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社区

为什么说碳酸根离子的水解比碳酸氢根离子强

jqsekbwj 2018-01-25
评论
全部评论
最好的395
以前的一篇文章,复制下给你看。
碳酸钠比碳酸氢钠溶液碱性强的原因是什么
作为电离理论及盐类水解理论的延伸,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一直就有“碳酸钠溶液为什么要比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强”这样的一个问题。由于所用理论的起点不高,加之学生的化学知识也很有限,即便是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也很难将这个问题解释得“天衣无缝”。
一、已有的几种“解释”
对中学生解释这个问题,当然不能脱离电离理论,并且只能用定性的方法来说明,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于是出现了如下的多种“解释”。
1. 考虑到逐级水解的因素
其核心的表述为“Na2CO3水解后,产生的NaHCO3还会进一步水解,而产生更多的OH-”。
碳酸氢钠作为酸式盐,只能靠水解反应HCO3-+H2O H2CO3+OH-,来使溶液呈碱性。
而碳酸钠作为二元弱酸的正盐,有两级水解,水解反应分别为CO32-+H2O HCO3-+OH-、HCO3-+H2OH2CO3+OH-,会使溶液中OH-浓度更大。
这种解释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暗示:
一是,NaHCO3的水解,与Na2CO3diyi级水解,在程度上是差不多的。而Na2CO3还有第二级水解,所以后者的碱性才更强。
第二,盐的第二级水解也是不可忽视的。
这对无机化学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计算多元弱酸、碱的酸碱度,一般只要考虑其diyi级解离即可)。
2. 考虑到盐的溶解度不同
认为“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的溶解度,造成NaHCO3溶液的浓度较低,这样低浓度的盐水解产生的OH-离子浓度也就会低一些”。
这种说法也有几个误区:
物质的溶解度,并不等于其饱和溶液的浓度。溶解度一般用“S g/100g水”来表示,而浓度一般用“mol•L-1”来表示。
况且,对比溶液的酸碱性强弱,也不宜用饱和溶液,而应该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情况下来进行。
似乎,如果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溶解的碱性就不会有差别。而回避了其“水解”形式及程度这个Z为核心的问题。
3. 以物质的组成为判据
用“NaHCO3中有氢离子,而Na2CO3没有氢离子。所以前者溶液的碱性弱”来解释。
这种,只看表象,没有看到它们在水溶液中所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则更是错误的。
对同种酸根和阳离子所组成的正盐及酸式盐间,确实有正盐溶液的碱性要强一些的、这样的化学现象。但是,不能将其看作是理论性的解释。
如果只看表象,NaHCO3溶液的碱性,是不是也要弱于NH4Ac溶液的碱性了呢?应为只有前者的化学式中才有氢离子。
4. 以盐的类别为判据
认为“Na2CO3是正盐,而NaHCO3是酸式盐。后者水溶液的酸性要更强一些,碱性就较弱了”。
与解释3的错误相似,实际还是有没有氢离子。
并且还反映出了对“酸式盐”概念的理解有问题。酸式盐是从物质的组成来定义的。在一般情况下,它反映不出其溶液的酸碱性。
5. 考虑到水解程度的差别
由于弱酸根水解过程,是弱酸电离的逆过程。
而作为多元酸的碳酸来说,它有两级电离:
H2CO3HCO3-+H+,其解离常数为Ka1。
HCO3- CO32- +H+,其解离常数为Ka2。
这两个解离常数间有很大的数量级的差别,即Ka1>> Ka2。
这样,碳酸盐的水解CO32-+H2O HCO3-+OH-,关系到的是Ka2。由于Ka2很小,其逆过程就有更大的进行趋势,水解出的OH-离子就会更多一些,溶液的碱性也会更强一些。
而碳酸氢盐的水解HCO3-+H2OH2CO3+OH-,关系到的是Ka1。由于Ka1很大,其逆过程就有较小的进行趋势,水解出的OH-离子就会少一些,溶液的碱性也会更弱一些。
即,不涉及CO32-离子的第二级水解,碳酸钠溶液的碱性也要强于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
但是,这种解释能反映出问题的本质吗?恐怕未必。还是要看看定量计算有怎样的结果。
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水溶液pH值的计算
