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社区

郑和下西洋国外的评价

桑宁day 2007-09-16
就是国外书上或教材上的相关评价
评论
全部评论
素材天空
这些年来,西方国家对郑和航海的历史意义越来越关注。在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五百年的时候,西方许多学者想起了郑和航海。《纽约时报》发表了长篇专文探讨郑和航海,再次提出问题:如果ZG持续发展了郑和时代的开放政策和航海探险,那么,今天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评论:当年ZG统治者没有根据郑和海洋思想和实践继续推进ZG的海洋事业,没有将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转变为商业化、外交化的贸易和知识国家,留下了蜗居、孤立状态的历史遗憾,然而现在ZG的发展完全有可能弥补这个缺陷。

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实再一次鲜明地告诉我们:时代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融合和影响将日益重要。开放与包容、锐意探索与和平奋斗,铸造了民族的国运昌盛之道。相反,自我封闭、夜郎自大,则会断送民族的生机。而中华文化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将是世界文化领域中的一员主干将,对传播世界先进文化,加强世界范围内文化的交流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和工业部副部长马袖强在吉隆坡说,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证明ZG经济蓬勃发展不是威胁,而是可以促进其他国家发展的正面契机。自 1974年马来西亚率先在东盟国家中与ZG建交以来,马中双边经贸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ZG现已成为马重要的贸易出口国,这对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郑和长期被误解忽视

长期以来,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郑和研究在ZG学术界影响不大;相较于西方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人事迹的广为流传,郑和更伟大的7次远航,也未得到民间的足够认识。

澳门基金会主席吴志良博士认为,应该将郑和研究放到更宏观的角度考虑,特别是与西方航海史著作系统的比较研究。目前,郑和研究仍有许多问题没有定论。对于外国专家认为郑和下西洋是军事远征,吴志良说,船队的2.7万多人大多是官兵,但基本是为了保护船队的安全,“为了和平而动武”不同于“为了征服而动武”。

ZY研究院院士、台湾成功大学教授吴京呼吁,郑和远航有其丰富科技的一面,应集合人文、科技学者共同探讨,如集合历史学家与造船专家共同探讨郑和的宝船,与海洋学家及航海专家共同探讨郑和的航线,而招募及训练出海大军,建立商务团队,以及庞大船队在海上之统御与补给,都是非凡的管理成就,可与管理专家共同探讨ZG古代的管理科学。

北京大学的孔远志教授和杨康善教授通过对东南亚沿海国家与地区的长期实地调查发现,郑和在这些地区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四多,即:郑和寺庙多,郑和遗迹与传说多,用当地语言出版的郑和著作多,纪念郑和的活动和研究郑和的机构也逐渐增多。但在这些影响的后面,居住在这些地区的人们大多对郑和存在着很多的误解。在大多数华人眼中,郑和是祈福的神;在广大原住民的心目中,郑和只是传说中的“三保公”,他们对历史上的郑和及其伟大功绩了解很少。
7 0 2017-11-28 0条评论 回复
喜集九年制
肯定被骂成傻冒
2 0 2007-09-17 0条评论 回复
vicofel22312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郑和下西洋促进了ZG同各国的交流弘扬了中华文化,把ZG的先进技术带到了各国,促进了本国造船技术的发展。
消积: 郑和下西洋不是出于商业目的,而是出于政治目的是为了炫耀明朝的强盛,消耗了明朝的国力,百姓的负担变的更重,使的后期明朝国力的衰退,只能闭关锁国
8 0 2007-09-17 0条评论 回复
您可能感兴趣的社区主题
加载中...
发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