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社区

初高中生物教学如何进行有效衔接

熱情盡焚 2018-07-23
评论
全部评论
骑蜗牛的神搬
1.细化“培养基的作用、成分和分类”
在初中学习中,学生了解了培养基的作用,但是并未涉及培养基的成分和分类。
(1)培养基的成分。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培养基的作用,结合高中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中的相关知识——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置出供其生长和繁殖的营养基质。在配制培养基时,教师应根据所培养微生物的具体种类来调节PH和氧气含量,如一般细菌偏碱,真菌偏酸;好氧型微生物需要充足的氧气,厌氧型微生物则需要在无氧环境中培养;自养型微生物只需供给无机碳源,异养型微生物则必须加入有机碳源。
(2)培养基的种类。明确培养基的分类标准:按是否加入凝固剂(如琼脂),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按化学成分的不同,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按用途的不同,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不同培养基的作用,如将人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体内以获得大量的胰岛素,需要用哪种培养基?要从含有杂菌的培养基中分离出真菌,需要用哪种培养基?
2.细化“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是成功培养或者获得纯净微生物的关键。初中教材中已经介绍过一些浅显的无菌技术,如巴氏消毒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忆巴氏消毒法的具体操作过程,引出疑问:该方法能杀灭所有细菌及其孢子和芽孢吗?教师要着重区分消毒和灭菌的根本区别,不同实验材料常用的灭菌方法等,从而让学生理解无菌技术。
3.细化实验操作过程
教师要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交流结果,分析错误,做到学生所得知识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引导学生体验知识,感受知识的存在。
(1)培养基的配置。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实验操作。在初中有过简单的操作,主要是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在初中教材中直接给了学生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即已经配制好的培养基,并没有具体介绍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且基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验原理比较浅显,过程比较简单。因此,在高中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初中基础上,详细分析培养基的配制过程: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强调严格的无菌操作,提问该过程为什么没有调节PH?着重介绍每一步操作的原理和注意事项,为学生的实际操作打下理论基础。
(2)纯化大肠杆菌。在已配制好的培养基上进行大肠杆菌的纯化操作。纯化大肠杆菌包括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初中教材中是用无菌棒直接接种在培养基上,高中课程中,对该实验的操作更加严格,教师在介绍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时,注意对比两种方法的区别,并介绍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平板划线法应注意接种环只蘸一次菌液,但要在培养基不同位置连续画线多次,画线首尾不能相接,画线后,培养皿倒置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时移液管要经过灭菌,要根据菌液的浓度来确定稀释的倍数等。在学生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各组进行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保证学生实验的成功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13 0 2018-07-24 0条评论 回复
您可能感兴趣的社区主题
加载中...
发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