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评论(4条)
-
- 踊惶澳街辖露 2011-11-01 00:00:00
- 目前,已知的动物约有150万种。 2.据体内有无脊柱,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我们学过的动植物类群中,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而鱼类、鸟类、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动物属于脊椎动物。 4.节肢动物包括甲壳动物(eg:虾类、蟹类)、昆虫(eg:蝗虫、蜜蜂)、还有 蜘蛛、蜈蚣等。 5.鱼类体表常被有鳞片,用鳃呼吸,呼吸时,水从口进入鱼鳃,又从鳃盖后缘 流出,进入鳃和流出鳃的水相比,O2减少,而CO2增多。 鱼鳃的特点: 1颜色鲜红,内含丰富的血管; 2每片鳃由既多又细的鳃丝构成,为鳃在水中时,鳃丝展开,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 6.鱼类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动力为躯干和尾部的左右摆动,鱼鳍分五种,分别为胸鳍、腹鳍、臀鳍、背鳍、尾鳍。其中,起到平衡作用的有胸鳍、腹鳍、背鳍,决定运动方向的是尾鳍。 7.模拟实验.eg.试验:观察鱼鳍在游泳的作用。 8.腔肠动物,食物进入消化腔内被消化,有口无肛门。 9.软体动物,一般靠贝壳保护身体,eg.鲍鱼。但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10.海豚、鲸、海豹为哺乳动物,用肺呼吸 11.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⑴ 一般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⑵ 一般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⑶ 有在陆地上呼吸器官。eg.肺、蝗虫的气管。 ⑷ 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12.各种动物的呼吸器官如下:鱼~鳃 蚯蚓~体壁 蝗虫~气管 蝌蚪~鳃 兔~肺 家鸽~肺+气囊 青蛙~肺+皮肤 13.蚯蚓,属环节动物,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运动。靠能分泌黏液的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不能保持恒温的体温。所以,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14.环节动物,除蚯蚓外,还有水蛭、沙蚕等。 15.牙齿的图 牙齿的类型与动物的食性有关。 16.哺乳动物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eg.兔。 17.哺乳类和鸟类可以通过自身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是恒温动物。 兔身体结构中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的有: ⑴ 体毛~保温。 ⑵ 心脏四腔,血循两种途径,输送O2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分解。 ⑶ 用肺呼吸,有利于获得O2。 ⑷ 消化功能强,有门齿、臼齿之分。有发达的盲肠,有利于呼吸有机物。 ⑸ 神经系统发达,对体温的调节作用。 18.对于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来说,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基本的环境条件。 19.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殖后代。 20.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⑴流线型身体,减少飞行时空气对它的阻力。 ⑵胸部的骨很突出,使于肌肉附着。 ⑶胸肌发达,能够产生飞行的动力。 ⑷前肢化成翼,是鸟类的飞行器官。 ⑸体内有气囊,可以减轻身体比重,并且辅助呼吸。 ⑹具双重呼吸。 ⑺口内无牙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和要及时排泄,有利于飞行。 ⑻骨薄中轻,长骨中空,减轻体重。 ⑼食量大,消化快,可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和质量。 (10)心脏四腔,血液输送氧气能力强。 21.鸟类气囊的图。 22.鸟类飞翔扇动的翼的动力来自胸肌。 23.鸟类区别与其他动物的特征: ⑴ 前肢变为翼。 ⑵ 体表有羽毛。 ⑶ 肺呼吸,用气囊辅助呼吸。 24.昆虫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是种类Z多的一类动物,昆虫有三对足,两对翅。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25.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有翅和足,均着生在胸部。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作用:⑴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⑵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26.昆虫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27.两栖动物,eg.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青蛙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使用皮肤辅助呼吸。 第三章 1.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肌肉和关节。它们在运动中的作用可以这样描述:骨骼肌收缩,牵引骨,围绕关节运动。 2.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3.骨骼肌肉由肌腹和肌腱构成。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4.关节的结构图(见P书)。 5.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6.哺乳动物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7.先天性行为,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生来就有的行为。 8.学习行为,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以适应复杂的环境。 9.社会行为的特征:⑴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⑵成员之间由明确的分工。⑶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eg.蜜蜂、蚂蚁、羊、鸡等。 10.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传播信息的作用。 11.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2.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生物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第三章 1.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多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里一个动态平衡。 2.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⑴ 维持生态平衡。 ⑵ 促进生态的物质平衡。 ⑶ 帮助植物传播花粉。 3.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种物质,就是“生物反应器”,目前,人们认为Z理想的是乳房生物反应器,即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出某些物质。 优点:⑴节省建厂房和购买设备的费用。 ⑵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4、仿生——模拟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eg.人脑和智能机器人。eg.蛙泳(不是)
