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A23888Q
豚草(学名: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一年生草本,高20-150厘米;茎直立,上部有圆锥状分枝,有棱,被疏生密糙毛。下部叶对生,具短叶柄,二次羽状分裂,裂片狭小,长圆形至倒披针形,全缘。上面深绿色,被细短伏毛或近无毛,背面灰绿色,被密短糙毛。雄头状花序半球形或卵形,径4-5毫米,具短梗,下垂,在枝端密集成总状花序。总苞宽半球形或碟形;花冠淡黄色,长2毫米,有短管部,上部钟状,有宽裂片。瘦果倒卵形,无毛,藏于坚硬的总苞中。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原产北美洲,1935年发现于ZG杭州,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和华东等地约15个省、直辖市。恶性杂草,对禾木科、菊科等植物有YZ、排斥作用。列入ZG外来入侵物种名单(diyi批)。
豚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高20-150厘米;茎直立,上部有圆锥状分枝,有棱,被疏生密糙毛。下部叶对生,具短叶柄,二次羽状分裂,裂片狭小,长圆形至倒披针形,全缘,有明显的中脉,上面深绿色,被细短伏毛或近无毛,背面灰绿色,被密短糙毛;上部叶互生,无柄,羽状分裂。 [2]
雄头状花序半球形或卵形,径4-5毫米,具短梗,下垂,在枝端密集成总状花序。总苞宽半球形或碟形;总苞片全部结合,无肋,边缘具波状圆齿,稍被糙伏毛。花托具刚毛状托片;每个头状花序有10-15个不育的小花;花冠淡黄色,长2毫米,有短管部,上部钟状,有宽裂片;花药卵圆形;花柱不分裂,顶端膨大成画笔状。 [2]
雌头状花序无花序梗,在雄头花序下面或在下部叶腋单生,或2-3个密集成团伞状,有1个无被能育的雌花,总苞闭合,具结合的总苞片,倒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4-5毫米,宽约2毫米,顶端有围裹花柱的圆锥状嘴部,在顶部以下有4-6个尖刺,稍被糙毛;花柱2深裂,丝状,伸出总苞的嘴部。 [2]
瘦果倒卵形,无毛,藏于坚硬的总苞中。花期8-9月,果期9-10月。
豚草再生力极强。茎、节、枝、根都可长出不定根,扦插压条后能形成新的植株,经铲除、切割后剩下的地上残条部分,仍可迅速地重发新技。生育期参差不齐,交错重叠。出苗期从3月中下旬开始一直可延续到11月下旬,历时7个月之久;早、晚熟型豚草生育期相差1个多月。这都是造成生育期不整齐,交错重叠的直接原因。 [3]
喜湿怕旱。豚草是浅根系植物,不能吸取土壤深层的水分,深秋旱季普遍出现萎蔫枯凋现象,而长在潮湿处的豚草生长繁茂。抗寒性较强。成株豚草能度过零下3-5℃的寒冬,成为越年生豚草。生长密集成片。由于豚草果实一般散落在植株四周1-1.5m半径的地上,连年如此,便形成密集成片生长的群体。 [3]
苗期。豚草种子(果实)的发芽率为91.49%,以入土0.3-1cm的种子出苗率Z高、Z好、Z快,5cm以上的不能出苗。四对真叶以下的苗易受冻害,四对真叶以上的苗抗寒性较强。苗期有明显的向阳性。
分枝期。此期实际上是枝、叶形成时期,以株高(纵向)生长为主,当株高生长趋于停滞时,枝叶的形成也就结束了。从4月下旬至7月下旬末,共100多天。其生长规律是“两头慢,中间快”,株高的日增长量:前期为0.08-0.44cm, 中期在0.9-1.35cm,后期是0.24-0.18cm,株高的增长量是株冠增长量的4.5-5.1倍。 [3]
花期。雄花为65-70天,雌花为50-55天。这个时期是以株冠(横向)生长为主,从7月31日至9月30日,株冠的增长速度是株高的5.5-5.8倍。同时,茎、枝也随着迅速增粗、枝条伸长,花器成熟加快。
花形成的规律是:由上而下, 由外向内,逐级逐层地形成,晴天每隔二、三天形成一个层次,阴雨天间隔期延长,转晴后间隔期缩短一、二天,层次增多2层,以加速花的形成。 [3]
开花习性:雄花有隔日开花的习性,开花的时间在每日的6-10时,7-11时散发花粉和授粉,11时后闭花。若遇阴雨天气就不开花,转晴后可接连开花2-3天后,又恢复隔日开花习性。每个雄花序每次只开2-5朵小花,共开2-4次。雄花阴雨天不开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空气中的湿度大的缘故,所以,在晴天的清晨对雄花喷水或在水中浸泡一下,可完全YZ雄花在当天开花散发花粉。 [3]
果实成热期。果实大量成熟的时间是在10月上、中旬,成熟期为20天左右。其果实成熟规律与花的形成规律一样,由上而下,由外而内的顺序。 [3]
豚草的结籽量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但一般单株结籽量为800-1200粒,多达1.5-3万粒,少的在500粒以下。每簇雌花中,一级分枝上每簇一般结籽4-6粒,二级分枝上和叶腋中每簇结籽2-4粒,少的只有l粒。同时,在试验中发现,北向、东向、东北方向每个枝条上的结籽量分别比南向、西向、西南方向上枝条的结籽量多13.4、13、13.2粒,要增加25-30%的结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