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式滴定管倘若不用标准液润洗,挂壁的蒸馏水与标准液混合滴定,相当于稀释了标准液,滴定过程中会消耗更多的标准液,滴定的结果会偏高。滴定管在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标准液润洗2~3次能减小实验误差。
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以待测液放在锥形瓶中,标准液放在滴定管中的情况进行说明
1、 来自滴定管产生的误差:
①、滴定管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分析:因标准液被附在滴定管内壁的水珠稀释了,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多了,所以结果偏高.
②、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分析:因待测液被附在滴定管内壁的水珠稀释了,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少了,所以结果偏低.
③、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分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实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 + 气泡体积 ,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读多了,所以结果偏高.
④、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
分析:读出来的待测液体积为实际量取的待测液体积 + 气泡体积,即待测液量少了,故消耗的标准液也少,所以结果偏低.
2、来自锥形瓶产生的误差:
①、锥形瓶用蒸馏水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分析:因瓶内壁附着待测液,故锥形瓶内的待测液多了,消耗的标准液也多,所以结果偏高.
②、锥形瓶未洗净,残留有与待测液反应的少量物质,故消耗的标准液少了,所以结果偏低.
③、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就加入待测液或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内加水
分析:实际参与中和反应的待测液的总量没变,实际消耗的标准酸液也就不变,故结果不变.
3、来自读数带来的误差:
①、用滴定管量取待测液时
A、先俯视后仰视(先俯视后平视或先平视后仰视)
分析:量取待测液的实际体积偏小,消耗的标准液也少,所以结果偏低.
B、先仰视后俯视(先仰视后平视或先平视后俯视)
分析:量取待测液的实际体积偏多,消耗的标准液也多,所以结果偏高.
②、用滴定管量取标准液时
A、先俯视后平视
分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V终 - V始,而俯视时V始读小了,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偏大了,所以结果偏高.
B、先仰视后平视
分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V终 - V始,而俯视时V始读大了,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偏小了,所以结果偏低.
C、同理若先俯视后仰视或先平视后仰视,结果偏高;先仰视后俯视或先平视后俯视,结果偏低.
4、来自指示剂选择欠佳带来的误差:
①、强酸滴定弱碱,指示剂选酚酞
分析:恰好反应时溶液显酸性,若选酚酞,滴定终点显碱性,故标准液强酸加少了,结果偏低.
②、强碱滴定弱酸,指示剂选甲基橙
分析:恰好反应时溶液显碱性,若选甲基橙,滴定终点显酸性,故标准液加少了,结果偏低.
5、来自滴定终点判断不准带来的误差:
①、强酸滴定弱碱,甲基橙由黄色变为红色后停止滴定 ………… 偏高
②、强碱滴定弱酸,酚酞由无色变为粉红色,半分钟后又变为无色…………偏低
6、来自操作不当带来的误差:
① 滴定终点时,盛标准液的滴定管尖嘴外挂有一滴标准液的液珠未滴落
分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实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 + 尖嘴外挂的这滴标准液的液珠的体积,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偏大了,故结果偏高.
② 一滴标准溶液附在锥形瓶壁上未冲下
分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实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 + 锥形瓶壁上的液珠的体积,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偏大了,故结果偏高.
③ 滴定时,将标准液溅出锥形瓶外或滴定管漏液
分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实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 + 溅出的液珠的体积或漏出来的液体体积,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偏大了,故结果偏高.
④ 达滴定终点后立即读数
分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实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 + 滴定管内壁上部附着标准液的体积,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偏大了,故结果偏高.
⑤ 待测液溅到锥形瓶液面上方的内壁上或摇出
分析:实际参与中和反应的待测液仅是液面以下的,故待测液少了,所用的标准液也少了,所以结果偏低
⑥ 临近终点时,用洗瓶中的蒸馏水洗下滴定管尖嘴口的半滴标准液于锥形瓶中 无影响
7、来自用含杂质的样品配制的标准液带来的误差:
(1) 用已知浓度的标准酸液来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液(含杂质)
① 若配制碱液时所用碱含有中和酸能力更强的杂质,滴定时,必然消耗较多的标准酸液,所测结果必然偏高
② 若所用碱中含中和能力弱的物质,必然消耗较少的标准酸液,所测结果必然偏低
(2) 用已知浓度的标准碱液来滴定未知浓度的酸液,若配标准碱液时所用碱中含有中和酸的能力更强的杂质,滴定时,必然消耗较少的碱液,所测结果偏低,反之则偏高
自己查下资料吧
这样的提问感觉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