-
赞(19)
回复(0)
-
- 玉米粒house 2011-10-28 00:00:00
-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有150万种。 2.据体内有无脊柱,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我们学过的动植物类群中,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而鱼类、鸟类、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动物属于脊椎动物。 4.节肢动物包括甲壳动物(eg:虾类、蟹类)、昆虫(eg:蝗虫、蜜蜂)、还有 蜘蛛、蜈蚣等。 5.鱼类体表常被有鳞片,用鳃呼吸,呼吸时,水从口进入鱼鳃,又从鳃盖后缘 流出,进入鳃和流出鳃的水相比,O2减少,而CO2增多。 鱼鳃的特点: 1颜色鲜红,内含丰富的血管; 2每片鳃由既多又细的鳃丝构成,为鳃在水中时,鳃丝展开,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 6.鱼类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动力为躯干和尾部的左右摆动,鱼鳍分五种,分别为胸鳍、腹鳍、臀鳍、背鳍、尾鳍。其中,起到平衡作用的有胸鳍、腹鳍、背鳍,决定运动方向的是尾鳍。 7.模拟实验.eg.试验:观察鱼鳍在游泳的作用。 8.腔肠动物,食物进入消化腔内被消化,有口无肛门。 9.软体动物,一般靠贝壳保护身体,eg.鲍鱼。但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10.海豚、鲸、海豹为哺乳动物,用肺呼吸 11.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⑴ 一般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⑵ 一般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⑶ 有在陆地上呼吸器官。eg.肺、蝗虫的气管。 ⑷ 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12.各种动物的呼吸器官如下:鱼~鳃 蚯蚓~体壁 蝗虫~气管 蝌蚪~鳃 兔~肺 家鸽~肺+气囊 青蛙~肺+皮肤 13.蚯蚓,属环节动物,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运动。靠能分泌黏液的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不能保持恒温的体温。所以,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14.环节动物,除蚯蚓外,还有水蛭、沙蚕等。 15.牙齿的图 牙齿的类型与动物的食性有关。 16.哺乳动物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eg.兔。 17.哺乳类和鸟类可以通过自身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是恒温动物。 兔身体结构中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的有: ⑴ 体毛~保温。 ⑵ 心脏四腔,血循两种途径,输送O2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分解。 ⑶ 用肺呼吸,有利于获得O2。 ⑷ 消化功能强,有门齿、臼齿之分。有发达的盲肠,有利于呼吸有机物。 ⑸ 神经系统发达,对体温的调节作用。 18.对于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来说,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基本的环境条件。 19.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殖后代。 20.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⑴流线型身体,减少飞行时空气对它的阻力。 ⑵胸部的骨很突出,使于肌肉附着。 ⑶胸肌发达,能够产生飞行的动力。 ⑷前肢化成翼,是鸟类的飞行器官。 ⑸体内有气囊,可以减轻身体比重,并且辅助呼吸。 ⑹具双重呼吸。 ⑺口内无牙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和要及时排泄,有利于飞行。 ⑻骨薄中轻,长骨中空,减轻体重。 ⑼食量大,消化快,可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和质量。 (10)心脏四腔,血液输送氧气能力强。 21.鸟类气囊的图。 22.鸟类飞翔扇动的翼的动力来自胸肌。 23.鸟类区别与其他动物的特征: ⑴ 前肢变为翼。 ⑵ 体表有羽毛。 ⑶ 肺呼吸,用气囊辅助呼吸。 24.昆虫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是种类Z多的一类动物,昆虫有三对足,两对翅。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25.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有翅和足,均着生在胸部。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作用:⑴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⑵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26.昆虫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27.两栖动物,eg.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青蛙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使用皮肤辅助呼吸。 第三章 1.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肌肉和关节。它们在运动中的作用可以这样描述:骨骼肌收缩,牵引骨,围绕关节运动。 2.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3.骨骼肌肉由肌腹和肌腱构成。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4.关节的结构图(见P书)。 5.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6.哺乳动物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7.先天性行为,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生来就有的行为。 8.学习行为,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以适应复杂的环境。 9.社会行为的特征:⑴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⑵成员之间由明确的分工。⑶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eg.