在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中,这两个物质水溶液PH值的计算,都属于较为简单的一类问题。
将碳酸钠看做是一个质子碱。要计算其水溶液中的氢氧根浓度,要用到溶液的浓度c及碱的Kb1(虽然它是二元碱,但只考虑其diyi级解离也就够了)。
设c为通常的浓度0.1 mol•L-1。查得碳酸的Ka1=4.30×10-7、Ka2=5.61×10-11。即CO32-离子的Kb1=Kw/ Ka2=1.0×10-14/5.61×10-11=1.78×10-4。
由于c / Kb1=0.1/1.78×10-4=561≥500,所以不能用Z简式。
而只能用近似式,即来计算。
其对应的反应为CO32-+H2O HCO3-+OH-。
这样有。
因而,[H+]=2.42×10-12,pH=11.62。
要注意的是,这里根本没有考虑其第二级解离。即使计算,也是[H2CO3]=2.33×10-8。这仅是diyi级解离的5.63×10-6(是十万倍的数量级差别)。
而碳酸氢钠则属于两性物质。在一般浓度的条件下,其[H+]的计算公式为([H+]竟与浓度无关)。
其对应的反应为HCO3-+ HCO3- H2CO3+CO32-。
这样有。pH=8.30(确实小于碳酸钠溶液的11.62)。
碳酸氢钠的碱性弱于碳酸钠溶液。
三、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1]
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只可能发生三个反应。
diyi个是,HCO3-离子的电离过程,HCO3- CO32- +H+。其平衡常数为Ka2=5.61×10-11。是一个很难进行的反应。
第二个是,HCO3-离子的水解反应,HCO3-+H2OH2CO3+OH-。其平衡常数为K=Kw/Ka1=1.0×10-14/4.30×10-7=2.33×10-8。者个反应也很难进行。
第三个是,HCO3-离子相互间争夺质子反应,HCO3-+ HCO3- H2CO3+CO32-。其平衡常数为K= Ka2/Ka1=5.61×10-11/4.30×10-7=1.30×10-4。差不多是HCO3-离子水解反应平衡常数的104倍,是其电离平衡的107倍。是三个反应中反应趋势Z大的反应。
正因为溶液中HCO3-离子相互间争夺质子反应是Z为主要的反应,才有产物端[H2CO3]与[CO32-]的近似相等。
即成立(溶液中只有一个[HCO3-]值)。
进而在等式的两端同乘以[H+]2,而有。
从上式可整理出。
这就是公式的由来。
而用HCO3-离子的水解来解释溶液的碱性是不行的。可用计算0.1mol·L-1 NaHCO3溶液的pH的方法来证明。
只考虑HCO3-离子水解,有。[H+]= 2.07×10-10,pH=9.68(要比前面按两性物质计算出、及实际测出的8.30大很多([H+]则相差20多倍)。
对两性物质的溶液来说,是质子争夺反应(而不是水解)决定了溶液的酸碱性,是其所关联的两级解离常数决定了溶液中[H+]的大小。
严格地说,用“水解”解释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是错误的。因为质子争夺与水解,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反应。
四、对这个问题的定性解释
要解释碳酸钠溶液碱性强于碳酸氢钠,Z合理的解释是,两者的反应类型不同。但将两性物质离子间争夺质子的概念引入中学化学教学,确实有一些“超前”。
从两个计算公式间,也无法找出一些规律性的,可作为“依据”的普遍因素。
因为,从通常浓度(c不很小)碳酸钠溶液的Z简式(一般还不至于有很大的误差)可以看出,其碱性较强是由于其Kb1较大造成的。
而碳酸氢钠的计算公式,可改写为。不难看出,其碱性较弱是由于其Kb1及Kb2都较小造成的。
所以,可以将碳酸钠溶液的碱性说成是只与diyi级水解常数有关,而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要与两级水解常数有关(注意这里所指的仅是常数,而不是有两级水解)。Kb1不大,碳酸钠溶液要呈弱碱性。而Kb1与Kb2的乘积更小,所以碱性更弱。
这还算是一个比较严谨的解释。
估计,对中学生来说,对这种表述的理解还会有一定的难度。是否可以比喻为:
碳酸钠在溶液中有较强的水解(其Ka2小)。而碳酸氢钠除水解不强外(涉及的Ka1较大),同时还有部分的电离。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溶液的碱性变得更弱。
参考文献
[1] 伍伟夫. 两性离子的自身争夺质子反应. 化学原理补正博客
19 0 2018-01-26 0条评论 回复
您可能感兴趣的社区主题
加载中...
发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