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病和糖尿病都是我国极其常见的疾病。事实上,慢性肝病和2型糖尿病的关系非同一般,无论从发病机制,还是临床表现及其ZL都有着内在的联系,甚至可以说二者有一种“联姻”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脂肪肝常和糖尿病结伴 由于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摄入能量过多,脂肪摄入比例增大,活动量减少,致使肥胖或超重、血脂紊乱、糖耐量异常及高血压的患病率显著增加,人们将这组代谢紊乱称之为代谢综合征。而非酒精性脂肪肝是血脂紊乱的结果,可以说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代谢综合征的两个Z突出的表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高达50%;在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人群中,其发病率更是高达100%。同样在酒精性脂肪肝中,糖尿病发病率也较正常人群高得多。 2、 慢性肝炎常常“青睐”糖尿病 无论流行病学调查还是临床实验,均发现在糖尿病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显著。国外学者调查发现,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发病率为12.6%,明显高于对照人群的7.6%;国内报道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更是高达32%。与此同时,也有资料调查显示丙型肝炎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并且这种发病率的增加与人种、性别、体重指数,以及是否发生肝硬化无相关性。由此大多学者推断:HCV感染有可能是糖尿病发展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不同于其他原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肝病引起的体内葡萄糖代谢紊乱的过程。有学者甚至提出胰岛β细胞为HCV肝外靶细胞的假说,但目前尚缺乏直接的证据,因此,慢性丙型肝炎容易并发糖尿病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3、 肝硬化患者更易并发糖尿病 与慢性肝炎并发糖尿病相比,临床中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患者并发糖尿病更为常见,其发生率远高于慢性肝炎患者。究其原因是与肝脏的功能相关。众所周知,肝脏是人体一个重要的脏器,它有、合成、分解、代谢等许多功能。我们每天吃的东西主要成分是糖、蛋白质、脂肪,绝大部分都要经过肝脏的工作转化成人体自身的物质而被利用。因此,肝脏病患者极易发生代谢功能紊乱,慢性肝实质损害时,葡萄糖耐量进行性减退使其中部分患者Z终发展为糖尿病。 慢性肝病患者较普通人群更易发生糖尿病,且临床表现不典型,因此肝病患者要重视动态检测糖代谢指标,及时发现是否并发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同样要注意肝脏的保护,在ZL过程中二者要兼顾。 当人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使血糖升高的因素(如劳累、多吃、激动、生病、手术、月经期等)时,身体升血糖的激素会增多,使血糖升高,正常人能相应地分泌足够的胰岛素,使血糖保持正常。而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当他们遇到使血糖升高的因素时,不能有效地对抗升糖激素的作用,血糖就会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出现使血糖升高的因素,每天的工作、学习、吃饭、活动、休息、睡眠等日常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做到合理安排,定时定量,例如: ①科学合理的安排工作和学习的时间,要尽量适中稳定,避免突击性的工作或学习。 ②三餐或加餐的时间、进食量及三餐的分配要每日相同。活动量较大时,饮食量要适当加大些。 ③长年坚持体育锻炼和各种有益的活动。但不要过于疲劳。体力活动的时间和活动的持续时间、活动量的大小,要尽量做到基本相同。 ④充足的睡眠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条件,对于血糖的下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做到按时睡眠,如有条件,午睡半小时到1小时,也是有益处的,但睡眠并不是唯yi的休息方式,应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⑤如因某些原因难以做到有规律的生活时(例如出差、旅游、开会、更换工作班次等),则要灵活掌握各种ZL措施,特别要对饮食、用药及体力活动三方面进行有计划的灵活调整。