蜜蜂、蚂蚁、羊、鸡等。 10.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传播信息的作用。 11.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2.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生物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第三章 1.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多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里一个动态平衡。 2.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⑴ 维持生态平衡。 ⑵ 促进生态的物质平衡。 ⑶ 帮助植物传播花粉。 3.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种物质,就是“生物反应器”,目前,人们认为Z理想的是乳房生物反应器,即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出某些物质。 优点:⑴节省建厂房和购买设备的费用。 ⑵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4、仿生——模拟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eg.人脑和智能机器人。eg.蛙泳(不是) 谢谢,求满意
-
赞(19)
回复(0)
-
- abc544332 2011-11-01 00:00:00
- 生物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无脊椎动物 腔肠动物:海葵、海蜇、珊瑚虫、水母、水螅(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 环节动物:蚯蚓、沙蚕、水蛭(身体有很多相似的体节构成) 软体动物:乌贼、章鱼、扇贝、蛾螺、河蚌、鱿鱼(枪乌贼)、蜗牛(柔软,贝壳) 节肢动物: 甲壳动物:水蚤、虾、蟹;(体表有坚硬的甲) 昆虫:蝗虫、螽斯、蟋蟀、蚂蚁、蜜蜂、蝴蝶、蛾、家蚕、蜻蜓、豆娘、金龟子、天牛、瓢虫、蝇、蚊、牛虻;(3对足,一般2对翅) 蜈蚣;蜘蛛、蝎 (身体有许多体节;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脊椎动物 鱼类: 海水:鲨、魟、带鱼、银鲳、海马 淡水:中华鲟、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 (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两栖动物:青蛙、蟾蜍、大鲵 爬行动物:蛇、龟、鳄鱼、鳖、蜥蜴、壁虎 鸟类:鸢、燕、雁、蜂鸟、天鹅、信天翁、鸽(恒温,卵生) 哺乳动物:水中:鲸鱼、海豹、海豚 空中:蝙蝠 (恒温,胎生,哺乳,体表被毛) 陆地:兔、狼、熊猫 2鱼适应水中生活Z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 3 鳍是鱼的运动器官,胸鳍、腹鳍、背鳍和臀鳍有保持鱼体平衡的作用,尾鳍能够产生前进的动力,决定运动的方向。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 4 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5 鱼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6 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 7 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8 水由鱼__口__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_氧气_进入鳃丝的__毛细血管__中,而_二氧化碳_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_氧气_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_的含量。 9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_水_中生活;体表被_鳞片_;用_鳃_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_鳍 的协调作用游泳。 10 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11 海马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海龟是爬行动物。 12 蓝色革命的内容包括:保护渔业资源,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用先进的技术改进渔业,兴办海洋牧场,进行渔业的生物技术开发等。 13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 1 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①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 如: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以便觅食和避敌。③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蚯蚓例外,靠体壁呼吸) ④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快而复杂……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 在“观察和饲养蚯蚓”的实验中: 1)需要选用的土壤为 湿润、富含腐殖质、疏松的土壤 。 2)观察蚯蚓发现,蚯蚓的身体由很多彼此相似环状结构构成,这些环状结构是 体节 。区别蚯蚓身体前后端的依据是 环带靠近前端 。蚯蚓和沙蚕和水蛭统称为 环节 动物。 3)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感到体表有 黏液 ;在观察过程中,应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 湿润 。 4)用手指来回触摸蚯蚓的腹面,感觉有些粗糙不平的小突起,它们是 刚毛有协助 运动的作用。 5)在农田中,大雨过后往往会有大量蚯蚓钻出地面,这是蚯蚓钻出地面来 呼吸 。 蚯蚓的呼吸过程: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有体表排出。 6)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7)生活习性和食性: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三、陆地生活的动物-------兔 1 哺乳动物:具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体表被毛,体温恒定等特征.如兔、大熊猫 2 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3 兔:体表被毛(保温作用),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牙分门齿和臼齿,消化道长、盲肠发达(在细菌作用下,有助于植物纤维质的消化),大脑发达,四肢发达灵活。 4 跳跃是兔的主要运动形式(后肢比前肢长且肌肉发达)。 5 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似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兔的盲肠发达,这与兔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狼、虎等哺乳动物还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也用于攻击捕食)。 