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社区

与运动解刨学和生理学相比,如何理解生物化学

hupoliulitjx 2016-05-15
评论
全部评论
sijie199396
生物化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 3个阶段.diyi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主要是静态的描述性阶段,对生物体各种组成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构测定、合成及理化性质的研究.其中E.菲舍尔测定了很多糖和氨基酸的结构,确定了糖的构型,并指出蛋白质是肽键连接的.1926年J.B.萨姆纳制得了脲酶结晶,并证明它是蛋白质.此后四、五年间J.H.诺思罗普等人连续结晶了几种水解蛋白质的酶,指出它们都无例外地是蛋白质,确立了酶是蛋白质这一概念.通过食物的分析和营养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维生素,并阐明了它们的结构.与此同时,人们又认识到另一类数量少而作用重大的物质──激素.它和维生素不同,不依赖外界供给,而由动物自身产生并在自身中发挥作用.肾上腺素、胰岛素及肾上腺皮质所含的甾体激素都在这一阶段发现.此外ZG生物化学家吴宪在1931年提出了蛋白质变性的概念.第二阶段约在20世纪30~50年代,主要特点是研究生物体内物质的变化,即代谢途径,所以称动态生化阶段.其间突出成就是确定了糖酵解、三羧酸循环(也称克雷布斯循环)以及脂肪分解等重要的分解代谢途径.对呼吸、光合作用以及腺苷三磷酸 (ATP)在能量转换中的关键位置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当然,这种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对生物合成途径的认识要晚得多,在50~60年代才阐明了氨基酸、嘌呤、嘧啶及脂肪酸等的生物合成途径.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主要特点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化学在这一阶段的发展,以及物理学、技术科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等其他学科的渗透,产生了分子生物学,并成为生物化学的主体.蛋白质和核酸是两类主要的生物大分子.它们的化学结构与立体结构的研究在50年代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蛋白质方面,如β-螺旋结构的提出,测定了胰岛素的化学结构以及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立体结构.核酸方面,DNA 双螺旋模型的提出打开了生物遗传奥秘的大门.根据双螺旋结构,完满地解释了DNA的自我复制,在后来的发展中又阐明了转录与转译的机理,提出了ZX法则并破译出遗传密码.1973年重组DNA获得成功,从此开创了基因工程.自1977年以后,用这一技术先后成功地制造了生长激素释放YZ激素、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等.1982年用基因工程生产的人胰岛素获得美、英、联邦德国、瑞士等国政府批准出售而正式工业化.在生物大分子的合成方面,1965年ZG科学家首次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合成的产物经受了严格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活性的检验,证明与天然胰岛素具有相同的结构和生物活性.继美国科学家在1972年人工合成DNA以后,ZG科学家又在1981年首先合成了具有天然生物活力的酵母丙氨酸tRNA.英美等国科学家在 DNA序列分析及人工合成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DNA自动合成仪的问世,大大简化了人工合成基因的工作.
8 0 2016-05-16 0条评论 回复
您可能感兴趣的社区主题
加载中...
发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