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逐步同国外先进标准接轨,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控制饮用天然矿泉水中溴酸盐含量,溴酸盐控制小组通过多次试验,探索出影响饮用矿泉水中溴酸盐含量的几大因素。
1.水源相同处理加工条件下,水源水含溴化物浓度高的深井水,经过相同浓度的臭氧杀菌后,溴酸盐的浓度相对偏高。为减少臭氧杀菌前水中溴化物含量,应安装电渗析装置,去除水中部分溴化物;同时在选则水源水时,尽可能选择含溴化物浓度低的水作为制造矿泉水的水源。
2. 臭氧浓度同一水源,相同加工条件下,臭氧混合塔内水的臭氧浓度高则相对应的溴酸盐浓度也高,呈线性关系。安装臭氧气体流量计,在臭氧混合塔出口安装臭氧在线监视器可控制水中臭氧浓度。
3.二氧化碳在臭氧混合塔前面的流程水中添加适量食品级CO2气体,可降低流程水的pH,从而阻碍氧将水内的溴化物氧化成溴酸盐。
4. 加工方法和产品中的溴酸盐浓度有一定的关系。在选择水源之后,加工时,可以通过添加一定的设备,去除源水中部分溴化物,如使用电渗析装置等。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方式已从温饱型转向营养健康型,改善饮水的质量已成为迫切的要求。上述控制饮用矿泉水中溴酸盐含量的方法,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对生产实践也有一定的指导参考价值。 新的饮用矿泉水强制性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08)中,据有关专家介绍,正常情况下,水中不含溴酸盐,但普遍含有溴化物。当用臭氧对水消毒时,溴化物与臭氧反应,氧化后会生成溴酸盐。国际癌症研究ZX(IARC)认为,溴酸钾对实验动物有致癌作用,但溴酸盐对人的致癌作用还不能肯定,为此将溴酸盐列为对人可能致癌的物质。
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饮用水水质准则》中,将水中溴酸盐的限值定为0.025mg/L,2004年修改为0.01mg/L。我国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亦规定溴酸盐限值为0.01mg/L,与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一致。
对于矿泉水中溴酸盐限值,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未作规定,其他国家有的有规定,有的没有规定,有规定的也不尽一致,如欧盟规定为0.003 mg/L,美国规定为0.01mg/L。由于早期我国很少使用臭氧对水进行消毒,因此,我国《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未制定溴酸盐限量要求。但近年来,矿泉水企业普遍采用臭氧杀菌工艺,致使溴酸盐现象凸显出来。2006年,国家标准委下达了《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修订计划,并对矿泉水中溴酸盐问题进行了多次研究,参照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对溴酸盐限值的规定,将国家标准中溴酸盐限值初定为0.01mg/L。
Z近,国家质检总局开展了瓶装水中溴酸盐国家监督专项抽查工作。在已经进行了检测的104种瓶装水中,有13种产品溴酸盐含量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限量要求。各地质检部门已通知这些产品生产企业立即进行整改。目前,国家质检总局正在组织开展专项检查,要求所有生产企业加强工艺控制,保证矿泉水溴酸盐含量符合饮用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