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社区

经纬仪怎么放圆形

徦裝°‰ 2011-05-11
经纬仪怎么放圆形
评论
全部评论
减肥瘦身enjoy
清朝时期,古观象台设天文仪器有:
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天体仪、地平经仪、地平经纬仪、纪限仪、玑衡抚辰仪、象限仪。

1644年清政权建立之后,改观星台为观象台,并接受汤若望的建议,改用欧洲天文学的方法计算历书。1669-1674年,由康熙皇帝授命,南怀仁设计和监造了6架新的天文仪器: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和天体仪。康熙五十四年(1715)纪理安设计制造了地平经纬仪。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皇帝又下令按照ZG传统的浑仪再造一架新的仪器,命名为玑衡抚辰仪。至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八架古仪都已装备完毕。

1.玑横抚辰仪

陈列在北京古观象台北侧东端。仪重5145千克,仪高3。379米。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皇帝视察观象台时,看到台上天文仪器均为西洋的构造,随下令按ZG传统的浑仪结构建造一架占仪。同年开始设计制造,工期历经十年。于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制成。仪器南面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御制玑横抚辰仪乾隆甲子年造”。仪器分为三重:Z外一重叫子午双圈,双圈空隙表示子午线;赤道单环与子午双圈相交。子午圈下半部分用云座支撑,南北两极设有铜轴。中间一层由连接在南北两极的赤道经圈和游旋赤道圈组成。Z内层是贯于两极轴上的双层赤经圈,其上端有一十字丝,使观测更为准确。玑横抚辰仪是清代制造的Z后一架大型铜仪,无论从冶金制造还是雕刻方式,都反映了当时的发展水平。1900年该仪曾被德国侵略者掠至柏林,于1921年归还我国,重新安装在北京古观象台上。

2.纪限仪

陈列在北京古观象台南侧,与赤道经纬仪相邻。制于康熙八年至十二年(公元1669-1673年),由来华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监制.仪重802千克,仪高3.274米.在ZG此类仪器始于清朝.主要部件是一个60度的圆弧和一个干,干末端有手柄,柄端有一个小环,用来挂滑车的钩(滑车已散失),干的顶端伸出一根横轴,用来挂窥横(原窥横已遗失,现仪器上的窥横是后配的).横轴稍下位置,左右各立一个小柱,用来帮助测量.60度的圆弧而以流云作为装饰,背部有枢轴,可以随意调整高低,用半圆齿轮来支撑,同时还设有用来转动的柄轮,观测时可以左右升降,它的下面中柱,插入游龙缠绕的圆座柱里,,可四方旋转.该仪主要用来测定60度内两星之间的角距离.1900年曾被德国侵略者掠至德国,于1921年重新安置在古观象台上.

3.黄道经纬仪

陈列在北京古观象台台顶的西南角.制于康熙八年至十二年(公元1669-1673年), 由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监制.仪重2752千克,仪高3.492米.是我国diyi架独立的黄道坐标系统观测仪器.外圈正立的是子午圈,两极安有铜轴,用半圆契合,使它固定.里面为ji致圈,连接在极轴上.距黄极90度,横置着黄道圈,和ji致圈相直交,两圈的交点,靠近北极者为夏至点,靠近南极者为冬至点.Z里面是黄道经圈,用铜轴贯于黄道南北极.支撑子午圈的是一个半圆形云座,座下用两条相背升龙支撑,下接斜十字交梁.此仪主要用于测量天体的黄道经度和纬度以及测定二十四节气.由于我国历代天文学家对黄道坐标系统并不十分重视,因此,该仪制成后使用较少。

4.地平经纬仪

陈列在北京古观象台台顶南侧正中位置上。制于康熙52年-54年(公元1713-1715年),由来华的耶酥会传教士德国人纪理安负责督造。仪重7368千克,仪高4.125米.此仪集地平经仪和象限仪的构造与作用于一体,所不同的是,将象限弧向上,游表不用夹缝方法,而采用游表两端各开一窥孔的方法,装饰上与前两架仪器有所不同,它是古观象台唯yi采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式艺术装饰的天文仪器.使用时减少了由于两架仪器测量所带来的误差.1900年,该仪和其他四架仪器仪器被掠至法国驻华大使馆内,后迫于舆论压力,于1902年归还我国.今天我们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侵略者留在挡风罩上的弹孔。

