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社区

什么是介入放射学?

fyc57995 2013-10-13
评论
全部评论
pouotynm557579
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结合临床ZL学原理,利用导管、导丝等器材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及ZL的一系列技术。即:在影像医学(X线、超声、CT、MRI)的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途径或通过人体原有孔道,将特制的导管或器械插至病变部位进行诊断性造影和ZL,或获得病理学、细菌学、生理生化学、细胞学和影像资料的一系列诊断方法。 介入放射学是上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涉及人体消化、呼吸、骨科、泌尿、神经、心血管等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和ZL。尤其对以往认为不治或难治的病症(各种癌症、心血管疾病),介入开拓了新的ZL途径,且简便、安全、创伤小、合并症少、见效快。它是在影像学方法的引导下采取经皮穿刺插管,对患者进行药物灌注、血管栓塞或扩张成形等"非外科手术"方法诊断和ZL各种疾病。由于其在疾病诊疗方面拥有传统的内、外科学不具备的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性强;定位准确;LX高、见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多种技术的联系应用简便易行等独有特点,在现代YL诊治领域已迅速确立其重要地位。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国家科委、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三大部委正式将介入医学作为现代临床ZL学中与外科、内科并驾齐驱的第三大诊疗体系。 回首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历史,介入放射学正以其在医学影像导向下,集影像诊断与微创性ZL为一体的鲜明学科特点,得到学术界和广大患者的认同。 介入放射学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具有微创性往往仅经过皮肤穿刺、插管,生理或手术孔道插管即可完成诊断和ZL。 2、可重复性强在一次性ZL不彻底或病变复发时可经同样的途径重复多次进性ZL。 3、定位准确 由于所有操作均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进行,使穿刺和插管准确到位,诊断和ZL具有较少的盲目性。如经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比手术方式植入导管到位率提高,移位率减少。 4、LX高、见效块 对于出血性病变,血管狭窄和其他管腔狭窄等病变,一旦介入技术成功,LX立即可见,如出血立即停止,管腔即刻开通,伴随症状马上消失,有人称之为“戏剧性效果”。对于一些内外科ZL棘手的病变,如动静脉畸形, 肝癌等中晚期癌肿,介入ZL的LX优于传统ZL。 5、并发症发生率低 基于上述特点介入技术造成的并发症率低,致命和致残的严重并发症更是极为少见。 6、多种技术的联系应用简便易行 对于某些病变需多种方法同时或序贯进行才能取得良好LX。多种介入技术方便而互相干扰少,协同作用强。胆道恶性梗阻,可先行经皮肝胆道内外引流术(PTCD),再行内支架或内涵管置放术,并与内照射或经动脉化学ZL(简称化疗)灌注术配合ZL肿瘤本身。血管狭窄的ZL,可由溶栓术、球囊扩张术和内支架置放术相互配合。介入ZL可与外科手术很好配合,如肿瘤的术前栓塞可使巨大肿瘤获得二次手术机会,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肿瘤切除率。对于出血的病例,介入技术先行止血。再行原发病变手术切除。可使风险较高的急诊手术变为较为安全的择期手术。 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应用: 1、血管性介入:心血管造影及心导管检查;药物灌注: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溶栓药物、止血剂等;血管栓塞:出血血管、肿瘤血管、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血管瘤、脾动脉栓塞等;血管成形:心脏瓣膜及血管狭窄的球囊扩张、内支架置入成形及激光、旋切成形等 2、非血管性介入:经皮穿刺活检、抽吸、引流及ZL:如实质脏器病变的经皮穿刺活检及消融ZL,经皮椎间盘化学溶解或切吸术及融核术,经皮穿刺脓肿、囊肿的抽吸、引流及注药ZL,结石处理等;管道狭窄的球囊扩张及内支架成形:如气管支气管、食管、胃肠道、胆道、尿道、输尿管及吻合口狭窄的球囊扩张及内支架置入成形。
16 0 2013-10-14 0条评论 回复
您可能感兴趣的社区主题
加载中...
发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