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C的问题,恐怕要从源头说起,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便产生视准误差2C,它对读数的影响是:
盘右方向值:A=R-ΔC
盘左方向值:A=L+ΔC
而 ΔC=C/COSα
ΔC--视准轴误差影响,C为视准误差。从上式可以看出,ΔC随垂直角α的增大而增大,高等级控制测量中,理论上假定α≈0°,此时ΔC≈C,则L-R=2C,这就是2C的概念。
但实际工作中,控制点间的高差可能比较大,即同一测站照准各方向的垂直角α之差相差较大,因而各方向的2C本身就相差大。所以规范规定,当照准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时,该方向的2C变化按同一观测时段内的相邻测回单独比较,因此,我认为2C的值的大小人为无法完全控制。
我们知道,2C对水平角的影响可以通过正倒镜观测消除,也就是说2C值的大小不影响观测结果的精度。但规范和一般文献的解释是“2C的值过大时给计算盘左、盘右的平均值带来不便”,所以规定J2经纬仪的2C值不大于30”,J1经纬仪的2C值不大于20”。这样的解释显然有点勉强,况且一般的测角仪器通过了三轴鉴定和校正,在仪器鉴定条件下,2C的值是能够控制的,事实上也有标准。
说了这么多,我的结论是:2C的值大小,规范虽然有要求,不存在楼主说的“经纬仪(全站仪)的2C本身到底应该小于多少时,才可以使用的问题”,只要仪器经过三轴校正并鉴定合格,测量过程中,按规范严格控制2C互差范围,就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