5.地平经仪

陈列于北京古观象台台顶南侧,黄道经纬仪东面,制于康熙八年至十二年(公元1669-1673年),仪重1811千克,仪高3.201米.由来华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监制.此仪主体是地平圈,圈内设有东西通径,中间为圆盘,用云柱支撑.四隅用三根龙柱及一根铸造精细的铜柱支撑,下面是十字交梁,有螺柱用来调整水平.在东西柱上,又立两根柱,两只苍龙沿柱蜿蜒而上,顶端各伸出一爪,合捧一个火球,球心表示天顶,与地平圈的ZX成一条垂线.沿垂线方向安有一根上指天顶下指地心的中空立表,此表可旋转360度,立表下端设有一个与它垂直的横表,其长和地平圈外经相齐,平放在地平圈上.立表的中空处,上下各设有一个立柱,柱顶端有一个垂直的小孔,旁边有一个小孔贯穿两侧,并与垂直的小孔相通,两个立柱用垂线相连,立表上端两侧,平置两个小柱,从小柱分引两条斜线与横表两端相连.观测时,使待测天体与横表两端的线,和ZX垂直在一个平面上,就可定出地平经度.此仪曾于1900年被德国侵略者掠至柏林20年之久,于1921年重新安置在古观象台上。

6.赤道经纬仪

陈列在北京古观象台台顶的南侧东端.制于康熙八年至十二年(公元1669-1673年),由来华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监制.仪重2720千克,仪高3.380米.Z外是子午圈,南北两极各安铜轴,用半圆契合,使它固定.距两极九十度位置,横贯着赤道圈,与子午圈相交,从南极处伸出两个象限弧用来支撑赤道圈.赤道圈内是一个可绕极轴转动360度的过极经圈----赤经圈.两极之间的通轴ZY安有横表.仪器下边有一半圆形云座,用来支撑子午圈,它的ZY有一洞孔,用来装垂球.该仪是我国古代天文观测中经常使用的仪器,用途有十四项,主要用来真太阳时和天体的赤经、赤纬。该仪曾于1900年被法国侵略者掠至法国驻华大使馆内,后迫于世界舆论,于1902年归还我国,重新安装在原来位置上。

7.天体仪

陈列在北京古观象台台顶的西侧正中。制于康熙八年至十二年(公元1669-1673年),由来华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监制。仪重3850千克,仪高2.735米。此仪用一个直径为六尺的铜球代表天球,球面上布列着大小不等的镀金铜星1876颗,并把它们分为282个星官。球面上刻有赤道圈,与钢轴垂直。铜球外边南北直立的是子午圈,其上Z高点代表天顶的的铜制火球。球面外与地平平行的是地平圈,四根立柱托着地平圈立于底座上。该仪用途有60多项,但它主要用于黄道、赤道和地平三个坐标系统的相互换算以及演示日、月、星辰在天球上的视位置等。该仪曾于1900年被德国侵略者掠至柏林,1921年才重新安放在北京古观象台上,至今球面上还留有侵略者打下的弹痕.

8.象限仪

又称地平纬仪,陈列在北京古观象台台顶西北角。制于康熙八年至十二年(公元1669-1673年),由来华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监制。仪重2483千克,仪高3.611米.主要部件是一个90度的象限环,环中间以一条腾云驾雾的巨龙作为装饰.象限环竖边上指天顶,下指地心,横边与地平线平行,横竖两边相交于圆心。仪器的背面正中是数轴,轴两端是圆的,象限环固定在数轴上,可做360度旋转。东西各有一立柱,立柱上端、下端都有一横梁相接,梁ZX凿有圆孔用来安装竖轴。象限环的圆心,伸出一根横轴,其上挂窥横,窥横下端有立耳,背面设有夹螺子(现已折断),旁边有游表(已遗失)。该仪主要用于测定天体在地平上的或天顶距。1900年曾被法国侵略者掠至法国驻华大使馆内,1902年归还我国,重新安置在古观象台上。
TEST
3 0 2011-05-12 0条评论 回复
楼上的还是满意答案?? 搞错没有哦??
19 0 2012-04-18 0条评论 回复
您可能感兴趣的社区主题
加载中...
发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