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塑料件的曲面是复杂曲面,就是不是弧面或球面,在加工ZX上是用什么刀具加工出来的?用三维软件做出来的模型,可以不用出工程图而直接转换成加工ZX的程序吗?
请详细回答这个问题,越详细越好!先谢谢了!
精加工的对象是半成品,其加工特点是:
1)加工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成品的精度和质量。
2)特别是自由曲面加工,干涉(interference)判断将是十分重要的。
3)虽然精加工一般加工量不大,而且余量较为均匀,但是为了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刀位轨迹一般很长,因此加工效率也是很重要的。
在自由曲面的数控铣削加工过程中,刀位轨迹对加工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
1)模型的离散精度刀位点选取的疏密程度与模型的离散精度有关。离散精度要求高,则生成的轨迹对模型的逼近程度好,反之亦然。
2)刀轨间距的选择受到自由曲面几何形状的限制,精加工通常选用球铣刀。这样,刀轨间距一般以刀轨间的材料残差(scaltop)来决定,对残差约束严格,则表面质量较好,同时刀轨较长,将增加铣削时间,反之亦然。
3)刀位轨迹的规划。
以上因素从理论上可以保证自由曲面加工的表面质量,实际上,由于精加工刀位轨迹生成算法的限制,这些因素不能保证表面质量的均匀性。对表面质量的均匀性影
响Z大的因素就是走刀方式的选择。对于参数空间的刀位轨迹规划方法,刀轨是沿着等参数线生成的,沿着等参数线分布,较均匀的方向生成的刀位轨迹也比较均匀。对于笛卡尔空间刀位轨迹规划方法,刀位点的位置取决干导动点和投影方向,由于导动点是根据定义的导动模板预先规划的,因此导动点分布的均匀性只能部分反映实际加工曲面刀轨的均匀程度。一般来说,我们是把待加工曲面通过一定的投影方式获得比较简单的投影面(平面或二次曲面)作为导动面。当待加工曲面沿着投影方向的投影面面积接近实际区域的面积时,这时导动点的均匀性较好地反映了实际加工曲面刀轨的均匀性,加工出来的表面质量也较好。否则实际加工曲面的表面质量会比意料的相差甚远。另外,走刀方式的不同也将导致不同的铣削状态,如顺铣或逆铣,上行铣削或下行铣削,法向切入(出)或切向切入(出),这样都直接影响加工表面的质量。所以,选择走刀方式时应有利于规划均匀的刀位点,同时应使铣削过程处在良好的铣削状态。
精加工刀位轨迹优化的目标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获得Z短Z均匀的刀位轨迹来完成对待加工曲面的铣削,同时使铣削过程处于良好的切削状态。对于参数空间的刀轨规划,参数曲面的构造通常受到工件几何形状的限制。由于刀轨生成算法要求有较完整的几何信息,实际上很难满足,特别是对于已经编辑过的组合曲面,若想通过参数线法获得刀位轨迹,首先必须进行曲面重构,然后在重构曲面的基础上规划刀位轨迹。对于复杂的几何形状,这一步通常是很难达到的,因此这种方法可优化的余地较小。
对于笛卡尔空间刀轨规划,优化过程中应考虑的因素有导动面、投影方向和走刀方式。下面将就这些因素进行讨论:
1)导动面和投影方向的合理选择为了获得均匀的刀位点,必须保证:一、在投影方向上导动面所规划的导动点是均匀的;二、在投影方向上导动面和待加工曲面的投影面积相差不大。
2)走刀方式的合理选择由于精铣时余量不大,双向走刀虽然使顺铣和逆铣交替进行,但可以大大减步空刀量。如果对表面质量没有持殊要求,一般采用这种方式。同时沿着垂直于曲面主轮廓方向走刀,这样对曲面的逼近程度较好,可以减少刀轨长度。走刀方式的选择还要避免出现大量下行切削的刀位轨迹。对于较为平坦的曲面(如只有小凹坑等)可以忽略;对于落差较大的曲面,刀轨规划时应变下行刀轨为上行刀轨,甚至采用层切法来规划刀位轨迹。采用层切法的刀位轨迹一般对曲面的逼近程度较差,要达到相同的表面质量需要加密刀位点,但是可以改善铣削状态。
根据现有成熟的曲面铣削加工刀位轨迹生成方法,精加工刀位轨迹优化选择的步骤为:
1)根据曲面片的法向与刀具轴方向的夹角对待加工曲面进行分区。
2)对于法向接近刀具轴方向的曲面片,由于在加工范围内曲面片的高度差不大,可以采用沿着垂直于曲面主轮廓方向的双向走刀方式。如果对表面质量有特殊要求,可采用单向走刀方式。
3)对于曲面法向与刀具轴方向的夹角较大的曲面,如果高度落差较小,则采用单向上行走刀方式,走刀方向应沿着陡坡方向,以减小切削死角,使刀位轨迹较好的逼近曲面;如果高度落差较大,则采用垂直于刀具轴方向的层切走刀方式,以改善刀具的铣削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刭目前为止模具设计制造过程cax智能化集成技术还没有达到可商品化的程度,许多技术和提法尚处于研究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