6 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7 兔的心脏与人一样,分为四个腔:左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右心房。它的血液循环也包括体循环(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和肺循环(静脉血变成动脉血)两条途径,输送氧的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 8 兔的神经系统和人一样由脑、脊髓和神经组成。兔子有发达的大脑。 9 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 四、空中飞行的动物---家鸽 1 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无脊椎动物的昆虫、脊椎动物中的鸟类、哺乳类的蝙蝠等。 2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①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 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翅膀)是鸟的飞行器官。气囊辅助肺的呼吸。它可以使鸟在飞行时获得更多的氧气,同时还减轻身体的比重,有利于鸟的飞行。鸟的羽毛分正羽(主要用于飞行)和绒毛(主要用于保温)。正羽分布体表,但翼部和尾部的正羽Z为发达。 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减轻)。④胸肌发达。 ⑤食量大、消化快、粪便排出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 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 ⑦用肺和气囊进行双重呼吸,可获得充足的氧气。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气囊的作用是:暂时贮存气体,辅助呼吸) 4 鸟类的特征: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五、空中飞行的动物---昆虫 1 昆虫是种类Z多的一类动物,也是唯yi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是分布Z广泛的动物。身2 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 3 蝗虫的体表包着一层坚硬的外骨骼,具有 支持和保护内部柔软器官 、防止 体内水分蒸发 的作用。 4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 六、动物的运动 1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2 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骨骼肌有受神经刺激后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 4、双比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5、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6、骨、关节和肌肉的关系: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7、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8、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9、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六、动物的行为 1 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 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Z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3 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4 社会行为大多具以下特征: 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5 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6 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在农田间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冲之间的通讯,是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这样也能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即:(1)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2)制造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七、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3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种生物与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4 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类食用、YY、观赏用等,与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关系密切。 5 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个生物或生物的某个器官即生物反应器。目前Z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 它意义在于: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产品作用效果显著,减少工业污染等。 6 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常见仿生例子:宇航员穿的“抗荷服”,冷光灯,雷达,薄壳建筑,智能机器人。 八、实验探究 1 仔细观察蝗虫的胸部和腹部。可以在左右两侧找到排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这就是气门。气门与蝗虫体内的气管连通着,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请依据给出的 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 提出问题: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吗? 做出假设: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 材料用具:(1)两只活蝗虫;(2)两只试管;(3)清水;(4)玻璃条;(5)细线。 实验步骤:(1)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水分别标号为A、B; (2)将蝗虫用细线固定在玻璃条上; (3)将一只蝗虫头浸没到A试管的水中,将另一只蝗虫的胸腹部浸没到B试管水中。