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是1909年由丹麦生物化学家Soren Peter Lauritz Sorensen提出。p来自德语Potenz(means potency,power),意思是浓度、力量,H(hydrogen ion)代表氢离子(H);有时候pH也被写为拉丁文形式的Pondus hydrogenii(Pondus=压强、压力,hydrogen=氢)。
pH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pH值越趋向于0表示溶液酸性越强,反之,越趋向于14表示溶液碱性越强,在常温下,pH=7的溶液为中性溶液。
由于实际中的溶液不是理想溶液,所以仅仅用H+浓度是不可以准确测量的,因此也无法准确计算得到溶液的pH。故而应当采用H+活度,即pH=-lg aH+=-lgγ·cH+。这样从理论上讲只要知道氢离子的活度aH+就可以得到溶液的准确pH。
pH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pH值越趋向于0表示溶液酸性越强,反之,越趋向于14表示溶液碱性越强,在常温下,pH=7的溶液为中性溶液。pH>7为碱性pH<7为酸性。
就是当氢离子浓度达到1mol/L时,pH为0。当氢离子浓度达1mol/L以上时,便不用pH来表示酸碱性,直接用氢离子浓度来表示。
作为一个评定溶液酸碱度的标准,带给我们很多方便的同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那就是无法正确的表达出氢离子浓度大于1mol每升的溶液。其中PH=-ln(氢离子浓度)。所以就有PH=0的物质。【PH值等于负数都有可能,就别说0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