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在不兴奋的状态下,细胞对细胞外的Na+的通透性很小,对K+的通透性较大,通过主动转运吸收钾离子排出钠离子,使得细胞整体的电位呈现出“内负外正”的状态。
2.然后,细胞受到刺激,细胞膜上原本就有的钠离子通道突然开放,于是钠离子大量内流,而钾离子不作变化、按兵不动。由于钠离子的大量内流导致细胞的兴奋处的电位变作“内正外负”-------------------这个[钠离子内流使得细胞的负电位渐渐变小至0]的阶段叫做“去极化”,从0电位变作正电位叫做“反极化”。
3.再然后,兴奋就要传走了~于是,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又突然关闭,钠离子被拒之门外,而钾离子通道突然开放,原先细胞辛辛苦苦吸进来的钾离子外流,使得细胞的电位变作“内负外正”。
4.但是,这时候的“内负外正”已经不是原来的“内负外正”了。你会发现现在虽然是“内负外正”,但是钾离子、钠离子在细胞内的浓度分别比不兴奋的时候小、大了。所以,Z后还需要细胞通过钠、钾泵进行主动转运,让多余的钠离子出去,外界的钾离子进入,Z终达到ZZ开始的 “内负外正”。兴奋就传递完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