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预期结果:试管中蝗虫死亡、A试管中蝗虫仍然活着 实验结论: 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 讨论:选择两只大小、生活状况相同的蝗虫,目的是减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 2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取一纸板,在上面设置A、B、C、D四个点,分别放上糖,辣椒酱、酸醋、面包,然后放置蚂蚁巢穴附近,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蚂蚁能识别并取食食物吗? (2)做出假设:蚂蚁能识别并取食食物。 (3)实验中,放置辣椒酱,酸醋的作用是:¬¬对照。 (4)预期现象:蚂蚁都爬向糖和面包。 (5)得出结论:蚂蚁能识别并取食食物。 (6)实验结束后如何处置蚂蚁:放回大自然。 3 设计探究实验 背景知识:蚯蚓生活在潮湿 、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湿润并且有许多粗糙的刚毛。蚯蚓依靠肌肉和刚毛运动。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 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1)我提出的问题是: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2)我的假设是:蚯蚓在粗糙的表面爬得快。 (3)实验方案设计:将个体粗壮的活蚯蚓放在粗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将个体粗壮的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重复上述实验3-5次。 (4)预测结果:蚯蚓在粗糙的物体表面上爬得快。 (5)得出结论:蚯蚓在粗糙的物体表面上爬得快 4 不少昆虫有趋向光源的习性。昆虫都有趋光性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并任选3-5种昆虫,如蚂蚁、蟋蟀、蚊子、蚕蛾、蟑螂等,设计实验探究:是不是所有昆虫都有趋光性。 作出假设:不是所有的昆虫都有趋光性。 提出问题:所有的昆虫都有趋光性吗? 设计实验:①取蚂蚁、蟋蟀、蚊子、蚕蛾、蟑螂各5只。 ②把这5种昆虫放在一个暗室内,之后用一只小手电向这个暗室发出一明一暗的闪光,过了一段时间,蚊子、蚕蛾发现闪光,就向光飞过去,而蟋蟀、蚂蚁和蟑螂却没有一只趋向光源。 ③重复上述实验3~5次。 实验现象:蚊子、蚕蛾发现闪光,就向光飞过去,而蟋蟀、蚂蚁和蟑螂却没有一只趋向光源 实验结论: 并不是所有昆虫都有趋光性。一般蛾类和蚊子有趋光性。 5 某同学想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未完成,请你接着做它。 (1)你认为他可在潮湿、疏松、富含腐殖质的环境中才能找到试验用的蚯蚓。 (2)按照科学实验的要求,他必须设计对照实验,才更具有说服力。在这个实验中_土壤湿度(或水分)是变量,要控制好。 (3)你作出的假设是:土壤湿度对土壤有影响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的影响:(只写出具体操作步骤即可)准备一个盒子,底面铺上一层干土,在其中一半浇适量水,然后把10只形态大小相似的蚯蚓放在中间,盒子盖上盖子,几分钟后观察即可。 (5)实施计划 (6)得出结论:土壤湿度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 (7)表达交流 6 菜青虫是生活在十字花科蔬菜菜叶上的一种深绿色的小肉虫,它是菜粉蝶的幼虫。 十字花科植物的花一般由四片花瓣组成,并且这四片花瓣呈十字形排列,大白菜、卷心菜、油菜等都属于十字花科的蔬菜。 (1)提出问题 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 (2)作出假设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它生来就有的摄食本能,是先天性行为。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培养菜青虫:寻找菜青虫卵,找到后将卵隔离饲养 ◆制取汁液:取白菜、卷心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叶片榨取汁液 ◆用汁液涂滤纸:将榨取的汁液涂在滤纸上 ◆观察:用未涂汁液的滤纸作对照,观察菜青虫趋向哪里取食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5)讨论和完善计划 ◆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的目的: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对菜青虫卵隔离饲养的方法:人工条件下饲养菜青虫,隔离卵并不困难。但要饲养成活,还是有些难度的。 首先,要尽可能为菜青虫创造一个接近自然生存环境的饲养条件,如适当的光照、温度、湿度,充分而新鲜的食物等。其次,饲养的数量也不宜过少,否则很难说 明问题。 ◆可以选择含特殊挥发性油的植物叶片,如薄荷叶、芹菜叶等。看看菜青虫是否喜欢。叶片Z好不要带毛或刺等,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 ◆实验用的叶片和滤纸等应当一样大: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减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 ◆滤纸的颜色要和菜叶的一样。选择一样的色彩也是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 ◆Z好是事先饿饲一段时间,在菜青虫有较高食欲时做这项探究。可以将滤纸和菜叶放在同一水平线上,使菜青虫离滤纸和菜叶同样距离(距离不要太远)。放开菜青虫,看看它会取食什么东西。 对照实验要在同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做:这样才能保证探究的严谨有效 7 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设: 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在设计实验时,在离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应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为蚂蚁的种类很多,食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为肉食性,有的为植食性,有的则为杂食性。在饲养蚂蚁时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蚂蚁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19~29℃,10℃ 以下冬眠,洞内要求空气湿度为90%~95%,饲养沙土含水量为10%---15%。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支持假设。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
-
赞(12)
回复(0)
-
- 哨舅似押佬侗 2016-12-01 00:00:00
