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社区

空气污染指数的各国标准

jewkill 2017-11-24
评论
全部评论
狄爱瑶
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Z新出版的《空气质量准则》尤其是对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限值制定了严格的标准。WHO规定PM2.5年平均浓度为10微克/立方米(μg/m3),24小时平均浓度为25μg/m3。
ZG采用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并没有对PM2.5进行监控,监测的可吸入颗粒物是PM10。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事实上在ZG大部分,特别是工业集中的华北地区,PM2.5占到了整个空气悬浮颗粒物重量的大半。然而,ZG的“影响空气污染指数”(API)却没有把PM2.5纳入监测之列。而ZG现行的空气质量监测标准2000年颁布至今,已经沿用十年而没有修订了。
2012年2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这是ZG首次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也是首次由国务院通过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一)分期实施新标准的时间要求
2012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ZD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
2013年,113个环境保护ZD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2015年,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2016年1月1日,全国实施新标准。
美国作为世界碳排放第二大国,2006年主动将PM2.5的24小时标准由65μg/m3升为35μg/m3;PM2.5的年标准仍为原来的15μg/m3。在美国已经建立起了关于细颗粒物的日常监测和公众通报制度。
7 0 2017-11-25 0条评论 回复
您可能感兴趣的社区主题
加载中...
发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