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紫外检测器(UV)
UV检测器集中在提高灵敏度,如采用平面积分检测池,这种设计可使检测光路增加到1cm[26]。也有用光散射二极管(LEDS)作光源,其线性范围和信噪比优于汞灯。总体来说进展不大。
2.激光诱导荧光检测[LIF]
LIF是CEZ灵敏的检测器之一,极大地拓展了CE的应用,DNA测序就须用LIF,单细胞和单分子检测也离不开LIF。LIF不但提高了灵敏度,也可增加选择性,缺点在于被测物须用荧光试剂标记成染色。利用CE-LIF技术可检出染色的单个DNA分子,向癌症的早期诊断及临床酶和免疫学检测等方向进行。CE/LIF向三个方向发展:在原有氦—镉激光器(325nm)和氩离子激光器(488nm)之外,发展价廉、长波长的二极管激光器;发展更多的荧光标记试剂来扩展应用面;开展更多的应用研究。CE/I‘IF和微透析结合可测定脑中神经肽。采用波长分辨荧光检测器可提供有关蛋白和DNA序列的一些结构和动态信息[27]。一些适用于二极管激光器的荧光标记试剂如CY—5等,正在不断开发和应用。
3.CE/MS联用
将现在Z有力的分离手段CE和能提供组分结构信息的质谱联用,弥补了CE定性鉴定的不足,故发展特别快。CE/MS联用主要在两方面发展:一是各种CE模式和MS联用,二是CE和各种MS联用。关键是解决接口装置。成功地应用到CE/MS接口中的离子化技术有电喷雾(ESI)、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离子喷雾(ISP)、连续流快原子轰击(CF-FAB)、基体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MALDI)、等离子体解析(PD)、音波喷雾离子化(SSI)等。六种CE模式均已和MS联甩。Z早报道CE/MS联用是采用单级四极杆质谱,现已发展到三级四极质谱、离子阱质谱、时间飞行质谱(TOF/MS)、电感锅台等离子体质P谱(ICP/MS)、磁质谱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等。CE/MS联用特别适合于复杂生物体系的分离鉴定。因所需样品少,目前大部分工作集中在基因工程产品和蛋白样品,如用CIEF-ESI-MS监测蛋白的去折迭过程[28]、各种方法联用综合评价基因工程药物—促红细胞生成素(EPO)[29]等。CE-ICP-MS进行元素分析[30]、联接CE-TOF-MS的新的激光蒸发离子化接口[31]以及用CE-FTICR-MS成功地分离和鉴定单个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α和β链等,表明CE/MS联用已成为CE研究中的热点,CE/MS联用在中药复杂体系分离分析中将起重要作用。
4.电化学检测器(EC)
EC可避免光学类检测器遇到的光程太短的问题,故和LIF同为CE中灵敏度Z高的检测器。报道Z多的是电化学伏安检测器,常用碳纤维微电极进行单细胞极微量神经递质(如多巴胺等)的测定.可用脉冲伏安法测定糖、糖肽及金属离子[33],也可用循环伏安法,另一类常用的EC为电导检测器,Li+的检测限达10-7mol/L(10-15mol)。
5.化学发光检测器(CL)
CL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的特点,近年来引起重视。用CE—CL检测血红蛋白,其检测限比CE—UV降低约4个数量级[34]。应用Z多的仍是鲁米那(luminol)体系,因该体系对多数待测物如一些金属离子、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检测灵敏度很高,且反应在水相进行.如Co(Ⅱ)的检测限可达20zmol(5×10-13mol)[35],用间接CL法可测定100——400fnmol未标记的氨基酸,线性范围达2个数量级。电致化学发光(ECL)也已成功地用作CE检测[36]。鲁米那等发光标记物在蛋白及基因的CE—CL检测中可能有很大的潜力,预计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6.其它检测器
采用激光作激励源的除LIF外,还有激光热透镜检测、激光光热检测和激光拉曼检测等。普通荧光检测器研究集中在开发新的荧光染料,以提高灵敏度。同位素检测器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可达10-9加mol/L〕,但测定时需经同位素标记步骤,故应用受到限制。
总之,检测器是CE中具有挑战性的研究工作。CE/MS联用是Z有应用价值的检测器,但价格昂贵,不易推广。发展新型检测器、提高UV等检测器灵敏度,以及发展CE和其它分离方法、检测方法的联用是CE研究ZD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