-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Z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 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 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Z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8、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 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9、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 10、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2、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_氧气_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 13、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水中生活;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4、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5、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16、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甲壳动物。 17、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18、海马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海龟是爬行动物。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①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 如: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以便觅食和避敌。③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蚯蚓例外,靠体壁呼吸) ④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快而复杂……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 3、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4、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协助运动(固着;支持) 5、蚯蚓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的原因:因为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气态氧、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 6、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7、蚯蚓的生活环境: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生活习性和食性: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8、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9、蚯蚓的呼吸过程: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粘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有体表排出。 10、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三、陆地生活的动物-------兔 1、哺乳动物:具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体表被毛,体温恒定等特征.如兔、大熊猫 2、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3、兔:体表被毛(保温作用),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牙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在细菌作用下,有助于植物纤维质的消化),大脑发达,四肢发达灵活。 4、跳跃是兔的主要运动形式(后退比前腿长且肌肉发达)。 5、兔的食性:植物(草)。兔的身体分为:头、躯干、丝织和尾四部分。 6、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似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兔的盲肠发达,这与兔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狼、虎等哺乳动物还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也用于攻击捕食)。 6、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7、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 8、兔与人的内部结构相似,说明人与兔的分类地位很接近,同属于哺乳动物,但人的盲肠已退化,因为人是杂食性的。 四、空中飞行的动物---家鸽 1、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蝙蝠、鸟类等。 2、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①身体呈流线型,减少空气的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羽毛很轻③前肢进化成翼,翼由羽毛构成,轻,展开的面积大④胸肌发达,为飞行提供足够的动力⑤胸骨发达,骨薄,长骨中空,有龙骨突⑥体内有气囊,鸟类能进行双重呼吸,提供足够氧气⑦食量大,消化能力强,飞行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⑧心脏四个腔,血液循环系统比较发达 双重呼吸:吸气时当气体到达肺部时,进行diyi次气体叫唤,然后气体进一步到达气囊。当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再一次进过肺,进行第二次气体交换。 4、翼(翅膀)是鸟的飞行器官。气囊辅助肺的呼吸。 5、鸟的羽毛分正羽(主要用于飞行)和绒毛(主要用于保温)。 6、家鸽口内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经咽、食管进入嗉囊。----进入肌胃(内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 五、空中飞行的动物---昆虫 1、昆虫是种类Z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唯yi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是分布Z广泛的动物。 2、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3、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2、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 六、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结而成。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 4、双比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5、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要想完成一个运动,必须有两种不同的肌肉相互配合,肌肉必须绕过关节,附在不同骨上。神经的刺激传给肌肉,肌肉收缩引起骨绕着骨绕着关节做运动。 