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探测
概念
地下水(ground water)是存在于地壳岩石裂缝或土壤空隙中的水。 广泛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各种状态的水,统称为地下水。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根据地下埋藏条件的不同,地下水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自流水三大类。 上层滞水是由于局部的隔水作用,使下渗的大气降水停留在浅层的岩石裂缝或沉积层中所形成的蓄水体。潜水是埋藏于地表以下diyi个稳定隔水层上的地下水,通常所见到的地下水多半是潜水。当潜水流出地面时就形成泉。自流水是埋藏较深的、流动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这种地下水往往具有较大的水压力,特别是当上下两个隔水层呈倾斜状时,隔层中的水体要承受更大的水压力。当井或钻孔穿过上层顶板时,强大的压力就会使水体喷涌而出,形成自流水
循环结构地下水作为地球上重要的水体,与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地下水的贮存有如在地下形成一个巨大的水库,以其稳定的供水条件、良好的水质,而成为农业灌溉、工矿企业以及城市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成为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水资源,尤其是在地表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常常成为当地的主要供水水源。据不完全统计,70年代以色列国75%以上的用水依靠地下水供给,德国的许多城市供水,亦主要依靠地下水;法国的地下水开采量,要占到全国总用水量1/3左右;像美国,日本等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地下水亦要占到全国总用水量的20%左右。ZG地下水的开采利用量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10—15%,其中北方各省区由于地表水资源不足,地下水开采利用量大。根据统计,1979年黄河流域平原区的浅层地下水利用率达48.6%,海、滦河流域更高达87.4%;1988年全国270多万眼机井的实际抽水量为529.2×108立方米,机井的开采能力则超过800×108立方米。
地下水探测方法
地球物理方法是以各种岩石和矿石的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为研究基础,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和物探仪器,探测天然的或人工的地球物理场的变化,通过分析、研究所获得的物探资料,推断、解释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
当地质单元含有地下水后,其电导率即与含水饱和度、矿化度、地层孔隙度、渗透率等诸多因素相关。通常,含水层相对隔水层或低饱和地层呈现明显的高导电性,因此电导率异常是地下水地球物理电磁法探测的主要依据。除电导率特征外,含水层通常还有较高的介电常数,所以高饱和地层可以对地质雷达、空间成像雷达等高频设备所发射的电磁波产生明显的响应。另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磁异常、弹性波阻抗异常、放射性异常等均被间接地用于水文地质研究。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地面核磁共振方法(SNMR)对地下空间的氢元素敏感,因此可以直接探测地下水参数。
由此可见,与直接用钻探找水具有很大盲目性,且成本高、风险大相比,地球物理方法找水则具有方便、快捷、准确的特点,是Z经济、有效的手段,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2]。如何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及配合应用这些不同的勘探方法,在水源勘察中以较少的工作量获得较理想的探察效果,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79oBZRKgHyISQENKUwKdptBuJtdMRWiwau9yYQ0lljZ5Nhva3wYk9mQ8OXeoB8H4qHCWrC3xAkQ3EM8Gs9wvo1ozBLfv3MKm5So0T2U5b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