00后一代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先人一步做好迎接质量新纪元的准备,就随时可能收到让你出局的红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