6、骨、关节和肌肉的关系: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7、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8、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9、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六、动物的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Z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2、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3、社会行为大多具以下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4、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5、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在农田间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冲之间的通讯,是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这样也能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即:(1)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2)制造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6、探究性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计划、(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会根据以下实验回答上边问题。课本4页、23页、34页、35页、39页、41页。 七、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2.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种生物与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3. 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类食用、YY、观赏用等,与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关系密切。 4. 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个生物或生物的某个器官即生物反应器。 它意义在于: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产品作用效果显著,减少工业污染等。 5. 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 6、常见仿生例子:宇航员穿的“抗荷服”,冷光灯,雷达,薄壳建筑,智能机器人。
-
赞(6)
回复(0)
热门问答
- 求八年级上册生物期中复习资料 人教版 要快啊
2011-10-22 00:04:33
489
6
-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
2012-01-22 09:47:18
431
3
- 初一的生物期中复习资料
- 要全啊,有重赏啊~~上啊... 要全啊,有重赏啊~~ 上啊 展开
2009-11-09 02:27:27
406
6
- 求八年级下(人教版)生物复习提纲,一定要全啊。
- 如题。... 如题。 展开
2011-06-18 07:57:32
335
3
-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的
2011-04-09 20:28:57
425
5
-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江苏教育出版社
- 谁可以帮我找一下我想背书不要网站谢谢... 谁可以帮我找一下 我想背书 不要网站 谢谢 展开
2009-07-26 10:05:43
218
2
- 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生物复习提纲
- 急需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急需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展开
2008-08-16 10:53:08
387
3
- 寻:初二上册人教版生物总结
- 没办法,开学老师要交。要我们看,写一个300左右的就够。谢谢,嗯!... 没办法,开学老师要交。要我们看, 写一个300左右的就够。 谢谢, 嗯! 展开
2018-11-30 10:02:52
381
0
-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物理。
- 所有应用题有关的公式。
2010-05-12 06:37:15
368
3
- 高2人教版理科复习资料
- 求人教版物理选修3-2化学选修(高二上学期)生物必修三的复习提纲... 求人教版物理选修3-2 化学选修(高二上学期) 生物必修三 的复习提纲 展开
2010-12-31 06:41:18
457
1
-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 要详细的 是人教版的
2011-10-19 10:53:46
222
6
-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之ZD_中学学科网的答案
- Z好今天能给我,谢谢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之ZD这里面有题我要的是答案... Z好今天能给我,谢谢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之ZD 这里面有题 我要的是答案 展开
2012-01-09 09:07:52
570
3
-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 生物复习资料,都要,全面的... 生物复习资料,都要,全面的 展开
2012-02-01 17:23:04
539
5
- 八年级生物问题
- 以下农业生产上的做法,其实质与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无关的是?A.合理密植B.间作套种C.排列整齐D.疏松土壤要选什么呢?为什么?... 以下农业生产上的做法,其实质与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无关的是? A.合理密植 B.间作套种 C.排列整齐 D.疏松土壤 要选什么呢?为什么? 展开
2008-06-10 09:11:48
275
6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二单元化学试题
- 麻烦帮我贴上来20到选择题和40道填空题急啊... 麻烦帮我贴上来20到选择题和40道填空题急啊 展开
2009-10-03 12:09:42
272
4
- 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怎么下载
2011-05-17 11:17:51
501
1
- 初一上册生物
- 同学们,你在生活中认识哪些植物呢?尝试将它们分分类吧。希望大家帮一下,真的很差,不会。谢谢!!!... 同学们,你在生活中认识哪些植物呢?尝试将它们分分类吧。 希望大家帮一下,真的很差,不会。谢谢!!! 展开
2014-08-11 02:31:09
302
2
- 初一上生物复习资料
- 初一上生物复习资料... 初一上生物复习资料 展开
2010-01-17 08:04:25
382
5
- 物理八年级上册diyi单元全部内容 带图
2012-08-02 21:54:14
361
1
-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
- 各位哥哥姐姐,帮帮我吧!马上就要考试了~~~~~~~~~~... 各位哥哥姐姐,帮帮我吧!马上就要考试了~~~~~~~~~~ 展开
2012-11-14 12:51:59
376
3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