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社区

复旦1997年采用无损科学方法检测了兵马俑?

向日葵不哭000 2014-10-18
评论
全部评论
JJ将星破军
我国春秋时期的制造出的这把青铜宝剑纹饰精美,质地优良。由于进行过表面处理,虽在地下埋藏了近2500年,至今仍然花纹清晰,光洁如新。
  1973年6月在东瀛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时,这把宝剑和东汉的银楼玉衣都是其中的精品,郭沫若(1892-1978)先生在展出前,专为勾践剑和银楼玉衣题诗一首,诗云:“越王勾践破吴剑,专赖民工字错金,银搂玉衣今又是,千秋不朽匠人心”。并指出“剑铭自作,实赖民工;衣被王躯,裁成对革。创造历史者,并北英雄帝王,乃是人民工匠。

  谭维四表示,为了解开越王勾践剑千古不锈之谜,早在1977年12月,上海复旦大学静电加速器实验室的专家们与ZG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活化分析组及北京钢铁学院《ZG冶金史》编写组的学者们一道,采用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法对越王勾践剑进行了无损科学检测,他们发现越王勾践剑的主要成分是铜、锡以及少量的铝、铁、镍、硫组成的青铜合金,剑身的黑色菱形花纹是经过硫化处理的。剑的各个部位作用不同,铜和锡的比例也不一样。剑脊含铜较多,能使剑韧性好,不易折断;而剑刃部含锡高,硬度大,使剑锋利无比。剑身菱形花纹处含硫高,硫化铜可以防止锈蚀,以保持花纹的艳丽。看来古人极有可能是在剑身表面做过人工处理,才使得越王勾践剑能历经千年不锈。根据复旦大学静电加速器实验室等有关专家进行的科学测定,越王勾践剑的主要的成份是青铜和锡,还含有少量的铅、铁、镍和硫等,剑身的黑色菱形花纹是经过硫化处理的,剑刃精磨技艺水平可同现在精密磨床生产的产品相媲美,充分显示了当时越国铸剑工匠的高超的技艺。; m/ k) W n; b+ {
  1997年,上海博物馆启动了“越王勾践剑暗格纹饰鉴定分析”课题研究,宝钢研究院采用“电子探针”助阵。“电子探针”分析时聚焦形成一个比针眼还小的电子束,获得被探测物的成分特征。
  经“电子探针”揭密:当时的工匠掌握了“固体渗透”工艺,是将固态的锡粉覆盖剑体,而非盛传的“涂镀说”。暗格纹饰是剑体该部位用其它物质遮挡,使渗镀时该区域锡层镀不上。由于没有非常致密的细晶的锡层保护,长时间的腐蚀在剑体形成了暗格纹饰。这一分析得到了很多考古专家的认可。
  国之重宝——越王勾践剑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越王勾践剑出土之后,仅于1965年底及1966年初期,在湖北有过短期展出。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之前的三十多年间,该剑在国内一直是“藏而不展”的。直到1999年4月,新ZG成立五十周年大庆前夕,越王勾践剑先是运抵首都北京作短期展出(1999年4月15日运抵北京);1999年国庆节后运回武汉的湖北省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展览。
2 0 2014-10-19 0条评论 回复
liurenli1967
不用谢
10 0 2014-10-19 0条评论 回复
您可能感兴趣的社区主题
加载中...
发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